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唐”的川酒,要再啟一場怎樣的國際化之行?
文 | 云酒團隊
公元前139年,張騫攜一百多名隨從從長安出發,日夜兼程,向西而行。
兩度出使西域、歷時20年,張騫踏出的這絲路上,具有冒險精神的商人往來不絕,極大地推動了中原與西域之間的物質文化交流。
2019年,川酒全國行將首站落在西安,并召開“把握一帶一路新機遇 推動川酒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與會專家圍繞“一帶一路”機遇下的中國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演講。
而在同期舉辦的“機遇、挑戰并存,川酒如何借助‘一帶一路’實現國際化”圓桌對話上,與會大咖還將聚焦川酒,共商川酒國際化之路。
從古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從長安到西安,白酒的身影始終未曾消失。來自中國的美酒,一路香醉沿途各國人民的味蕾,時至今日,風采依然。
上千年前的劍南春“國際化”
當前,以名酒為代表的中國白酒,正致力于將“中國釀造”推向世界。作為中國文化中標志性的符號,中國白酒正積極、主動加入國際化競爭格局。
其實,在漢武帝時期,當葡萄酒通過古絲綢之路進入華夏,又在唐太宗時期因絲綢之路而繁榮時,白酒亦通過這條古絲綢之路,走出了國門。戈壁上長長的駝隊,不止載著絲綢,也載著中國白酒,葡萄酒與蒸餾酒一直互通有無。
史料記載,當時,出現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國白酒至少有十余種,在西域酒文化博物館中,陳列著歷朝歷代樣式的金銀酒具、牛皮酒囊、銅制酒杯,描繪了古人在絲綢之路上開起酒肆,杯酒慰風塵的場景。
劍南春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
在唐代,綿竹屬劍南道,唐憲宗后期,李唐王朝的中書舍人李肇,在撰寫《唐國史補》的時候,就把“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名酒之列。根據正史記載,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皇帝李適曾經鄭重其事地面諭朝臣,要他們把劍南燒春是否上貢的問題,當作一樁國家大事來討論。
2003年,劍南春全球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親臨劍南春總部,為“劍南春拓展全球啟動儀式”揭幕。至今16年里,劍南春通過演出歌舞劇、植入好萊塢大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亮相國際食品博覽會等等動作,一直深耕其國際化戰略,開拓國際市場。
從唐時至今,劍南春的“國際化”基因,已經從萌芽進入茁壯生長的階段。而西安,便是其國際化歷史的重要見證者。
借力“一帶一路”,川酒如何排兵布陣?
站在新時期西部開放的前沿,西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多領域有著廣泛合作。從這里始發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已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送往世界,其中就包括“中國釀造”。
而借助此次川酒全國行的契機,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再次齊聚,共赴西安。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以來,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五糧液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國開展文化與經貿交流活動,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名酒企業聯盟;瀘州老窖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經銷商,還在歐洲設立了直營公司。
2017年8月,劍南春發布了與財新傳媒聯合打造的《劍南春一帶一路指數(Jiannanchun Beltand Road Index)》,標志著劍南春進一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白酒國際化步伐,2017年也成為了劍南春國際化市場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年。
目前,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不到1%,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持續擴大,中國白酒國際化的舞臺,已不僅僅局限于國際酒類大賽,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上,都可以看到中國白酒的身影。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模式和路徑,也都在不斷優化升級。
上千年前,劍南春踏上國際化的漫漫征程;而今的川酒全國行西安站,劍南春與川酒一道“夢回大唐”,將“一帶一路”作為川酒此次推廣活動的重要主題,則是希望在新形勢下,為川酒國際化再添新動力,助推川酒振興和高質量發展。
借力“一帶一路”倡議,川酒將如何謀局國際化新道路?8月9日,答案即將揭曉。
你怎么看“一帶一路”的白酒國際化機會?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