前輩學者顧炎武先生有名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此話不僅描述出一種令人神往的生活方式,也提出了一條可奉為圭臬的治學原則。有些人以為,在互聯網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治文史類學問的學者,足不出戶便可在互聯網上獲取所需要的各種研究資料,其實不然,就以搜集資料這個最基本的治學環節而言,互聯網所能提供的幫助就十分有限。我國目前的大多數學術研究,還只限于一個狹小的專業范圍之內,特別是地方史、民族史和其它專題史的研究,幾乎無法通過公共渠道獲得有價值的研究資訊,只有親自走到這一研究的中心那里,才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才能進入相應的“研究圈子”。從純做學問的角度而言,參觀相關的博物館,實地考察相關遺跡,拜訪各地做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僅靠在互聯網上蹓跶,是做不出有價值的學問的。
這篇行走手記主要記述的是我們對走過的關于宋金、宋(蒙)元之間若干戰爭相關地方的感受,和本刊2011年第二期《北宋之亡》《南宋之亡》兩篇文章有著緊密聯系,這兩篇文章記述的實際上是宋金、宋(蒙)元之間的戰爭過程。
實地踏勘現場,有著諸多好處。現場能帶給你的激情和感受,是坐在書齋中永遠也不能得到的。因此,我們越是行走,就越是發現行走的必要。
1 哈爾濱阿城:金人龍興之地
去阿城,是奔著建在這里的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去的。
阿城原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縣級市,歸哈爾濱市代管,在哈市南23公里處。2006年,改為哈爾濱市阿城區。現代哈爾濱是在十九世紀末期才形成人口聚集的,而阿城公元1115年就成為金國的國都,將阿城市并入哈爾濱,就把哈爾濱的建城史提前了近八百年。
阿城是金國的會寧府,完顏阿骨打就是在這里稱帝,建立大金國的,至今這里仍有金上京城墻遺跡,長達11公里,還有完顏阿骨打初葬的陵塚。在這里,共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金熙宗(完顏合刺)、海陵王(完顏亮)四位皇帝當政,統治38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這又開辟了中國另一座著名城市——北京的歷史),上京廢。
完顏亮是金史上極有爭議的人物,歷史文獻中關于他殘暴的記錄主要是荒淫與殘暴,事實上,正是他殺死自己的堂兄金熙宗,結束了金熙宗后期的黑暗統治,也正是他率領金兵對南宋發起最后一次南征,準備一舉滅宋。他是死于滅宋途中的,當時,在采石磯受到南宋虞允文的阻擊,軍事上遭遇挫折,部下發動兵變,將其殺死,因為這個原因,后來繼位的金世宗沒有給他帝王的謚號,只封為海陵王。有學者推測,當時的金人已想刀劍入鞘、過安生日子,不滿意完顏亮的“南進戰略”,所以發動政變,將其殺死。史書中關于他荒淫殘暴的記錄很可能是那些政變者強加到他頭上的。從他做事的手筆看,是個雄才大略的人,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即由他開始。當然,說他殘暴,也不完全是捕風捉影,他將都城南遷到北京后,為了斷了朝中元老對舊都的念想,居然下令焚毀上京的城垣宮殿,而且把自金熙宗以前,包括完顏阿骨打追封為皇帝的前十代祖宗的靈柩也一并遷到北京,葬于房山。這種連活人帶死人一道搬遷的手筆還真沒幾個人能做得出來。
◎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占地5萬平方米,1997年建成,是全國惟一一處集中收藏和展覽金代文物的博物館,館藏金代文物2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件。博物館的建筑很有特色,一進門是五道由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巨型“刀槍架”,看著它們令人想起電視劇中中原使者進見草原大汗時要穿過交叉的刀槍林的情景,主樓象征當時的中軍大帳,樓頂形狀據說是來自金人頭盔的樣式。博物館周邊的環境也很不錯,正對著就是金上京城的城墻遺址,右邊就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陵墓,周邊全是莊稼地,依稀能看到天蒼蒼、野茫茫的舊日景觀。
在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我們所獲得的金史知識遠遠超過此前查找相關文獻的所獲,這里有最新、最豐富的出土文物,有極專業的研究論文集,如果將這些知識落于文字,恐怕要數十萬字的專著才能行,限于篇幅,此處就不贅言了。強烈推薦對金史有興趣的讀者到阿城一行,以目前的學術文獻現狀,只有親身到達這里,才能獲得對金史的全面了解。
◎金皇城墻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阿城區城南2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仲夏的季節,皇城墻的遺址被茵茵青草將輪廓在天際間勾勒的十分清晰,橫亙在這里近千年的金皇城墻古樸自然,但又不乏生機。行訪至此處,正有當地的摩托車俱樂部的車手在此切磋車技,當年的馬背生涯,換成了摩托車,一樣的顛簸,同樣的馳騁。
