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興業為什么“不等了”?
文 | 云酒團隊
雖然再等幾個月可能就迎來國產拉菲,但已經苦等了9年的中信興業還是“不等了”。
日前,有消息稱,拉菲集團將接手中信興業轉讓的所持拉菲蓬萊酒莊30%的股份,從而全資經營這一旗下第三家海外也是在亞洲和中國布局的第一家酒莊。
根據the drink business報道,拉菲集團對中信興業的退出給出的原因是:“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戰略”,而中信興業方則表示,鑒于宏觀經濟形勢和公司業務重心轉移,公司正在主動退出包括拉菲蓬萊酒莊在內的多個占少數股份的業務。“我們依然對拉菲蓬萊酒莊的成功保持信心”,中信興業方稱。
對于中信興業的退出,蓬萊葡萄酒官方人士在朋友圈表示,產區政府對于拉菲蓬萊酒莊的支持不會受影響,支持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中信興業退出之后,在這也意味著,拉菲蓬萊酒莊以后就由拉菲集團“自己玩”了,或許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這樣拉菲蓬萊酒莊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營。
拉菲、中信互稱對方“好前任”
雙方合作始于2008年,引起世界范圍關注的拉菲蓬萊酒莊葡萄酒更將在年中之后發布,但中信興業還是選擇了退出。對此,雙方互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中信興業表示,在拉菲蓬萊酒莊項目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十分寶貴,對于拉菲集團長期經營策略和對葡萄酒品質的堅守印象深刻。“這就是為什么它可以成為全球知名葡萄酒公司之一的原因”。
雖然國產拉菲9年沒上市,其實2013年拉菲蓬萊酒莊已經有第一次收成,官方給出的評價是“不好、不壞”,最終也并未推向市場。時任拉菲集團董事總經理克里斯托弗·薩林表示,“100年后我們才能看到成功與否”,凸顯了官方對于鍛造葡萄酒品質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興業對于拉菲集團的支持還體現在轉讓時設置的“門檻”:對轉讓方在受讓資格條件上做了多條指向性的限制。彼時,拉菲集團不但擁有優先購買權,同時還擁有隨售權。或許,從轉讓之初,中信興業依然希望拉菲集團獨資經營酒莊。
一邊是中信興業對于拉菲集團堅持品質的理解與支持,另一邊則是拉菲集團對于中信興業的感謝。拉菲集團即將卸任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Salin高度評價了中信興業的工作,“我們對他們所做的工作非常滿意,他們團隊效率非常高,感謝他們為酒莊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從結果來看,中信興業一方雖然可能并未過多參與拉菲蓬萊酒莊的經營,但從中向國際先進的拉菲集團學習了有關葡萄種植、釀酒以及品牌方面的經驗,對于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國安葡萄酒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對于中信興業開展跨國合作同樣有重要意義。而對于拉菲集團來講,更大的收獲在于拉菲蓬萊酒莊運營的穩步推進。
國產拉菲年內或上市
中信興業為什么“不等了”?
中信興業轉讓所持拉菲蓬萊酒莊的消息最早出現在2017年11月,雖然彼時已經有消息稱國產拉菲將在2018年晚些時候上市,但依然未能阻礙中信興業退出的決心。
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是收益較低。中信興業通過公開掛牌方式轉讓所持有的拉菲蓬萊酒莊30%股權,作價僅僅3256萬元,如果以原始資本金2700萬的投入來計算(不計股東貸款的利息收益)中信興業9年僅僅獲得556.25萬的收益,回報率為20.6%,并不高。而且這一回報率的前提是,中信興業還向蓬萊拉菲酒莊提供了擔保和貸款。
對于2016年末總資產規模已超過430億元、凈資產規模超160億元的中信興業來講,2700萬的投資其實并不多,完全有能力繼續推進這筆投資。但在中信集團整體正在向主業聚焦的背景下,中信興業“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戰略”似乎也是一種選擇。
中信興業投資范圍包括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高端制造等,即使是現代農業布局的隆平高科等,也都與葡萄酒業務并未多大關聯,在產業無法實現協同的情況下,堅持經營拉菲蓬萊酒莊并不是一個最優方案。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信集團連續處置多宗資產,1.27億轉讓青島特殊鋼鐵100%股權、13億轉讓中信網絡49%股權、4.51億轉讓中信期貨6.53%股權、28億退出重慶地區3條高速公路。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集團似乎對葡萄酒業務也失去了興趣,旗下的葡萄酒業務公司中葡股份也已經開始布局電池級碳酸鋰和鉀肥生產及銷售業務。
