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博物館院內的水運紀念館
文/高遠、李海陽
1
提起中國的大運河,多數人以為就是指京杭大運河,因此,在這篇有關大運河之旅的文章之前,很有必要先對中國大運河的概念及名稱變化做一番說明。事實上,無論隋唐時期開通的南北大運河,還是元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在它們開通之后及至明朝以前,都沒有統一的名稱,只有分段名稱,如“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通惠河”、“會通河”等等,到了明朝,才把元朝開通的自北京到杭州的運河統稱為漕河,清代和民國時期又有“運河”之稱,所謂京杭運河或南北運河之稱,則是近幾十年人們對元代以來形成的、現在依然存在的運河的習慣叫法。
中國大運河的形成,在歷史上經歷了三個重要的時期,一是在春秋末年和戰國時期,包括以下幾條水道:其一曰邗溝,是春秋末年由吳王夫差為攻打北部的齊國和晉國而開通的,這時我國歷史上第一條溝通江淮兩大水系的運河,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條有明確記載的人工運河;其二曰菏水,也由吳王夫差開通,主要是在今天山東境內的魚臺和定陶之間開挖的溝通濟水和泗水的人工運河,亦可視為我國最早的江、淮、河、濟四水的溝通;其三曰鴻溝,由戰國時期的魏國開通,是繼菏水之后,第二次溝通黃淮水系的人工運河,以鴻溝為基干的運河系統的形成,已將錢塘江、太湖、長江、淮水、黃河水道由水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是在隋唐時期,隋煬帝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的南北大運河,南起杭州,北至河北涿郡。這條運河雖然后來人們成其為南北大運河,但實際上它有兩個明顯走向,自杭州起到洛陽附近,為北西向,自洛陽到涿郡,為北東向,整個呈現為人字形態。
三是在元代,這時候開通的京杭大運河起始點和隋唐的南北大運河大體相同,南起點都為杭州,北起點則為大都(北京);此外,元代開鑿京杭大運河時,只借用隋代開鑿的永濟渠(臨清至天津)部分舊道,新開辟了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共長332千米的運道,其中,濟州河和會通河的開通,使得運河在中間再也不經過今天的河南省,而是“截彎取直”,從山東穿過;通州至大都(北京)的通惠河的開通,則使運河直通大都(北京)的積水潭。
從不同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以及路線的選擇,可以看出運河的變化是隨著政治中心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元代開通京杭大運河不走河南省而改走山東省,則是因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不再是中原地區的洛陽,而是轉移到了華北的北京,為了更快更方便地把江南的物資運到北京,改走山東顯然是最佳選擇。
濟寧市市區的古運河
2
我們這次大運河之旅,實際上只看了了山東境內的古大運河及相關遺跡和今天還在通航的大運河。之所以這樣,一是因為時間倉促,二是因為山東的大運河,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在還在通航的,都很有代表性,在此可以窺一斑而曉全貌。大運河經歷元、明之輝煌后,在清代漸漸走向沒落,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發生黃河堤防大潰決,黃河自河南蘭封(今蘭考)縣銅瓦廂決口北上,奪山東大清河入海,從此,運河被沖毀斷航,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清廷將負責漕運的漕運總督裁撤,漕運廢止。民國時期,由于鐵路興起,大運河在長時間內沒有被修復全面通航,只在若干區段勉強通航。新中國成立后,京杭大運河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家于1958年成立了大運河建設委員會,著手大運河的整治和復興。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分期分段治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20多年的大規模整治,京杭大運河破敗衰落的態勢得到較好的扭轉,山東濟寧至浙江杭州的航道全面恢復和拓寬,形成了近900公里的“黃金水道”,其中山東境內171公里、江蘇境內612公里,浙江境內100公里。
而我們去看的大運河,主要就在濟寧地區。
山東濟寧大運河上行駛的大船
今天,山東濟寧到杭州的大運河還在通航,這張照片里運河看起來很寬,是因為它正通過南四湖,所以看起來很寬闊,能行駛大噸量的船只。行駛在運河上,我們對開鑿這條河流奉獻過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這張圖片了解到船家的工作狀態,有人開船,有人在船頭看前方的方向,觀察情況。
山東濟寧大運河船家生活側影
船家生活是很辛苦的,一家的工作全在船上,比如丈夫開船,妻子在船頭看方向觀察情況,一家的生活比如洗衣做飯什么的也全在船上。但這個場景傳遞給我們不僅僅是這些,從這名年輕女子在晾曬衣服的情景,我們還體會到了來自生活深處的感動!
