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盧溝橋都是近代歷史中不滅的精神圖騰。從1951年開始,鄭福來在盧溝橋上義務為人們講述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歷史,并堅守了60多年。
“我家住在盧溝橋西頭,街對面就是當年駐守盧溝橋的29軍駐地。”鄭福來記得,二十九軍駐防時,一隊隊士兵排著隊從他家門口經過。因為爺爺時常幫駐軍做雜務,鄭福來也跟著出入兵營。7月7日的那個夜晚,炮火、槍聲、哀嚎……還是孩子的他,親身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北平淪陷后,缺吃少穿的鄭家人決定冒險回家,在返回宛平的途中,死傷的同胞讓他永生難忘。而更加痛苦的,是居住在日軍占領的宛平城中,不僅物質上難以滿足,在精神上還要忍受日寇的野蠻統治。“面對強敵,中華民族始終不屈不撓!”也正是在那段苦難的日子里,他見證了八路軍和百姓們為救亡圖存所付出的鮮血與努力。
新中國成立后,世居于此的鄭福來一直在盧溝橋、長辛店一帶工作,還擔任過盧溝橋鎮鎮長。1951年,美國友好人士、著名記者愛波斯坦來華訪問。在盧溝橋上,鄭福來向他介紹了七七事變的歷史,由此,鄭福來有了向來客介紹盧溝橋的想法。為讓后人記住這段歷史,鄭福來找到眾多親歷那段歷史的老人,補充了大量的史實資料。作為抗日戰爭的親歷者,他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嚴寒,只要有空,都會到盧溝橋上為游客講解抗戰史。他也一直盡自己所能,精心呵護著與歷史有關的一磚一瓦。連城墻大修,他也時刻監督,最終為宛平城保留下了城墻上的累累彈痕。
長266.5米的盧溝橋,宛平城東西向寬640米,不過1公里的路,鄭福來風雨無阻地走了68年。“那段苦難而不屈的歷史一直印在我的腦子里,我活一天就要講一天,能活到100歲,我就講到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