阿城的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境內有神秘的亞溝摩崖石刻,有美麗的什哈河,有遼闊的平山鹿苑……總之,是一個來了能學到東西、也值得長久住一段的地方。
2 黃龍府和查干湖
岳飛將軍當年激勵部將要“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可惜的是,他本人再沒有機會實現這個夢想了。黃龍府不是金人的首都,原本是遼人的一個府庫所在之地,完顏阿骨打崛起之時,第二個大仗就是攻占了黃龍府,獲得了大量的物資,而且,也很可能以此作為南下攻宋的后方大本營,所以,岳飛才有“直搗黃龍”之說。
黃龍府即今天吉林省的農安縣,這里已沒有金代的遺跡,縣城中只有一座建于公元1023年的遼代佛塔。
◎吉林農安黃龍府的遼塔
此塔座落在農安縣城中心廣場,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結構,分塔基、身、剎三部分,通高44米。塔身由不同形狀的青磚、平瓦、筒瓦、貓頭瓦和水文瓦等砌成,角檐上有獅、龍、馬等走獸,下掛銅鈴,風吹鈴響。這是長城以北少有的遼金時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古塔,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林查干湖的車道
查干湖,蒙古語為“查干淖爾”,意為白色圣潔的湖,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處于嫩江與霍林河交匯的水網地區,南北長37公里,東西平均寬17公里,水域總面積420平方公里,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
出農安縣北上約100多公里,使是著名的查干湖,這兩年查干湖的冬捕已作為當地的一個重要的旅游項目廣為人知,查干湖面積約420平方公里,位于吉林省松源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嫩江與霍林河交匯的水網地區,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每年冬天12月到春節前,進行冬捕,一網能捕出十萬公斤大魚,主要是胖頭魚。捕魚前還有傳統的祭湖、醒網儀式。遼人、金人均是以魚獵為主要經濟產業的民族,從查干湖冬捕的情景,可以追想當年遼、金人捕魚的情景。據說,完顏阿骨打就是在遼天祚帝于查干湖舉行的“捺缽”儀式上,拒絕為天祚帝跳舞助興,而險些被殺。可見,當時遼、金人是不分冬夏都要捕魚的。
3 宋之兩都:開封、杭州
北宋首都汴梁(今開封)和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是我們去過多次的地方,在接下來幾期行走路線推薦中我們會詳細介紹那里的地方文化和旅游產品。相比之下,開封更注意發掘北宋遺跡,以強化自己的旅游競爭力,而杭州,因為有西湖這處絕佳山水,所以,對宋文化遺跡挖掘利用得極為不夠,只有一個小型的游樂場中的“宋城”,沒有知識性可言。
◎杭州宋城
杭州宋城旅游景區位于西湖風景區西南,北依五云山、南瀕錢塘江。景區內有大量的文化娛樂活動,諸如“王員外家小姐拋繡球招婿表演”之類,但是沒有對宋朝文化、歷史的相關介紹。
4 南宋最終沉沒之地——廣東崖門
宋元崖山海戰戰場位于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與崖門鎮之間的水道之上,是由潭江入海口形成的一道狹長海灣。公元1279年正月,宋將張世杰與元將張弘范于此進行了決戰,宋軍全軍覆沒,大臣陸秀夫抱著宋末帝趙昺投海身亡。
從明代起,在崖門水道附近的山上南宋慈元殿舊址處,建立了崖山祠以紀念殉國的楊太后、張世杰、陸秀夫等人,1959年,當地人民政府重修了崖山祠,如今,又圍繞著崖山祠,建立起一個占地約13.2公頃的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全面陳列當時海戰的相關資料,這個旅游區建得很不錯,正門是用枕木做的宋戰船形狀,據說是按原尺寸大小建造的,區內有崖山祠,紀念這一戰中犧牲的官民人等。
◎廣東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
崖山地處江門新會區崖門東岸銀洲湖出海口,是南宋滅亡所在地,曾發生“崖門海戰”。
◎廣東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的義士祠
義士祠原叫“忠義坊”,居慈元廟右下側,紀念崖山海戰而犧牲的南宋軍士和勤王志士。中堂嵌有崖山海戰大型彩塑壁畫。還選了臺山伍隆起、饒平張達、福建云霄陳壁娘、香山馬南寶、東莞李佳母陳氏、熊飛、湖北荊湖蘇劉義、浙江天臺杜滸、福建莆田陳文龍等忠義之士的史跡陳列于祠內。
◎廣東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的大忠祠
大忠祠,是奉祀南宋重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的祠宇,居慈元廟左下側,內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的塑像,三人神情肅穆,威風凜凜。四壁上展出他們三人的生平事跡和歷代文人墨客為他們寫的頌詩。
