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團隊
今年2月,第22屆中國(四川)新春年貨購物節,王恒豐像往年一樣,逛逛這邊、瞧瞧那邊,看起來輕車熟路。
作為這場年貨節最初的倡導者,22年過去了,老爺子依舊充滿感情。他不出席開幕式剪彩這樣的儀式,但每年必定要到展館逛逛,隨著人流穿梭于各個展位,看起來就像一位普通老頭兒,幾乎沒人注意到,這是曾經的四川省副省長。
來到五糧液展位,展品包裝上的一個“醬”字令他精神一振。旁人或許無法理解,但那一刻他真的有些激動,端起工作人員斟滿的酒便品嘗起來。當一口醬酒在他的舌尖漾開,記憶也被拉回到1998。
▲仙女獻酒品牌中心工作人員在四川年貨節上向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恒豐、原省經信委主任余國華介紹五糧液股份公司陳釀仙女獻酒15醬發展情況。
“老王”在1998
1998年11月,第一屆“中國四川名酒文化節”在宜賓舉行。那是川酒發展史上頗具紀念意義的時刻,當時被媒體稱作“古老酒業,邁出新步伐”,代表著以酒文化引領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新思路。
這場盛會期間,時任四川省副省長的王恒豐和五糧液董事長王國春“謀劃”了一件大事。王恒豐對王國春說:“咱們有自然條件、有資本實力,社會也有需求,有沒有技術搞上去,這是關鍵。”
原來“二王”正在探討釀造醬香型白酒的相關事宜。面對王恒豐的建議,王國春說,技術是有的,很多都有生產,只是沒有創出品牌。
彼時的五糧液,年銷售收入達到28.14億元,凈利潤5.53億,兩項指標連續四年穩居白酒行業榜首。誰也未曾料想,以濃香起家的“白酒大王”會在此時發力醬酒研發。
然而這次交談過后,五糧液真的開始組織力量集中搞技術,并于1999年世紀之交,投產了第一批1.8萬千升醬香白酒,其建成的醬酒車間是當時單體最大的白酒釀造車間,員工超過千人。
據王恒豐回憶,第一批醬酒出酒后,他到五糧液酒廠品嘗過。新出的醬酒醬味純正,但口感比較清淡。在此基礎上,五糧液請來專家來繼續搞研究,希望從技術層面提高四川醬酒的品質。
19年過后,當他在四川年貨節的展廳里嘗到五糧液股份公司的醬香產品15醬,接觸過不少仁懷醬酒的他心中一喜。談起這款酒的口感,他說“醬味純正,但風格淡雅,濃而不膩、香而不妖,回味甘甜。”甚至從中喝出了“不驕不躁”的感覺。
花旦不能自己唱一臺戲,
醬酒為什么是“青衣”?
川酒作為四川省名片,更是宜賓、瀘州等地市的支柱產業,王恒豐身上集中體現著川人對川酒的特殊情感。
他本人生于白酒世家,打從清代雍正年間,祖上便開始做酒,祖祖輩輩幾代人經營著豐谷酒。長大后他參加工作,后來從事經濟管理相關崗位,又恰好分管過酒水行業。他對酒本身有著深厚的理解,再加上職業背景,于是對川酒產業發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見解。
1998-1999年,中國白酒可謂“全國上下一片濃”。1999年,五糧液銷售收入33億元,進一步鞏固了濃香型白酒的“霸主”地位。接下來的10年,后來被視作中國白酒史上的“濃香十年”。相比之下,那時的醬香型白酒要小眾得多。
然而,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王恒豐卻好像就看到了豐富品種的重要性。“對五糧液來說,濃香是花旦,醬香是青衣”,他說,“行當不同,消費者各有所好,要是舞臺上全是花旦,這臺戲還怎么唱?”
