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這十個重大事件,如何深遠地影響白酒業?
文|梁邦昌
作者系著名白酒專家、原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家組組長、第三四五屆全國評酒會白酒國家評委
編者按
今年4月初,白酒泰斗梁邦昌在云酒頭條發表署名文章《從茅臺啟示錄,看白酒業“五化”與“兩策”》(點擊鏈接即可跳轉閱讀)。立足產業高度,梁老提出諸多發展見解,一位白酒老專家的用心用情躍然紙上,引發廣泛共鳴。
為此,5月底,由云酒傳媒出品的“老秦會客廳”特意趕赴廣東,專訪梁邦昌,聽他講述對整個白酒產業的深度思考(點擊鏈接即可跳轉觀看)。
11月12日,云酒頭條作為唯一受邀媒體,參加了梁邦昌83歲的生日慶祝會。會上,梁老收了南京市青年委員、國家高級品酒師、國內白酒職業尋酒人張晶晶為徒,并談論了“建國以來影響白酒業發展的10件事”。
1937年出生的梁邦昌,以他的年齡、資歷和閱歷,談時間跨度如此長的產業發展史,無疑非常合適。
梁老一生奉獻白酒行業,曾任洋河酒廠廠長、第三四五屆全國評酒會白酒國家評委、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家組組長等職務,親自見證、參與了新中國以來的重大白酒事件。
對過去71年白酒行業發展的總結和概括,凝練了他一生的白酒事業經歷,更體現出一位大師助力行業健康發展的拳拳之心。
國家評酒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1 以國家名義冠名商品,大大地提升了白酒業的社會地位和產業地位,對白酒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2 促進了白酒產量的發展。
3 促進了全行業從重產輕質轉向產質并重,提高品質、創優品牌成為許多酒企的首要任務。
4 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品鑒和酒體設計人才。
5 三屆國評在取樣、評酒方法、評委考核,以及香型區分等方面,規范嚴格、科學、公正,成為以后幾屆評酒及各級評酒的準則。
云酒解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共舉行五屆名酒評酒會,時間跨度為1952年-1989年,目的是加快技術進步,提升酒的質量。為保護“中國名酒”的權威性,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之后不再舉辦。
五屆中國評酒會權威公正、碩果累累,評選出的國家級名白酒,從第一屆的4種,增加到第五屆的17種。獲選的中國名酒品牌,基本奠定了今日的白酒頭部格局,被稱為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現在回看,五屆評酒會開天辟地,對白酒行業的品牌崛起、產量提升、品質深化、人才培養、香型確定、評酒方法等產生了深遠影響,堪稱中國白酒史上一次創舉。
組織試點,合力攻關
1 科學地規范了白酒釀造的工藝和技術,如“煙臺操作法”等,對提高白酒產質量貢獻很大。
2 剖析和初步明確了三大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成分,不僅揭開了白酒神秘的面紗,還為后來的香型區分,提高品質以及制定標準和專項研發,重點技術攻關和白酒業的技術進步打下了基礎。
3 開啟了白酒研發的產學研究合作模式。
云酒解讀:已故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曾提出,“新中國白酒產業是靠試點起家的”,這是白酒行業的公論。上世紀50年代以來,白酒開展了琢縣試點、金陵試點、煙臺試點、汾酒試點、瀘州試點和茅臺試點等,解決了生產中諸多重點難點問題,推動了白酒的科技進步和生產發展。其中的汾酒試點和茅臺試點,是白酒行業里兩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試點。
1963年3月-1965年5月,由時任輕工業部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秦含章掛帥,帶領工作組對汾酒生產逐一研究定型,取得14992個實驗數據,為“清香類型白酒技術研究”奠定堅實技術基礎,開創汾酒釀造史上應用科學理論指導傳統工藝的先河,為中國白酒開辟一條嶄新的科學之路。
