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行業正在加速洗牌。據某平臺數據顯示,精釀啤酒行業倒下的品牌正逐年上升。從2016年到2021年12月,精釀啤酒相關企業注吊銷量分別為11家、40家、116家、278家、414家、506家。
持續的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不確定性,是這批精釀啤酒公司倒閉的主要導火索。
作為需要借助場景化消費的產品,精釀啤酒倚重線下渠道,依賴酒吧、餐飲、小酒館等。一旦遭遇疫情,往往面臨著庫存高企無法消化、員工成本負擔、現金流扭轉難等多重壓力。
同時,啤酒作為快消品的屬性,決定了在這個品類上并不存在報復性消費。華潤雪花啤酒董事長侯孝海去年曾表示,隨著餐飲、夜場等飲用場所的放開,群體性聚集對消費帶來的變化是可以期待,但夏季啤酒消費會不會大爆發,是很難預測的。
精釀啤酒的流行可以追溯到7、8年前。
2013年,啤酒行業產量達到峰值后,出現連續四年下滑。與之相對應,按歐睿咨詢的數據,自2013年后,中國啤酒市場的整體銷量一直在下降。
隨后,縮減產能及高端化,成為啤酒行業升級發展的關鍵詞,而對口感有更高追求的精釀啤酒成為高端啤酒的代名詞之一。
各大啤酒巨頭紛紛開啟產品高端化模式,推出各式精釀啤酒、開業各式小酒館。熊貓精釀、斑馬精釀、猴子精釀、鯨小酒、牛啤堂等一眾本土品牌崛起,并先后拿到融資。
但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國內的精釀啤酒滲透率和消費量依然較低。浙商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國內精釀啤酒的消費量占比僅為2.4%,市場規模占比約5%;預計到2025年,國內精釀啤酒的市場規模約為875億元,但滲透率也只有11%。
精釀啤酒的市場規模增速也不算太高。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精釀啤酒的市場規模為240億元,預計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3.2%。這放在整個餐飲市場下,只是滄海一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餐飲市場的規模為2.2萬億元,同比增長達48.6%。
據某平臺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12月,精釀啤酒相關企業注冊量分別為172、399、617、1258、1683以及2450家。融資方面,自2018年以來,精釀啤酒共發生18次融資事件。其中,僅2021年就已經發生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