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網絡圖片)
儒、佛、道,在中國并稱三教。
儒教從通俗意義上來講,就是我們熟知的儒家。儒教的稱謂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也稱“圣教”。
儒家興起以后,中國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因為儒教擁戴皇權,認為皇權至上。
孔子形象:圖片來源于網絡
儒家給我們的感官印象大多是端正嚴厲的,大多數是酒色財氣均不沾的大儒學者形象。其實不然。酒對于儒家文化體系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一、祭酒以禮
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于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酒的禮儀不是隨著酒的產生而產生的,是在酒的發展過程中而形成的。酒禮始于殷商末期,成于兩周。
祭天地(圖片來源于網絡)
1、祭天地、神明、祖先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于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
結婚禮(網絡圖片)
2、降誕之禮、滿月之禮、成年之禮、婚姻之禮
古代漢族人民生了男孩“設弧于門左”,象征男性的陽剛;生了女孩“設帨于門右”,標志女性的陰柔。降誕禮多在嬰兒誕生后第三天舉行,設宴飲酒,以賀誕生。
3、喪葬之禮
喪葬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禮儀之一,通常有三層意義:一是對亡者的哀悼和紀念;二是舉行殯殮祭奠儀式;三是舉辦酒宴謝吊喪和治喪的客人。前兩層是用酒祭奠,第三層則屬于喪葬禮飲酒。
二、警示、約束作用
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后則。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三年》)
酒雖產生很早,但夏、殷時代卻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教訓,需要有規則禮儀加以約束。“酒德”的雛形開始形成。飲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紂王那樣。孔子曾云: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許多事都有個標準、尺度,喝酒沒有標準沒有限度,一個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達到亂性(醉酒)的程度。
《酒誥》網絡圖片
《尚書·酒誥》中曾提到:“飲惟祀”,意思是只能在祭祀活動中飲酒;“無彝酒”,意思是不要經常飲酒,要節約糧食,只有在生病需要飲酒時才可以;“禁沉湎”,意思是不要沉溺于飲酒。《酒誥》集中體現了“酒德”的文化內涵。
儒家認為,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的體現。
三、酒在文政中的佳話
1、政治:杯酒釋兵權
網絡圖片
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2、哲學:宋朝邵雍
宋代的邵雍在他的《安樂窩中吟》中如此寫到,“美酒飲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 美酒飲至微醺,好花看到半開,留一分清醒,余一份期待,在詩人眼里,才是人生最佳的享受,更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3、文學
網絡圖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李白,“人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的岑參。看來真的是“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