3
大運河催生了一些著名而繁華的城市,濟寧便是。在山東境內,大運河主要從濟寧穿過,自元代開始,管理運河的最高衙門就設在濟寧,因而,濟寧被譽為“運河之都”。在明清時期,濟寧是山東境內僅次于臨清市的商業城市(關于臨清市,下文還有專述),也是全國較大的商業城市之一,運河里整天“運艘銜尾而進”,商賈云集。
山東濟寧“中華第一甏”甏肉店
今天在濟寧城內,還能看到大運河,是古運河,在地圖上看,它像一根腰帶,繞濟寧城一圈。我們選擇看古運河的地點是太白樓附近。眼前的運河已經沒有運輸功能了,主要是作為一個遺址而存在,河不寬,水也不流,有點像一個城市的護城河,
太白樓又名李白紀念館,李白曾經在濟寧生活了十多年,在此留下了眾多詩篇,還留下了與杜甫相交的佳話。據說太白樓就是他經常喝酒的一家酒樓,如今的太白樓是后來重修的,位置毗鄰運河,不過當時李白在喝酒時可看不到大運河,因為這條運河是元代才修的。在太白樓里,能看到一些與大運河有關的人物,比如林則徐,他在做河道總督時,就曾來此憑吊過李白,還有葉方恒,也曾做過河道總督,也到此探望過李白的遺跡。這位葉方恒,就是和顧炎武鬧過經濟糾紛,差點致顧炎武于死地的人,不過后來兩人還是和解了,他做河道總督時,顧炎武也在山東,他還登門拜訪過顧炎武,但顧炎武沒有見他。(筆者在《休閑讀品·天下》2010年第五輯中《遺民的最后皈依——行走中的顧炎武》一文中,曾詳敘這件事情。此時看到葉方恒這個名字,覺得有點親切。)
濟寧城外,有現在還在通航的大運河,我們看到的一段,停泊有大船,但正在維修一座運河大橋,截斷了運河,暫不能通行。
山東濟寧南陽古鎮古運河
濟寧還有一個博物館,系統介紹了濟寧的歷史,其中有些解說詞相當有意思,比如“我們濟寧先民”什么的,讓人莞爾。博物館后面院中有一個水運紀念館,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剛剛剛裝修完,不對外開放,我們沒有看到相關介紹,留下了遺憾。在濟寧的歷史中,這應該是最為華彩的部分。
4
讓我們真正領略了大運河風采的地方,是南陽鎮。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南陽鎮距離濟寧魚臺縣很近,自濟寧出發,我們也是經過魚臺縣抵達南陽鎮的,但實際上它屬于微山縣。南陽鎮位于南四湖的南陽湖中,實際上是一個湖中島上的小鎮。所謂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的總稱,其中微山湖因《鐵道游擊隊》而名滿天下,中國人好像都會唱這么幾句:“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
大運河里正在捕魚的漁民
南陽在運河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因為在明朝時候,曾在此處開南陽新河以避開黃河的淤塞。黃河與運河的矛盾始終貫穿山東運河的形成與發展之中,具體表現在黃河經常遷徙,屢屢潰決,危及運河,因此如何控制黃河,保持漕運,就成為國家水利的頭等大事。在濟寧以南,南陽至沛縣之間的運河段,經常受到黃河的泛濫淤塞而影響漕運。1528年,明嘉靖七年,政府下令在昭陽湖東側重開新河以避淤塞,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完工。直到將近40年后的1566年,這條新運河才沖破重重阻力,開鑿成功。南陽新河是山東運河一次較大規模的改線,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黃河對運河侵淤的威脅。
由于有大運河,南陽古鎮自古就是一個大碼頭,現在也很繁華,有人口一萬六千左右。古運河從小鎮中心穿過,不過水已經不流了,只在開閘放水時,才會流動。古鎮上有康熙、乾隆的遺跡,他們當年下江南時,曾在此停留,也視察過運河。我們還看到了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后人在此駐防過的遺跡,頗為驚嘆。南陽古鎮有大運河,有帝王遺跡,有英雄故事,但旅游還沒有完全搞起來,確切的說,這里的旅游開發還不到位,比如管理比較混亂,古運河兩邊倒是在修一些仿古建筑,比如正在修建康熙的行宮等,但整體上并沒有表現出一座運河小城真正的文化內涵。也許由于旅游開發不到位,宣傳力度也不夠,來南陽鎮旅游的人并不多。實際上,在我們看來,南陽鎮的旅游資源不會比麗江、鳳凰古鎮差,甚至于還要好,如果規劃好了,在旅游方面會有大發展的,不過,我們希望它不要發展成麗江和鳳凰古鎮現在的樣子,后二者旅游開發的手段就是開酒吧,一天到晚,尤其是晚上,各種歇斯底里的音樂充斥耳邊,吵得人不得安寧。
山東濟寧南四湖中的漁家樂
南陽鎮外圍,便是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河道很寬,很有氣勢,行駛有2000噸的大船,有些裝沙子的船裝載得太多,看起來幾乎就要沉了。好多船都是一家人在經營,男人開船,女人站在船頭看前方情形。船家生活是很辛苦的,不說別的,臟是肯定的,冷是肯定的。