1964年10月-1966年4月,輕工業部食品局高級工程師周恒剛帶隊開展茅臺試點,以務實精神、嚴謹態度、科學方法,通過對醬香型白酒曲種、釀造工藝、微生物特性以及香味成分深入研究、檢測和總結,解開了茅臺酒的諸多千古之謎,為茅臺酒質量的穩步提高和全國白酒香型的劃分,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被稱為白酒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川酒品牌名酒評比占優
從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開始,川酒中的名酒評比數量一路領先,充分顯示濃香在全國的受眾廣泛、備受青睞,彰顯川酒的產區優勢,優良品質和技術實力,也為濃香白酒全國范圍的大擴展(90年代占總量的70%),為各種品牌酒改善質量,為各地酒企低成本擴大產量,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資源供應。
即使近些年醬酒大熱,但川酒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市場的狀況仍未改變,這一切都為全國白酒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云酒解讀:從第二屆全國評酒會開始,四川白酒即在歷屆評酒會獲獎數量遙遙領先:
第二屆-五糧液、瀘州老窖、全興大曲3種川酒入選,占比達到37.5%;
第三屆-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3種川酒入選,占比達到37.5%;
第四屆-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大曲、郎酒5種川酒入選,占比達到38.5%;
第五屆-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全興大曲、郎酒、沱牌曲酒6種川酒入選,占比達到35.3%。
“六朵金花”在名酒評比中占優,顯示出了川酒和濃香型白酒的強大實力。時至今日,盡管醬酒熱、清香熱出現,但濃香型白酒當今的市場份額仍占據70%以上,處于領跑位置。
科學技術應用讓白酒業如虎添翼
固態發酵白酒釀造是千百年來天人合一,不斷改進而形成的工藝技術,但有些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近幾十年,許多科學技術應用在白酒生產及成品分析上使古老的行業煥發了青春,突破了許多傳統束縛,這里僅舉幾例。
1 分析技術的應用,原來白酒只有常規化驗,后來引入了紙上呈色。1979年,氣相色譜分析技術開始用于白酒。(1979年沈怡方帶領內蒙科研所技術人員在江蘇洋河酒廠舉辦了由全國大酒企技術人員參加的首屆氣相色譜技術培訓班。)此后得到普及也成為發放生產許可證的必備設施。此后成份分析技術不斷發展和在白酒中應用,如今,屬于世界領先的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1臺400萬)都用于白酒分析,例如醬酒,可以分析出1600余種成份,這些技術非常重要,例如為白酒的健康飲用提供了依據。
2 微生物技術應用。釀酒微生物的分離、篩選、鑒定和優化已十分先進,而用在白酒生產中成功,可舉幾例:
己酸菌用于濃香窖泥中,即人工老窖(十年兩方面發展)以及窖池的保養,大大地釋放了濃香酒的生產力,促成了濃香酒的全國性擴張(90年代70%)。
使用環境干預技術(參數調整和菌群散落)強化功能性微生物在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茅臺掉排)。
菌株用于芝麻香型酒釀造,產質并優。
早在50年代,酵母和霉菌已用于一般白酒的生產。
云酒解讀:1949年以來,我國白酒界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在繼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積極開拓新技術,在提高白酒生產率、優質率、縮短貯存期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推動我國白酒產業現代化的發展,創造出了眾多的科技成果,并實現應用和推廣。
這其中,秦含章、周恒剛、沈怡方、季克良、高景炎、高月明、梁邦昌、陶家馳等一批專家,有力推動了行業技術應用。上世紀60年代,梁邦昌帶領團隊研發出本土的窖底微生物,分離篩選了洋河本土的己酸菌等微生物族群,通過研發創造了洋河自己的人工老窖技術。
