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躍明和商源能搶占先機嗎?
文 | 云酒團隊
“未來的2-3年,是行業改天換地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從傳統經銷商向平臺型、服務型轉型升級的關鍵幾年,更是行業重新洗牌,誕生真正全國性行業巨頭的關鍵幾年。”
1月29日,在商源集團2019年新春團拜會上,商源集團董事長朱躍明對白酒行業的未來趨勢作出了如此判斷。
關于“行業改天換地的關鍵”或是“轉型升級的關鍵”等論調,早已屢見不鮮。但“行業重新洗牌”、誕生“真正全國性行業巨頭”的觀點,似乎別有一番深意。
據Wind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的酒類終端市場規模中,白酒約6500億,進口和國產葡萄酒近千億,啤酒市場規模2500億,加上其他品種,酒類終端市場合計規模可達萬億。
然而,在這一萬億級的市場當中,卻從沒有哪一家流通企業稱得上是“真正的全國性巨頭”。且不說傳統經銷商巨頭大多雄踞一方,即便如1919、酒仙網等酒類連鎖品牌,也仍在全國化布局的道路上。
即便如此,做酒類流通領域的“國美”或是“蘇寧”,無疑是每一個流通企業珍藏內心的夢。
那么,朱躍明能搶占先機嗎?
商源蓄力
對于上述幾個“關鍵時期”,朱躍明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
“要是抓不住這個機會,恐怕就會徹底落伍,被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到后面”,朱躍明表示,“要扎扎實實夯實基礎、修煉內功,抓住時代和行業賦予我們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實現再次飛躍”。
為此,朱躍明已為商源制定了“3年內實現100億的規模沖刺”的明確指標:
品牌方面,繼續發力,夯實基礎,做好團隊、市場與終端。
首先要堅定地推行自有品牌,終端銷售中,自有品牌或有定價權的產品必須占到20%;
其次,依托名酒及代理品牌,做大規模,聚焦發力核心自有品牌,做精做細,從廣度上拓展市場占有率,服務好終端;
同時,積極推進區域營銷組織重新整合,形成以城市合伙人為抓手,終端為核心的區域深耕模式,覆蓋100個城市區域,構建成包括5萬家有效終端和3000家核心終端在內的商源終端體系,從深度上做深做透,服務好消費者。
渠道方面,繼續深耕、擴大久柜規模,堅持標準化運營和快速復制,專注在餐飲酒店持續發力,爭取2019年實現久柜數量超過1000家。
自信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之上。據朱躍明介紹,2018年是商源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一年,是商源新征程的開局年:
這一年,商源平臺+開始發力,整體業務規模開始反轉,再次向40億的規模沖擊;
這一年,久加久僅用了1年就成功在餐飲酒店終端站穩了腳跟,將久加久久柜(與入駐酒店一同打造的共同打造一站式平價酒水采購平臺)開到了近500家,遠遠超過了當年久加久最鼎盛時期;
這一年,互聯網戰略實現突破,商源云銷工具使用人數近千人,全年拜訪客戶數近15萬次,商戶注冊數量近7萬家。
除此之外,樓蘭酒莊迎大豐收、伊力特英雄再啟航、商源金融業務揚帆、組織建設開局……各個領域的累累碩果,對朱躍明而言都意味著希望。
流通“困局”
矛盾的是,商源的前方并非一片坦途,而是經年的行業困局。
從酒水批發商到品牌運營商,再到渠道整合商,再到供應鏈和平臺+,商源作為傳統酒商代表,幾乎走過了所有經銷商的都曾或即將面臨的發展軌跡。
然而,即便在酒類流通領域“經驗豐富”的朱躍明,在談及2019年的市場拓展目標時,除了要在浙江省內繼續打造品牌深耕渠道,建設全渠道、全場景、多品牌的新零售體系之外,也只表示積極拓展和布局長三角及華東市場。
銀基、橋西、百川、義順、龍程、粵強、華澤等一眾傳統酒業大亨的選擇也莫不如是。
這并非是大商們“保守”,實在是酒類流通地位的局限。
即便是從誕生便在與酒類產銷鏈條中從屬地位抗爭的酒仙網和1919,在從O2O、B2B到新零售的不斷“進化”中,也依舊沒有擺脫區域發展的命運。
但種種跡象似乎又表明,流通領域已經處在變革前夜。
華致酒行IPO上市、阿里戰投1919、酒仙網擬推2.0版酒快到……一幕幕關于上市、并購、擴張的大戲,似乎也印證了朱躍明“三年誕生真正的全國性巨頭”的論斷。
更加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也曾大膽預判2019年是中國酒類渠道變革的元年。“在未來兩至三年,至少有兩到三家突破100億的渠道公司,未來五至十年,至少有一家突破1000億的酒類銷售公司。”
似乎,20年前發生在家電行業的那一場革命,就要在酒業上演。
“全國性大商”,是朱躍明的焦慮還是野心?