此外,據媒體報道,隨著即將開莊,拉菲集團提出希望對拉菲蓬萊莊園進行新一輪的增資。而基于上市種種考量,顯然讓中信興業繼續增資已經不現實,或許才最終促使其選擇出售股份。
顯然,除非把葡萄酒業務視為一種“愛好”,否則對于聚焦主業和尋求投資回報的中信興業來講,拉菲蓬萊酒莊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警惕!“中國人在法國投資的酒莊有5-6個荒廢了”
與很多人印象中葡萄酒莊的“高大上”不同,其實經營葡萄酒莊是一個“苦差事”。國產拉菲即將上市的最后一刻,中信興業依然選擇退出,再次證明葡萄酒酒莊“一次投資,終身燒錢”的威力。
有業內人士曾經如此估算,通常,如果收購一個酒莊要1000萬歐元,企業一般最少還要投入1000萬歐元運營。
在這一方面,不少中國投資人在海外投資的酒莊相信是“深有體會”。2017年年中,法國媒體一則關于“兩座被中資收購的位于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的酒莊近期莊主失聯”的消息引起了行業關注,有相關媒體報道稱,“由于酒莊的管理情況嚴重下滑,所有的管理團隊人員都已不知去向。
這似乎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據媒體統計,僅僅在法國,已經有5-6家中國人收購的酒莊被荒廢了。
實際上,與很多人印象中投資酒莊的一次性買斷不同,葡萄酒莊是“活”的,需要持續投入。投資人出錢買下的只是地面建筑和土地,要想讓酒莊正常運轉,葡萄苗木種植、釀酒設備更新、釀酒師和產業工人、酒莊建筑維護等方面需要不菲的資金,尤其是一些已經停產或者新設立的酒莊,投資則更大,甚至遠遠超過購買酒莊的費用。
這一點,從拉菲蓬萊酒莊身上同樣可以得到印證:經營了9年還沒有賣出一瓶酒,負債已經超過數億元。根據蓬萊酒莊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蓬萊酒莊”凈利為-944.85萬元,負債總計15788.42萬元。截至2017年8月31日,凈利為-418.8萬元,負債總計24531.45萬元。
與拉菲蓬萊酒莊一樣,中國本土酒莊同樣不乏這樣艱苦創業的案例,例如新疆鄉都酒業董事長李瑞琴帶領家人種了近20年才在戈壁灘上形成了規模化的葡萄酒基地,過程中投入的資金和揮灑的汗水早已不計其數。
拉菲蓬萊酒莊之于中信興業,再次為很多人上了一個生動的課:葡萄酒莊投資是中長期投資,如果希望尋求短期的財務回報并不現實,甚至還對投資人在中短期有較大的財務壓力,這值得所有投資人警惕。
中信興業退出之后
國產拉菲仍值得期待
雖然酒莊“燒錢”要讓人“印象深刻”,但正如中信興業所表達的“我們依然對拉菲蓬萊酒莊的成功保持信心”觀點,并不能阻礙國產拉菲上市讓全世界值得期待。
根據拉菲集團官方信息,2016年份是蓬萊莊園第四個采收年份,相比較前三次實驗性收獲,2016年份葡萄的生理平衡、單位產量和質量水準都有明顯提升,這也預示著,蓬萊酒莊釀造的葡萄酒也從“試驗性產品”變成了“真正的葡萄酒”。
據介紹,按照計劃蓬萊拉菲莊園將在 2018 年正式開莊,這也意味著第一批國產拉菲即將上市。2017年年初,Christophe Salin也曾透露,國產拉菲有望于2018年秋季開始投放市場,預計數量不會超過3000箱。此外也有消息稱,第一批國產拉菲有望出售2萬瓶左右,并且大部分都將在中國銷售。未來拉菲計劃把蓬萊酒莊的年產量提升到12萬瓶。
截至目前,官方并沒有對國產拉菲定價有所披露,甚至名字都尚未披露,顯然按照拉菲集團的命名規則,很大概率不會被稱為“蓬萊拉菲”,但不少行業人士基于拉菲的品牌背書稱之為“中國頂級葡萄酒”。
如果堅持這種定位,那么不得不讓人想起酩悅軒尼詩推出的香格里拉產區的中國產傲云葡萄酒,這款據稱是釀制成本最高的葡萄酒定價300美金,即便如此定價依然在世界范圍十分搶手。傲云的推出,向世界葡萄酒展現了中國葡萄酒的新形象,中國葡萄酒同樣能夠做高端葡萄酒。
如果對比拉菲在世界上的投資的另外幾家海外酒莊來看。拉菲巴斯克酒莊、奧希耶酒莊、卡羅酒莊在中國市場目前銷售的葡萄酒價格都未超過400元,不少都在100-300元之間。如果國產拉菲按照這一慣例定價,那么平價拉菲的出現,顯然不會沖擊“82年拉菲”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與此同時,國產拉菲對于品質的苛刻,有可能對國產葡萄酒產生洗牌效應,將一眾定價相近的國產葡萄酒“挑落馬下”。
無論是國產拉菲按照哪種定價,拉菲集團在中國設立酒莊本身就有很強的品牌效應,讓世界葡萄酒重新審視中國葡萄酒,對于提升中國葡萄酒,尤其是蓬萊產區的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與很多經銷商、消費者“看不起”國產葡萄酒不同,越來越多的國外釀酒師和投資人開始在中國葡萄酒產區釀酒,拉菲集團在蓬萊的嘗試,酩悅軒尼詩在香格里拉的嘗試,對于未來在山東煙臺、河北昌黎、吉林通化、甘肅武威、寧夏賀蘭山東麓等葡萄酒產區“孵化”出更多的“國產拉菲”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中信退出拉菲蓬萊酒莊,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