為充分發揮工藝價值,洋河不惜于上世紀70年代把當時的近千個水泥窖池拆除,并采用新技術重建泥質發酵窖,這種菌群的原生、技術的原創,為后來的洋河酒獨特的質量風格奠定基礎。
低度白酒的研發和生產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數品牌白酒酒度在64度、65度,很少有52度以下的瓶裝酒或零沽白酒(米酒除外)。低度大曲酒(40度以下)1973年由河南張弓酒廠研發成功,1974年進入涉外商店,1975年上廣交會,并進入市場。到2000年,低度(降度)酒已達到總量的70%。
低度酒的成功,對行業有下列影響:節約糧食;擴大產量,增加利潤和稅收;擴大消費群;抵御洋酒和其他酒種的競爭;有利于健康飲用;促進了技術進步。
云酒解讀:以高度白酒降度生產的低度白酒技術體系,形成于上世紀70年代。低度大曲酒(40度以下)在1973年由河南張弓酒廠研發成功,五糧液、雙溝等企業隨后迅速加入隊伍,推動低度白酒產業做大。
低度白酒是中國白酒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是順應市場需求的時代產物。當時,中央三部一委明確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的要求。中國白酒的“十五”規劃也提出“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針。40年以來,低度白酒市場快速發展,目前,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占白酒消費市場的90%以上,42度以下的低度白酒占白酒消費量的50%左右。
打開白酒通向健康的大門
上世紀80年代,茅臺酒提出“喝茅臺酒喝出健康來”口號,這是建國以來白酒業首次勇敢地打開了白酒通往健康的大門。這對于白酒業后來的發展,特別是茅臺酒和醬酒品類的大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雖然說法有爭議,但大門已開啟,消費認知已在逐漸形成,白酒業同仁亦有了自信、底氣。“健康說”還讓白酒與此后幾十年人們生活提高,養生,健康成為重要訴求這一趨勢相契合。時勢好參與,趨勢卻難掌控,敢于傳播弘揚可謂功德無量。
云酒解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茅臺率先拋出的“健康論”,一度引起市場各界熱議,質疑者有之,肯定者有之。
但正是在這種話題大討論的情況下,健康逐漸成為一種白酒消費“潛意識”。數十年來,爭議的聲音還在,但白酒的“適量飲用”健康消費觀念,則為市場所接受。
提倡“重味輕香”改變了濃香白酒傳統的“香重酯高”
上世紀70年代,洋河在傳承創新中,以“甜綿軟凈香”五字風格,首次提出濃香白酒“重味輕香”,這不僅幫助洋河大曲榮登國家八大名酒,而且后來以此為基礎確立的綿柔香型,綿柔影響遍及全行業,綿柔之風惠及成千上萬白酒品牌。此后“綿柔隨夢進三甲”,而對白酒風味的影響亦未有窮期,又是一項契合了時代發展的消費趨向的舉措。
云酒解讀:在洋河酒廠任職廠長期間,梁邦昌曾主導研究和改進了洋河的釀造工藝,創造了超低溫緩慢發酵工藝和一系列釀造技術,使酒體更醇香綿甜,大大提升了“味”的質量,并概括為“甜綿軟凈香”五字風格,在我國濃香白酒領域首先倡導了“重味輕香”,為后來洋河酒的綿柔型打下了基礎,扭轉了當時國內濃香型“重香輕味”的傾向,對我國濃香型白酒以至白酒行業都影響深遠。
2003年以來,洋河“藍色經典”系列風靡全國,老名酒一躍趕超多家企業成就“茅五洋”新三甲格局。更重要的是,洋河開創的以“味”為主白酒新流派,讓行業看到了以消費者為目標的質量突破風向,成就了一個消費新趨勢。
茅臺傳奇
茅臺酒以其強大的內生性動力,不僅成為國家名酒的翹楚,還實現了屬性擴展(成為奢侈品,投資品),使其在歷史的長河中保持青春,又在改革開放及至新時代都綻放輝煌,從而譜寫了古老民族品牌的成功傳奇。
在茅臺帶領下,白酒業的社會地位、產業地位顯著上升。醬香酒大熱大賣,各酒企的中高端品牌價格節節提升,為行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財富。在現今社會所有商品中,還沒有一個像茅臺酒那樣價格只升不降,越貴越多人買,這與一些經濟規律不相符。或者說,茅臺酒已成為超級IP,跨界、跨平臺而不受的約束。
其實茅臺的輝煌是中國夢在酒業的體現,茅臺之夢!