◎廣東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的慈元廟
慈元廟又稱國母殿,為宋朝盡節之楊太后而修建。原廟建于1491年,是由明代陳白沙向布政司劉大夏建議,由三江趙思仁出資建造。起初定名為慈元殿,后來奉赦改為全節廟以表彰崖門之役的壯烈犧牲者。該建筑于1943年被日寇夷為平地,現今的慈元殿是新會縣人民政府于1959年在原址重建的,1979年又經重修。
◎廣東江門新會區崖門水道入海口處的古炮臺
宋元崖山海戰文化旅游區往南不遠處的崖門水道入海口,有一座崖門古炮臺。崖門古炮臺呈半月型,建于清康熙年間(公元1809年),距今約二百年的歷史,仍保存完好,是目前廣東省內現存最大的單體古炮臺。它雄峙崖山,依山面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緊緊扼守著崖門出海水道,43個炮口封鎖崖門海面。登上古炮臺,浩瀚的崖海一覽無遺。
◎廣東江門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
宋元崖門海戰文化旅游區位于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官沖村,銀州湖東岸。崖門海戰(古文作“厓山”),又稱崖山海戰、崖門之役等。此次戰役之后,宋朝徹底覆滅。崖門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這張照片是站在這個旅游區的最高點拍攝的,前面的水面就是當年的海戰戰場,比較狹窄,依筆者目測排不下上千艘戰船。
據史書記載,張世杰當時率領二十萬軍民、千余艘戰船駐守在這里,張世杰派人入山伐木造行宮30間、軍屋3000間。據我在現場的目測,這一帶是一個南北狹長的水灣,根本容納不了上千艘戰船,那個海灣里(其實是潭江入海的一段江水,現在稱為銀洲湖)如果泊上500艘左右的大船(如同這個景區大門一樣大小),就會擠在一起,調不開頭了。而且,周邊地形也是山坡,并不開闊。所以,我推測,上述數字有失真之處。按照現場的地形條件來看,張世杰可能率領的只有兩三百艘戰船、一萬多將士,加上家屬最多有三、五萬人。元軍是在更南邊的入海口,用大量戰船形成包圍之后,才趁漲潮攻入海灣,發起決戰的。而此役張士杰之所以失敗,也不是通常史書上所說的因用鐵鏈將戰船拴在一起,喪失了機動能力所致,而很可能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通過戰死給自己做個了結。他已經無路可走了,海口已被元軍封死,周邊主要地區都已降元,就是突圍,也無處可投。陸上就更沒有活路了,周邊也全部被元軍占領,他和陸秀夫已經不是在死里求生,而是但求一死了。
沿著宋元崖山海戰旅游區往南不遠就到了崖門水道入海口,這里有座清代康熙年間修建的古炮臺,保存完好,姜文導演的電影《讓子彈飛》就以此為外景地。崖門炮臺屬古井鎮地界,古井鎮以產燒鵝著稱,當地多產荔枝,以荔枝木為燃料烤制的燒鵝可與以果木烤制的北京烤鴨相媲美,當地人稱為古井燒鵝(古井是地名)。姜文電影中之所以把那個縣城稱為“鵝城”,也許是因為在盛產燒鵝之地拍的,所以起了這么個名字。
新會也算作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啟超誕生在這里,如今其故居宛在,而且建得不錯,我們也曾前往參觀。
5 令人絕望的流放之地:海南島
海南省海口市有座著名的古建筑——五公祠,紀念唐宋時期五位被貶到海南的大臣,其中,除了李德裕是唐朝人外,其余四位都是宋朝人,還是南宋的人,他們分別是李綱、趙鼎、李光、胡銓,他們都是被一個人為了同一件事而貶到這里的,這個人就是南宋的皇帝——宋高宗趙構,被貶的原因就是因為反對趙構向金人屈膝求和。
歷朝歷代都有些大臣被貶謫,原因五花八門,有時是因為皇帝昏庸,有時是因為大臣跋扈,不一而論。在封建時代,對犯錯誤的大臣進行貶謫,也屬正常,但南宋對李綱、趙鼎等四位大臣的貶謫,則透露出令人窒息的絕望,要知道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啊!頭腦“靈光”的賤人們早已投降金人做漢奸了,心懷野心的狂徒也紛紛擁兵自立、當快活的山大王,只有這些忠誠的大臣們堅強地擁立著趙構,試圖重建大宋的榮耀。這些人是能干的,李綱曾經指揮過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以一介書生掌兵,居然贏得了勝利,是高宗朝初期的宰相;趙鼎曾兩度為相,正是他力薦岳飛為帥,為國家選擇了一位忠誠、智慧、勇敢的完美將軍。李光曾任吏部尚書,胡銓為翰林編修,是那種讀圣賢書,也做圣賢事的真君子。他們沒有任何其它的過錯,只是做了一件事:堅決反對趙構和秦檜的投降主義路線。所以,都被貶到這個當時荒僻的海島上了。他們是忠誠的,默默地接受了被貶勞改的命運,沒有造反、沒有叛國,都在壯志難酬的抑郁中默默死去。
我努力去理解宋高宗,但又常常感到難以理解他,究竟是一種什么力量,催使他下了這么大的功夫去實現一個向敵國叩頭下跪的“和平”呢?為了實現這個“和平”,他放倒了四位元帥、兩個宰相、一批各部尚書級別的高官,還殺害了能力與人格已近完美的岳飛將軍,要知道,要不是有這些人的忠誠保護,他連向敵人投降的資格都沒有!可他,竟然就這么做了,而且做得這么絕!
