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首席記者 楊孟涵
高景炎認為,很多醬酒產品都往“千元檔”靠攏,但是以普通老百姓現有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往往承受不起。因此,針對不同的消費階層,推出不同品階的產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關乎醬酒發展的社會基礎。
7月31日,由華夏酒報社、中國酒業新聞網主辦,北京華都酒業聯合主辦的,以“JIANG理性發展進行到底”為主題的醬酒理性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
會上,面對諸多醬酒企業負責人,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提出,要因地制宜、結合地域特色學中有創,走出個性化、風格化的醬酒發展之路。
工藝革新,做出不一樣的醬酒
在高景炎看來,醬酒業學茅臺是好事,但是也需要結合自身的地域生態環境,對傳統工藝進行適度的調整與革新,從而做出不一樣的醬酒出來。
“我的恩師、酒界泰斗秦老先生(秦含章),他曾多次強調,茅臺的微生物,由于環境特殊,到了別的地方會變異。”高景炎表示,即便應用茅臺的原料大曲與工藝進行異地生產,所產成品也會與原產地不同。因此,每一個地方的醬酒,應凸顯自身的地域特色。
高景炎因此指出,各地的釀造環境不同,這就要求本地企業結合其環境特性,對傳統的醬香酒釀造工藝進行適度調整、革新,從而生產出具有自身風格的產品。
“武陵酒曾多次到茅臺酒廠學習,他們能夠結合湖南當地環境,做出自己的特色。”高景炎提及,作為17大名酒之一,武陵酒地處湖南常德,當地的氣候條件與茅臺鎮不同。武陵酒在生產過程中,對工藝進行了調整,以適應這種獨特的環境條件。
例如,茅臺酒是重陽下沙,但是因為常德的溫度、濕度變化有著自身的特點,其在重陽前一個月的氣溫條件與茅臺鎮近似,因而武陵醬香酒下沙(投糧)比茅臺酒提前一個月。
武陵醬香酒同樣是高溫制曲,制曲頂火溫度高達70℃,武陵醬香酒的基酒,至少須貯存5年以上。再兩次盤勾,還要經過飲酒體驗,產品分為四個不同的檔次。
在北方醬酒板塊中,山東醬酒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高景炎指出,部分山東醬酒企業,依據本地生態釀造環境,把茅臺的12987調整為11765,即一年一個周期,一次投料,七次蒸煮,六次發酵,五次取酒。投糧下沙在深秋之后,以避開當地極冷極熱的氣候,既控制了出酒率,又提高了產酒質量,還縮短了生產周期。酒質淡雅、口味醇厚、酒體豐滿、空杯留香、回味之久。
多香融合,適應消費者新需求
這不僅僅是釀造流程的調整可以產生個性化的成效,在高景炎看來,工藝革新實際上還包含多個層面。
多香融合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實際上,作為一種注重體驗的產品,白酒的不同香型、口味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感受,而突破香型界限,采用多香型工藝、在生產階段進行融合的產品,其體驗感也非同凡響。
“湖北有一個濃香型酒廠,就在香型融合上作出了創新。”高景炎在以往的調研中發現,這家酒廠的工藝很特殊,并非簡單把不同香型的基酒進行勾調,而是在釀造階段中進行調整,產生特殊的效果。
根據高景炎的講述,這家企業工藝流程上,先是把原料用高溫水浸泡,經蒸煮、降溫、加小曲糖化,再加高溫大曲,高溫堆積以后再降溫,加中溫大曲入泥窖發酵,產酒以后儲藏三年,再以洞藏多年的五糧濃香酒勾調貯存成成品,出廠以后受到好評。
當前,醬酒價格居高不下,高景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雖然很多醬酒產品都往“千元檔”靠攏,但是以普通老百姓現有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往往承受不起。因此針對不同的消費階層,推出不同品階的產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關乎醬酒發展的社會基礎。
“湖北神農架酒業,以儲存六年、七年、八年、十五年的原酒,按不同的比例進行勾調以后生產出兩款產品,分別定價899元、599元。”高景炎對這種做法予以認可。
他表示,這兩款產品的標簽標注上,明確標明不同年份的基酒應用比例——六年、七年、八年、十五年的基酒分別用了多少。對老百姓來說,這是明明白白的消費,值得提倡。
高景炎最后指出,希望醬酒企業在這一輪熱潮之中,通過解放思想,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就像過去清香型、濃香型的酒廠學習醬酒一樣,吸取清香、濃香酒的工藝所長為己所用,來生產開發醬酒為主、兩香、三香與眾不同更有特色的、差異化的優質酒,實現白酒行業的百花齊放,以此實現醬酒領域的高質量發展與理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