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店的小學徒到全球最大PVC生產加工企業的掌舵者,王永慶不僅僅是華人企業家中的翹楚,更是商界的“經營之神”。
出身貧寒農家的王永慶自幼即幫助父母料理家務。15歲時,小學畢業的王永慶成為了一家米店的學徒。第一年,王永慶靠著家中借來的200元錢,開起了自己的米店,從此走上創業的道路。他挨家挨戶上門推銷,精明地為居民掏陳米、洗米缸,米店越開越紅火。幾年后,王永慶籌辦碾米廠,后又轉入木材行業,戰后快速發展的建筑行業令他獲利頗豐。
上世紀50年代初,臺灣塑膠市場多數被日本企業控制,王永慶卻從臺灣遍布的燒堿產地中意識到,臺灣有著發展塑膠產業的良好基礎。1954年,他力排眾議籌措資金50萬美元,創辦了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為了降低價格與日本塑膠產品競爭,王永慶又開辦了南亞塑膠廠,完成了從生產到加工的全面布局,產星從最初的年產1200噸,發展到后來的100萬噸。到70年代末,臺塑已創下10億美元的銷售記錄。1993年,他旗下的臺塑和南亞分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產企業與加工企業。
塑膠巨頭崛起的背后,是王永慶堪稱經典的管理哲學。他喜歡刨根問底,面對問題一定要水落石出;講求務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木,不問結果;重視基層實踐,選定目標隨即全力以赴;崇尚實力主義,認為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機會就愈大……此外,他還奉行“壓力管理”與“獎勵管理”,將“永遠追求史大貢獻”作為企業的目標。這位“商界巨擘”76年的傳奇創業經歷,連同他的管理哲學,影響著無數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