站在海南島,回想在阿城博物館時聽到的關于金軍優秀將領粘罕、兀術龍騰虎躍的故事,再看一看眼前這四位在資質上并不輸于粘罕、兀術的南宋大臣的命運,不用問,南宋該亡,不亡天理不容!只可惜了這些優秀的大臣,僅僅是因為出生于大宋,就不得不以自己優秀的生命為那么昏聵的一位皇帝“殉葬”!唉,命運啊!
中國有很多地方因為曾經是流放之地而有名,如東北、西北、鄂西北等多個地縣,但是,唯有海南的這四位南宋大臣的流放讓我感到絕望的窒息,是沒救了的那種絕望!
◎海南海口市五公祠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路南端,是一組古建筑群的總稱,包含五公祠、蘇公祠、觀稼堂、學圃堂、五公精舍和瓊園等,地近鬧市,獨有清幽,自古有“瓊臺勝景”之美稱。這片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五公祠為主體建筑,兩層木結構,樓高9米,周圍有檐廊,但無斗拱,為海南最早的樓房,故稱海南第一樓,紀念的是唐宋兩代被貶職而來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祠內藏有宋徽宗趙佶書寫的《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對研究道家學說和瘦金體書法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海口五公祠的李綱雕像
李綱(公元1083—1140年),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抗金名臣。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他極力反對遷都、議和,臨危受命,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五天即遭罷免。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移萬安軍(今海南省萬寧市)安置。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李綱一生關心國事,多次上疏,支持岳飛,陳抗金大計,但均未被采納。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正月,病死于福州,終年五十八歲,謚號忠定。
◎海口五公祠的李光雕像
李光(公元1077—1159年),字泰發,又名泰定,晚年自號“體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縣)人。北宋崇寧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右司諫、吏部尚書等職。宋高宗紹興初年升為參知政事,其為人坦蕩忠誠、嫉惡如仇,學問淵博,有文武韜略,多次出謀策劃使國家化險為夷。他力主抗金,反對割地議和,曾當著秦檜之面向高宗揭發秦檜的賣國行徑而多次被誣告。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冬,李光遭貶建寧軍節度使,瓊州安置,殃及家人,全家俱罪,藏書萬卷俱焚為灰燼。后再貶昌化軍(今海南省儋州市)編管。謫瓊時攜幼子李孟傳,居瓊十一載。在被貶海南的名臣中,李光歷時最長,達20年之久。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復任左朝奉大夫。翌年行至江洲(今江西省九江市)卒,歸葬章鎮姜山,朱燾為其題寫墓碑。
◎海口五公祠的胡銓雕像
胡銓(公元1102—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南宋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吉安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
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進士,授撫州事軍判官。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任樞密院編修官。當時,朝中就與金國的戰和問題斗爭極為激烈,胡銓聞知秦檜于1138年8月派王倫為計議使出使金國乞求和議,屈辱稱臣,即寫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聲明“義不與檜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砍下秦檜、王倫、孫近三賊的頭顱。秦檜讀到“斬檜書”后,誣胡銓“狂妄兇悖,鼓動劫持”,將他管制,最終謫貶到吉陽軍(今海南三亞)。孝宗即位后,胡銓被起用,歷任國史院編修官,權兵部侍郎等職,后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
◎海南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的趙鼎雕像
趙鼎(公元1085—1147年),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今屬山西省聞喜縣)人。自幼聰穎,通經史百家之書。北宋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進士,歷任洛陽令、司勛員外郎、右司諫、御史中丞等職。紹興初年兩度為相,享有“南宋賢相,首推趙鼎”之譽。其才智過人,任右司諫時曾提出四十項建議,三十六項被朝廷采納。為相時,處理國家大事顯現出非凡的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現中興局面。舉薦岳飛為統帥抗金,傳為千古佳話。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議和,因地界之爭,與秦檜意見不合,被罷相。出知紹興府,旋謫居潮州五年。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再移吉陽軍(今海南省三亞市),仍遭秦檜脅迫,三年后不食而死,“天下聞而悲之”。孝宗即位,謚忠簡,贈太傅,追拜豐國公。
休閑讀品(xiuxiandupi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