出售商品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品牌設計的夢想和品牌價值傳遞給消費者。賣產品永遠會讓顧客以挑剔的眼光審視你;而出售夢想,則顧客更關注品牌和品牌帶來的附加值。對于奢侈品而言,無論是買者還是擁有者,其精神的愉悅和自身價值的體現永遠會排在最前列。
如今,很多白酒高端品牌不斷提價或推出新品,這固然有他們的主客觀原因和經營需要,但其中亦有在有意識和無意識間,讓自己的品牌能晉入或具備準奢侈品的境界,可以出售夢想,從而享受精神愉悅,體現自身價值。
云酒解讀:當前,茅臺酒的一騎絕塵,為行業帶來很多效應,也帶來許多啟示和思考。對茅臺成功的諸多因素分析,梁老認為有兩個重要啟示:一是內生性的驅動力,二是屬性的擴展。
首先,茅臺酒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獨特的工藝技術,釀造出獨具一格的醬香品質。茅臺從業者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人、環境和時間的關聯作用,使茅臺酒一直位居全國名酒之冠。
其次,進入改革開放年代,茅臺大無畏地弘揚產品的正能量,與時俱進地踐行文化創新,以及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文化演繹,成功地大跨界、多層面、多維度地擴展定位。
茅臺酒作為白酒,其屬性已經從飲品、嗜好品擴展到奢侈品、快消品、收藏品、金融品(投資載體)以及健康飲品。這種屬性的多元擴展,使茅臺從小眾消費轉變成和擴展為大眾需求,形成了當今的強勢地位。這對中國名酒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
營銷突破模式創新
白酒業自上世紀80年代糧食放開產品進市場,在競爭中弘揚了白酒文化,擴大了消費群體,造就了許多優秀品牌,促進了許多酒企的發展,還催生了一大批營銷策劃人才和組織,其中不乏優秀的營銷專家。他們通過謀劃和踐行,會把品牌的品質基礎和文化基礎高效地轉化為市場價值。在白酒產業鏈中成為重要的一環。
云酒解讀:建國以來,白酒行業經歷多重營銷模式變革。計劃經濟年代,白酒以產定銷,營銷模式遵循批條銷售、國營專賣。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激發白酒營銷模式迭代。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廣告為王”拉動市場消費風靡;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前后,以品牌拉動產品開發買斷模式,引發市場大量跟風效仿;2000年以來,“渠道為王”,依靠核心終端競爭贏得了行業領先。
隨著市場進入新時代,白酒企業走到了“系統競爭”,企業需要依靠廣告形象、品牌定位、價格體系、組織架構、渠道多元化布局等進行綜合系統打造營銷模式。白酒營銷模式的不斷迭代,推動企業規模壯大、效益提升,以及整個酒類市場向萬億挺進。
全國酒類展會打造行業盛宴
每年春、秋兩季的糖酒會(酒博會),中酒協以及各地的酒博會,為全行業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易、交往、交流的大平臺。它集生產、流通、策劃、設計和文化之大成,讓眾多品牌通過這些大平臺,把品質的特點、形象的視點和核心價值的賣點彰顯傳播,展現多姿多彩多香多味的品牌魅力。
一場盛會,引來數以十萬計的參與者,人氣鼎盛,足以顯示白酒業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云酒解讀:全國糖酒會肇始于1955年,最早是糖酒商業的內部交流會,伴隨著新中國的砥礪前行和糖酒食品行業的日益繁榮,成為糖酒食品行業信息交流、商務洽談的重要平臺。
在60多年歲月中,全國糖酒會收獲了“天下第一會”以及食品行業“風向標”、酒類行業“晴雨表”等諸多稱譽,并始終保持著對時代和市場前沿信息的敏感度。
全國糖酒會之外,酒博會、葡萄酒節、行業論壇等活動形式同樣精彩紛呈,極大地推動行業信息獲取、商業溝通轉變、運營思維創新等轉型,無數次地把行業人士聚集到一起,進而塑造出了酒行業獨特的凝聚力,以及不斷推陳出新的創造力。
梁老對于酒業的十點回顧,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