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為一個白酒消費大省,向來也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大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而面對外來品牌的“進攻”,河南本土白酒似乎顯得沒有什么“招架之力”。雖然豫酒中也不乏好酒,但是在名氣上跟這些大廠相比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事實上,河南也曾有過自己的名酒,比如有一款豫酒就曾經火遍全國,甚至連茅臺、五糧液也曾派技術人員前往其酒廠學習釀酒經驗。可惜后來在“內憂外患”下,它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讓不少本地酒友都感到遺憾,它就是張弓酒。
“低度酒鼻祖”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為了響應“節約糧食”的號召,低度酒成為了白酒市場的主流。而在所有白酒品牌之中,張弓酒是最先通過加漿降度和低溫過濾技術、攻克了低度酒的技術難關的酒企,因此迅速在全國走紅。
當時的張弓酒不僅獲得了“低度酒鼻祖”的稱號,還吸引了許多酒廠的技術人員前來學習釀制經驗,其中就包括了茅臺和五糧液酒廠。有這個基礎在先,后來廣告酒時代興起,張弓酒更是憑借一句“東南西北中,好酒在張弓”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相信現在還是有不少老酒友對這句廣告語非常熟悉。
“內憂外患”
張弓酒的火爆,讓不少人覺得酒廠的工作是“金飯碗”,因此各種“托關系”往酒廠里面擠,據說張弓酒廠的鼎盛時期,酒廠里的員工超出了6700名。但是這些員工中多是冗余人員,對白酒并不熟悉,因此也為后來張弓酒的“分崩離析”埋下隱患。
而且在張弓酒熱度一路飆升時,酒廠為了提高產能,還建立了分廠,后來稱為“北廠”;原來的酒廠則是“老南廠”。上個世紀90年代,白酒市場經歷了一場“大洗牌”,外地酒不斷搶占豫酒市場,張弓酒的生存也變得艱難,銷量一落千丈;直到2002年,張弓酒廠倒閉。
2003年,張弓酒業進駐北廠,擁有張弓商標;本來運轉也還好好的,但在2012年的時候,張弓老酒進駐老南廠,并在2018年拍下張弓酒廠的品牌、廠房、建筑物等資產,擁有酒廠的釀制技術。兩者均采用租賃經營的方式,為了爭奪“正宗張弓酒”的名號,兩家的拉鋸戰也正式展開。
一邊擁有商標權,一邊擁有釀制技術,兩者都想成為最“正宗”的那一個,然而直到今天都沒“斗”出個結果,反而搞得兩敗俱傷。現在的張弓酒,自然不再是當初的張弓酒了,不知道現在“北廠”和“老南廠”釀造的酒,酒友們更喜歡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