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酒論壇再度來襲!10月22日-10月25日,湖南 ?長沙秋季糖酒會我們不見不散!
文 | 白晨
昨日(9月17日)上午,由稀捍行動公益組織攜手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聯合呈現的“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覽”走進成都遠洋太古里廣東館。
知名文創人韓德昌、四川阿壩藏羌織繡“非遺”傳承人楊華珍、成都漆藝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尹利萍以及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主任舒楊等各界精英齊聚在這座傳統與時尚兼具的城市地標碰撞交流,為非遺技藝的傳承和延續出謀劃策。
01
登太廟5天后,水井坊又“秀”出非遺新生的成果
以2500多年歷史南京金箔技藝為靈感“源”泉的“金箔屏風”,為《延禧攻略》打造頭飾的非遺傳承人趙樹憲以“宮廷絨花”為靈感源泉設計的“絨花胸針”,被星巴克、好萊塢街舞男孩都青睞的潮·羌繡以及成都大漆工藝品.....幾十件以“非遺”傳統技藝為創作“源”泉的作品在昨天齊聚到了成都最fashion的太古里,可以說是上演一場時尚與傳統的“對立”戲碼。
據記者了解,由稀捍行動公益組織策劃的這場“非遺”創新成果秀之所以能走進成都,并將從今日起持續向公眾展出一個月的時間,這中間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可謂功不可沒。
熟悉行業的人士應該不陌生,今年3月,水井坊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成立“非遺新生專項基金”,并啟動其第一個深度合作項目——成都漆藝駐地項目。而在到了今年7月,水井坊與成都漆藝的跨界合作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并攜手odo、稀捍行動設計師陳旻等在內的一批國際國內大師,通過對漆藝文化梳理、大師駐地、產品再創等方式,共同助力漆藝這項“非遺”技藝的傳承和新生。
成都漆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尹利萍老師現場講述大漆之美
而就在5天前,水井坊在北京太廟打造“傳世盛典”時推出的零售價過萬元的超高端新品——博物館壹號酒所配套的“炫金流彩杯”就是與成都大漆合作的成果之一。其實,水井坊在成立“非遺”新生專項基金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跨界聯合的方式探索出適合他們自造血的健康生存方式,從而實現傳承的延續。顯然,成都大漆技藝的商品化探索就是路徑之一。
水井坊非遺基金與成都大漆共同創作的炫金流彩杯
據了解,在推動成都漆藝駐地項目外,水井坊還通過稀捍行動公益組織合作,正考察其他“非遺”技藝,包括今天活動現場備受關注的藏羌織繡。由此來看,在推動“非遺”技藝的傳承和保護方面,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的價值正在加速釋放。
02
讓“非遺”去神秘化走進生活,專項基金的價值正在釋放
據了解,此次水井坊攜手稀捍行動“秀”出的一件件“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成果實際上是北京太廟“傳世盛典”的延續。
“公眾除了從這次展出的藝術品中感‘非遺’新生之美外,還可以參加周末舉辦的羌繡體驗工作坊活動,在專業的羌繡老師指導下,手工繡制屬于自己的羌繡口袋。”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羌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老師分享羌繡的傳承與創新
對此,一位行業人士分析說,“過去,‘非遺’技藝對于公眾來說都是陌生的,甚至神秘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接觸和體驗的機會;而通過水井坊和稀捍行動公益組織搭建的體驗平臺,無疑是拉近了公眾與傳統‘非遺’技藝的距離;尤其是這種羌繡手工DIY的形式,可以讓過去‘看不見摸不著’的‘非遺’技藝能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
眾所周知,很多“非遺”技藝都面臨著瀕危滅絕的嚴峻態勢。對于背后的原因,尹利萍指出:“基于企業和政策的現實原因,我們的傳承在斷代。”
從企業層面來說,現在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如何讓“非遺”技藝的產品能對接年輕人群。“一是‘非遺’產品本身的魅力挖掘要與時代需求相結合;二是用商業化的運作去傳播和推動產品走向消費者。”尹利萍表示。
前文我們提到,水井坊·博物館壹號酒所配套的“炫金流彩杯”就是成都大漆技藝產品化的挖掘方式之一。由此來看,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助力“非遺”技藝去探索自我“造血”的價值已經釋放出來。而且,隨著水井坊·博物館壹號酒的流通,成都大漆這項“非遺”技藝也走進去了消費者家庭。
所以,藏羌織繡“非遺”傳承人楊華珍昨日在這個“最古老”與“最時尚”交織的舞臺上,不止一次感嘆:“有了你們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的加入以及水井坊和稀捍行動的幫助真好!給我們帶來了傳承延續下去的希望,也帶動我們當地女孩子的積極性,愿意主動加入到這項非遺技藝的學習中來。”
部分展品
03
相互“賦能”,非遺傳承與商業力量從不矛盾
對于行業而言,或許在半年之前談論讓“非遺”活化無疑是紙上談兵,更別說讓非遺走進普通消費者。
但在水井坊“非遺”新生專項基金成立不到半年,我們看到這種助力諸多“非遺”技藝的傳承希望成為了可能;而且水井坊正在一步步地實踐,并以產品化挖掘+商業化運作的“組合拳”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舒楊看來,非遺技藝與商業力量并不沖突,企業、社會機構等商業力量的注入將有助于非遺技藝的傳承,而非遺技藝也希望能與企業一同探討如何讓傳統的技藝創新生變,讓它們真正成為“活著的傳承”,擁有全新的生命力。
稀捍行動發起人米成更是指出,“清酒能一直作為日本的傳統酒文化歷經這么多年,其根源就在于它融入到了大眾生活,公眾長時間地去‘使用’它,從而推動傳承與新生。”
從日本清酒作為酒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到曾經被束之高閣的成都大漆通過產品化挖掘走進消費者,再到潮·羌繡走出國門,在這些非遺技藝傳承延續的過程中,商業的推動力量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商業賦能非遺傳承,有了這個基礎認知,那我們看水井坊動作的商業邏輯就更加清晰了。比如,在助力成都漆藝“新生”的過程中,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水井坊自然成為關聯者中的受益者之一;而這種受益來自于二者之間本質上的共通性。
曾以“高尚生活元素”去打動消費者的水井坊,在產品顏值之美、品牌調性之美等方面備受贊譽;而如今志在重回高端陣營的水井坊又要如何用“600年每一杯都是活著的傳承”去撬動消費者的心智呢?
顯然,在水井坊推動“非遺”之美的“活”化過程就是答案之一;以挖掘“非遺”之美滿足目標消費群體的審美訴求;而能追求這類型審美訴求的受眾顯然是與水井坊目標消費群體高度重合的;其次,以一個個“非遺”技藝的產品化挖掘與水井坊產品融合,增加附加值;最后,在推動非遺新生的過程中,完成“非遺”標簽成為水井坊獨特印跡的品牌塑造過程。假以時日,用“非遺”賦能的水井坊自然而然的就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無形中占領消費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