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總醫院,有這樣一座雕塑,它的原型是現已年屆九句的“大國骨醫”盧世壁。60余年從醫路,他以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救死扶傷的使命,成就“大國風骨”。
上世紀30年代,盧世壁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在父親的熏陶下,盧世壁立志醫學報國,1948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醫學預科,后又考入協和醫學院,畢業后進入解放軍總醫院,開始了骨醫生涯。
彼時,新中國骨科研究百廢待興,骨關節壞死成為中國骨科最頭疼的難題。“一定要研制出中國自己的人工關節!”在國際科研信息被封鎖的情況下,盧世壁與團隊獨立進軍人工關節研制領域,靠著僅有的骨關節資料,用木頭刻出了首個人工關節模型,又歷時數年找到了最完美的“骨水泥”材料。上世紀70年代末,他率隊完成我國首例人1關節置換手術,一舉填補了空白。
從攻克異體神經移植臨床手術的排異性難題,到首創將記憶合金引入脊柱外科,盧世壁在骨科醫學的道路上從未停歇,曾在了7天內統籌9個手術小組,讓17個手術臺24小時連續運轉,一次性挽救重傷員300余人。20世紀90年代,他組建團隊成功培養出軟骨組織塊,給年輕的骨傷患者帶來福音,而他自已的雙手,卻因長年在X光下做手術而永久變形。
“哪里最需要我,我就要到哪里去”,盧世壁始終不曾忘記自己是一名軍人,曾先后圓滿完成邢臺地震、營口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救援任務。十年后的今天,盧世壁仍在科研一線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為實現“成為人民生命的托付”的人生目標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