因為位于湖中,所以到達南陽鎮必須坐船,船大多是私人在經營,我們包了一條船,本來是150元,后來因為要去看現在的大運河等多處地方,又加了100元。我們先是在島中一家名叫桃花島的“漁家樂”吃午飯,無論是黑魚還是鯽魚,全是野生的,肉微甜,原料絕對上乘,但是做法極為粗獷,就是連同調料囫圇煮來,有點可惜。還有螃蟹,也很好。店老板和我們的船老大很熟,加之又喝了幾杯,醉意盎然,一定要我們給他和他剛捕回來的魚拍照。
5
像大運河這樣浩大的工程,在其開鑿的過程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術難題,而我國古代的水利專家們,用自己的智慧,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修治運河的過程當中,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工程,汶上縣南旺分水樞紐工程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山東的運河段開通之后,其水源不是來自黃河,而是山東境內的汶河和泗水,即所謂的“北引汶水,東引泗水,分流南北”。這里所說的“分流南北”是指將水分成南流北流兩部分,以保證漕運的暢通,那時的分水點是在濟寧。進入明朝之后,雖然又對山東段運河進行了整治,但仍舊解決不了水源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永樂年間,工部尚書宋禮在重修會通河時,采用汶上縣老人白英的建議,以地勢最高的南旺為引汶水的水脊,通過在戴村修建攔水大壩巧妙地將數十里外的汶水截入會通河,同時在南旺修建分水樞紐,合理分配南北水量,故汶水在南旺地區七分往北至臨清,三分往南至徐州,從而解決了會通河的水源問題。毛澤東主席1965年來山東時,曾稱白英為“農民水利專家”,稱這個十四、五世紀的工程“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
當然,今天,古運河在這里只剩下河道了,分水樞紐也只剩下遺址了。但登上一個高高的觀景臺,還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分水的經過。站在觀景臺上看四周,感覺蒼茫,這是歷史的悠遠和厚重所帶來的。
南旺分水龍王廟等遺址正在建設當中,旁邊還建設有一座運河科技館,已經初具規模,有了一些文字性對大運河的介紹,不過相關設施和介紹還不完善。
讓人遺憾的是,由于行程問題,我們沒有去戴村壩。
濟寧汶上南旺分水樞紐
從照片中,小汶河從照片左邊流過去,注入到運河里,然后再利用水工程,進行分水,使之一部分往南,一部分往北。現在雖然只有遺跡了,但通過豎立在那里的指示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分水的過程,另有指示牌表明了與此處分水工程相關的建筑設施方位,比如一些閘口,70多公里外戴村壩等。登上觀景臺,一可以對分水過程一目了然。
6
我們這次大運河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山東聊城地區的臨清市,雖然今天的臨清市在我們眼里看來有點冷清,但在明朝和清朝前、中期,依靠運河漕運,臨清曾是山東最大的商業城市。也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有“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
臨清座落在會通河和衛河的交匯處,因緊鄰清水(即衛河)而得名。最早,明朝政府在臨清設置糧倉,作為漕運的中轉之地,因此,在后來的商品貿易之中,糧食就成為臨清最大的貿易品,同時,各種商品貨物也在此交流,比如景德鎮的瓷器、遼東的皮毛和河南的牲口等等。臨清商品經濟的繁榮,從稅收的額數也可以看出,明朝萬歷年間,全國的鈔關有崇文門、臨清、揚州等八處,所謂鈔關,就是運河上收稅的機構,其中臨清的鈔關居八關之首,稅收收入也最多。
如今,在臨清市關于大運河最重要的文物遺存,就是這處鈔關遺址,并且它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網上查閱資料得知,臨清運河鈔關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余間古建筑,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但我們親自前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我們在問了多位當地人之后,才搞清楚鈔關的確切位置,由此看來鈔關在當地人心中并不重要。我們在后關街找到鈔關,卻又發現沒有對外開放,大門緊鎖,路過的當地人講“形同虛設”。后關街是一條很臟的小街,門前堆放著垃圾,附近還有一個旱廁,氣味非常難聞,我們沒想到,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竟是這樣一番景象,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相比之下,穿城而過的古運河倒顯得干凈,有人在劃船。
我們只得悻悻離開。