豐富品種的訴求指向的是酒類香型和消費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王恒豐口中的“這臺戲”是基于一個更多元、更包容、更開放的白酒消費市場。而從最近10年的白酒行業走向來看,他當初的判斷基本得到了應驗,醬香酒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份額越來越大,受眾更廣的大眾醬香迎來新時代。
不僅如此,更多的白酒香型出現、葡萄酒大幅增長、進口酒市場繁榮發展,舞臺上的角色越來越多,戲也越唱越精彩。
對王恒豐來說,當初萌生搞醬酒的構想,除了豐富川酒品種的核心訴求,還考慮了釀造的可行性,“紅糧和小麥都很好,自然生態很好,有紅色砂巖”,在他看來,釀出“白酒大王”的這方水土,同樣具備釀造醬香酒自然的條件。
四川本就是“釀酒的天堂”,良好的氣候、水土、生態環境和優質的釀酒原料為川酒的品質奠定了重要基礎,甚至成為川酒最大的優勢。那里地處中緯度地帶,氣候溫和濕潤,日照量少,長年溫差不大,極適于釀酒微生物繁衍。此外,四川隆昌、瀘州、宜賓等地盛產優質糯高粱,顆粒飽滿,淀粉含量高,并且幾乎全是支鏈淀粉,吸水性強,易于糊化,出酒率和酒質遠遠超過粳高粱。
因為這樣的研發歷史和自然條件,王恒豐如今尤其強調,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應該算作醬酒中的一個新品種,與茅臺、郎酒和而不同。“它不是邯鄲學步,而是自主研發,19年研發中建立了鮮明的自身特色。”
老領導的錦囊,
“混合打法”和“逆思維”
對“酒鬼”和“吃貨”來說,四川是最值得朝拜的地方之一,那里誕生了“六朵金花”,川菜更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遍地開花。一波波來自舌尖的快感圈粉了各路好漢。
然而,無論是川酒還是川菜,他們的明星氣場都不全是天生的,川人在生產研發和產品推廣上的不懈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1998年四川省首屆舉辦川酒文化節,通過酒文化的力量促進川酒產業發展,在當時可以算作實打實的創新之舉。
事實上,無論是在技術創新、品質把控,還是渠道模式上,創新都是川酒發展向前的驅動力量。早在1978年,五糧液便嘗試引進氣相色譜儀等化學分析設備,可以算作質量把控上的超前之舉。到了90年代,五糧液又大膽提出了總經銷模式,并通過這樣的渠道創新坐穩了“中國酒業大王”的位置。
王恒豐說:“創新是川人精神,也是川酒的精神特質和發展特點。”到了現在,經過19年的研發和生產,五糧液醬酒如何通過創新思路打開市場,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川酒為什么不能借鑒川菜呢?中國加入WTO之初,川菜遠達不到今日這種隨處可見的景象。王恒豐那時指出,今后川菜發展要走“三名、三高”的道路。“三名”即發展名店、培養名師、推出名品,“三高”則指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川菜培養名師名廚,川酒則應該培養明星級的釀酒師。同時,川酒同樣需要講好“名品”的故事,比如在五糧液的幾號車間釀造、由什么樣的班組工人負責,乃至工藝的研發故事這些都可以講好,同時也要強化川菜和川酒的融合發展。
王恒豐認為,宜賓與茅臺鎮氣候環境不一樣,四川醬酒不同于茅臺的濃郁,淡雅風格比較突出,但這或許正符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口感偏好。在此基礎上,五糧液應該做好“控”的工作,控制數量,做出稀缺性,把“控”的事情說清楚,把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作為“藏品”來打造。
近期來看,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把海外市場作為推廣重點。倫敦時間2018年5月29日,為紀念為王儲查爾斯王子贊助英國愛樂樂團40周年,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英國白金漢宮舉行皇室慶典。慶典上,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15醬作為贈禮,被英國王儲查爾斯親王收藏。
而基于消費者“沿海學國外,內地學沿海”的心理,王恒豐提出,可以嘗試先去國外打開聲譽,然后到沿海,再從沿海到內地。
在消費者培育上,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主要倚靠大量組織小型品鑒會,在一些市場,品鑒后的購買率超過80%。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也在開展更深層次的消費者體驗,比如平均每周都要接待3批回廠游。
據了解,僅在山東市場,年初至今五糧液股份公司15醬已經銷售過億。在日照,有的經銷商剛剛接觸這款產品,拿了1000箱酒一個半月就開始補貨,現在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19年前埋下的種子,好像已在開花結果。
關于王恒豐和五糧液醬酒的故事,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