2000年前后,憑借廣告轟炸和低價策略迅速占領市場,強勢崛起的國美和蘇寧,很快從生產廠家手中奪取到市場的主動權。“渠道為王”成為當時家電業現狀的真實寫照。
2004年,國美和蘇寧先后在香港和深圳上市。同年,國美創始人黃光裕更是以105億資產,登上胡潤“中國百富榜”首位。
但事實遠沒有描述的那么風平浪靜。完成對傳統渠道的“侵略”之后,家電連鎖零售業開始進入同業并購時代,從2003年至2008年的6年間,以國美、蘇寧、永樂為代表的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瘋狂擴張和10多次的收購兼并,行業格局由國美、蘇寧、永樂、大中“四方”割據到“三國鼎立”,才最終形成了“美蘇”雙雄對峙的競爭格局。
與之類似,酒類流通領域“國美”、“蘇寧”的誕生,不僅僅要具備包括品牌管理、渠道運營、團隊鏈接方式、商業模式、經銷商合作方式等過硬的綜合供應鏈管理能力,同時更需要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先進的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作為90年代與廠家共同成長起來的大商,需要解決對品牌的嚴重依賴,也顯得更為迫切。
大商的成功有三大要素:優質品牌資源、優秀經營能力與優良的市場營銷模式。其中,優質品牌資源居首位。
也因此,酒企的興衰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與其品牌緊密相連的大商的命運。而酒企興衰作為時代轉折的縮影,也就決定了“不可能有永遠的大商”。
這也意味著,無論是作為渠道自身的局限,還是外部環境的壓力,大商距離國美、蘇寧的美好時代仍有一段路要走。
不過,在酒業沉浸二十余年,朱躍明身上的一大特質,便是看得更遠一些,想得更多一些。這種特質成就了商源的發展,也塑造了商源的個性。
在商源的發展歷程中曾有4次“歸零”。“歸零”這個詞,充分表現出商源在創新轉型中所承擔的風險和付出的代價。
1994年,商源公司成立,朱躍明將自1989年創業以來賺到的100萬全部花光。用60多萬造倉庫,十幾萬搞裝修,剩下的23萬,在杭州當時最好的黃龍飯店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
1998年,商源砍掉了之前的所有產品,把全部資源和精力孤注一擲到伊力特身上,從此走上品牌運營商的發展道路。
2003年,非典爆發,杭州餐飲市場陷入蕭條,商源開始重新梳理渠道,與經銷商展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收購了大量餐飲渠道,極大改變了商源的公司結構板塊。
2009年,商源開始從“銷售型”公司向“服務型”公司轉型,逐步成立集團公司,完成內部組織再造,并全面啟動商源商學院和信息化項目。從此,商源開始構筑供應鏈增值服務平臺。
直至今天,帶著對“真正的全國性行業巨頭”的希冀以及“徹底落伍”的憂慮,朱躍明和商源再一次站在了起跑線前,并在準備萬全之后,謙遜地說:
“挑戰很嚴峻,但可以克服;矛盾很突出,但可以解決。好消息是,內外挑戰都在解決過程中,我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時間”。
商源再度謀變,折射酒類流通怎樣的現狀與未來?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