山東臨清市古運河
明清之際,由于大運河的開鑿,臨清是山東最繁華的商業城市,但隨著運河的斷流,那種繁華一去不復返,今天的臨清市看起來有點冷清寂寞。古運河也很安靜,看起來還沒有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
7
走完山東大運河的幾個重要節點,雖然有走馬觀花的嫌疑,但我們還是收獲了很多的感受。一方面我們覺得大運河實在是了不起的杰作,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此外,筆者在查閱大運河相關資料的時候,也看到了大運河在今天運輸和保護方面的一些問題,也看到了一些如何讓保護和發展大運河的負責任的建議,茲一并記錄如下:
1、雖然濟寧等地有大運河這樣的大好資源,但旅游業做得并不火。做得不火,主要和意識有關,在我們的印象里,當地的人們對旅游并不重視,而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和當地人踏實務實的工作作風有關,也許在他們的眼里,做旅游這種事情是一種“不務正業”,或者說“投機取巧”,而不是踏踏實實在做事情。這一點我們感受很深,我們這次的山東之行,正是在國慶節期間,一路上,我們看到的當地人好像不知道在過國慶節似的,而是忙忙碌碌地在工作,比如經過的一些鄉村,很少看到農民們聚在一起玩牌什么的——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農村司空見慣。在南陽鎮,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放網捕魚,同樣在濟寧街上,我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看起來年近80的老奶奶在蹬著一輛三輪,神采奕奕。這種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給人印象極深。
所以,當筆者說濟寧等地的人們不重視旅游業,實際上沒有帶任何的貶義色彩,相反,還有幾分從心底里油然生出的尊重。其實,只要保護好環境,旅游業不火就不火吧。
2、但大運河這樣的歷史資源也的確是要好好宣傳起來的,做正確的、對歷史負責任的宣傳。有一個這樣的歷史誤會,簡直到了荒謬的地步,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大運河,就會想起隋煬帝楊廣,然后就會說:那個暴君為了去江南玩耍看瓊花,給自己專門修了一條河。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作為一種歷史在流傳。但今天,當我們航行在大運河上,看到這條千年前為溝通南北經濟而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的運河,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時,我們就對所有為這條大河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大的敬意。
3、就濟寧等地的旅游業方面來講,可以以水作為一個重要主題,比如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等,并且不能每個縣市各自為政,而是要統一協調。當然在做這些具體的工作之前,筆者覺得有兩件事情是迫在眉睫的:一是沿路做好各種旅游標識,因為實在是太少了,一個外地人自駕游找一個旅游點,往往要費很大的周折;二是把環境衛生搞好,因為一路上我們感覺實在是太臟了,我們希望祖國各地都干干凈凈的,人們尊嚴、體面地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里。
4、在一些有關運河的資料和文章中,看到了運河上堵船的內容,以及船家在具體運營中遇到的被敲詐勒索的情況,由于我們沒有坐船做長時間的調查,因此對這些都沒有親身感受。不過沿岸人口和工業以及大量的運輸業對運河的污染我們還是看到了,我們看到的運河水實際上很臟,河堤兩岸也是遍布垃圾。我們真的不希望這種情況繼續發生,尤其不希望運河變成排污通道。另外,在濟寧以北的一些地方,我們還看到了因為修橋、運河斷流的現象,這些都讓我們憂心忡忡。關于大運河,現在很多與之有關的城市都在申遺,但我們認為,光是申遺是遠遠不夠的,大運河不是死去的遺產,因此,對它最好的保護方法是積極開發它的航運資源,不斷增強它的現實功能,同時,還要統籌規劃好它的旅游、生態和水利功能!
山東臨清市運河鈔關遺址
鈔關遺址作為全國唯一的這方面的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破敗的景象讓我們吃驚,不但不對外開放,而且門前垃圾遍地,真希望這種狀況早日得到改變。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閑讀品雜志社
(xiuxiandupinTX)
本文為原創,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