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岳治中
編 | 魚非子
2022年過半,隨著復星、怡亞通、京東集團、寶醞集團、貴州醬酒集團、真工酒業等企業的進駐,持續半年之久的“醬酒資本降溫”一說漸不可聞。
微酒記者發現,在過去的30天里,仁懷市新增了20家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白酒制造企業,同時,還有多家產業資本在加速進駐。
在政府和產業的雙重引導下,資本重回仁懷,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信息?
01
誰在加速整合仁懷醬酒?
仁懷醬酒加速整合絕非空談,事實上,除去年“白酒約談”后的短暫調整外,仁懷醬酒整合化的進程一直在不斷的加快當中。
從目前進入茅臺鎮的資本布局來看,主要的方式包括:新建酒廠、貼牌定制和兼并重組。在土地資源稀缺的背景下,仁懷市更傾向于引導外來資本介入本地酒企的兼并重組。
據此前報道,截止到今年5月,仁懷已經關停白酒企業(作坊)622家,兼并整合51家。在今年1月仁懷市白酒產業綜合治理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后,兼并整合的進度明顯加快。
據了解,按照仁懷市的規劃,醬酒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產業內部整合。即鼓勵有證企業通過資產評估,以入股、轉讓等方式組建新的白酒企業。該類整合方式以去年11月國臺兼并茅源酒業為代表,此外還有真工懷莊、天朝上品迎賓酒業、國尚酒莊、祝仁坊酒業等。
二是外來資本整合。既區域內企業以整合、收購、轉讓、入股等形式組建新公司。包括入股大唐酒業的怡亞通、擬持有黔酒股份49%股權的中企會集團、疑似入股夜郎古的復星集團、國資進駐的百年黔莊等。
此外,于5月9日發布名酒連鎖“133戰略”的寶醞集團也傳聞要赴茅臺鎮“買酒廠”,有消息稱,寶醞集團已經和茅臺鎮核心腹地的一家酒廠初步達成了戰略投資意向,可能近期就要簽訂投資協議。
02
整合背后的政策緊箍咒
需要注意的是,有別于此前上市公司扎堆進駐,本次兼并重組提速的背后,政府的主動引導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首先是給出了上限。早在前幾年,仁懷就制定了相關要求,原則上赤水河沿岸兩邊,不新增產能。如果是知名企業且投資體量極大,有帶動效益,也須經仁懷市市委、市政府相關會議進行審議評估。此外,前來茅臺鎮投資的新建廠規模必須達到5000噸以上產能,受茅臺鎮滑坡地帶的地理限制,投資強度不能低于500萬元/畝。
其次是設置門檻。據了解,對于現有企業,仁懷市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劃。其中無證照的小作坊一律拆除,限制發展區內有證但是產能不到2000噸的,一律停產拆遷,規范發展區內企業產能不足2000噸的,也將向2000噸及以上進行整合。
最后是加大力度。今年4月,號稱仁懷史上最嚴的醬酒生產環境保護措施出臺,要求綜合整治“弱散亂污”企業,實現醬香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政策的推動下,僅半年時間,仁懷市就關停和改造了1421家酒企,約占當地酒企總數的86.5%。
當然,仁懷當地醬酒企業的整合也不單是被政策“押著走”,由于目前醬酒整體處于回調期,去年很多要價很高的酒廠也放低了姿態,這也吸引了一些新的資本進駐。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30天,仁懷市新增20家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白酒制造企業,其中,規模最大的貴州圣窖酒莊注冊資本高達25億元。
有入駐企業表示,受疫情和產業整體回調等因素影響,當地不少酒廠的要價也變低了,對于那些有土地,有產能,有老酒的酒廠,即便品牌差點,也會愿意收購。
另外,由于競爭壓力較大,在政府相關對口工作人員的推動下,當地不少酒企也一改之前拒絕的態度,不少中型酒廠甚至主動邀請一些優質的資本前來考察。
03
優質標的所剩無幾
不難看出,在仁懷政府的主導和行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下,仁懷醬酒產業的兼并重組正呈現出一片火熱的態勢。
以此前出爐的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十大名酒”和“十大推薦酒”名單為例,其中,有資本支持的企業占據了大多數。
相較于此前投機資本花式蹭熱度所引發的反感,如今,產業資本的進駐贏得了當地不少行業人士的支持。有行業專家坦言,這種重資產投入所帶來的長期主義,有利于仁懷醬酒的體質升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入局者的增多,當地可供選擇的標的也變得越來越少。
某酒企負責人向微酒記者透露,他們在今年1月前后多次造訪茅臺鎮,考察了10家較有規模的酒廠,但還沒有找到很滿意的對象。其中有兩家,他們前腳剛走,后腳就被其他資本搶了下來。
該負責人坦言,茅臺鎮特別優質且愿意出售股權的酒廠已經不多了。
而在微酒記者看來,產業整合雖是好事,但是在這背后,依然還有兩點隱憂不容忽視。
一方面,醬酒是重資產投入,產品從生產到變現所需要的資金成本能否持續保障?2013年前后,仁懷也曾經歷過一次產能擴張整合,后來的陣痛一直持續到2018年。
另一方面,茅臺鎮的酒廠除茅臺和國臺外,大部分沒有建立完備的銷售服務體系,以貼牌酒和低價操作為主,缺乏根據地市場。如何消化新增的產能,建立品牌知名度,恐怕需要入局的企業從現在就開始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