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度以下的白酒已經占據50%的市場份額,50度以下更是在消費市場占比高達90%。
文|云酒團隊(ID:YJTT2016)
4月17日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七次(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對“新時代美酒”進行了定義,并把“更低的酒度、更高的品質”作為未來導向之一。
一直以來,無論是53度茅臺,還是52度五糧液、國窖1573,度數高不是硬性標準,但在固有消費習慣里,往往代表著高端酒的特有標簽。根據中國酒業協會調查數據,目前,42度以下的白酒已經占據50%的市場份額,50度以下更是在消費市場占比高達90%。
在這項固有觀念與市場消費的對弈里,42度能否成為高端白酒的一條黃金度數線?
如何用10個字描摹“未來好酒”?
一年一度的“中酒協年會”不但代表著行業數據的權威發布,也是中國酒業描摹當下、展望未來的“尖峰時刻”。今年的理事會,創新發展的訴求貫穿了內容和形式。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會上表示,在產業和產品結構新變化的條件下,對酒企而言,核心就是把握住“新時代、新消費、新機遇”的宏觀大局。
今年的“酒與社會”論壇則以“走進酒類消費,助力美好生活”為主題,同樣立足于消費端的全新變化。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認為,新時代的美酒一定是產業社會責任擔當、歷史文化傳承、科技創新引領、個性化風格突出的代表,同時也是“更低的酒度,更高的品質”的代表。
高度白酒適合品鑒,小杯慢飲品味酒之神韻,低度則適合頻頻舉杯,飲之酣暢,只有這樣,才能迎來健康快樂飲酒新時代。
將“更低的酒度、更高的品質”作為一項衡量準則,無論是從釀造技術角度,還是著眼于營銷層面,都代表著新時代白酒行業產品創新的一條整體思路。
高端白酒之間,
必有一場“42度之爭”?
來自中國酒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42度以下的白酒已經占據50%的市場份額,50度以下更是在消費市場占比高達90%。
相比于高度白酒,優質低度白酒在釀造工藝上并不差;同樣能夠長期儲存;而消費者對低度白酒存在一定誤區,很多消費者因為喝了劣質低度酒而認為所有低度酒都是劣質酒,這對優質低度酒是不公平的。對于現在的消費者來說,低度酒飲后易醒,更加符合健康消費的理念。
然而,目前的高端名酒,核心產品主要分布在50度以上區間。這意味著,占據中國白酒半壁江山的“低度空間”品牌格局遠未成形。
但巨大的市場份額外加龍頭空缺的混戰局面,一場高端酒的“42度之爭”或許已在醞釀。
首先,酒水消費本就具有多元化特點,低度這個選項始終存在。從1979年舉辦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開始,“五糧液”、“洋河大曲”、“雙溝特液”、“張弓大曲”、“津酒”等諸多白酒品牌的低度白酒產品便相繼斬獲國家名優酒稱號。
即便到了現在,幾乎每個名酒品牌的高端單品,都配備了相應的低度選手。就比如,飛天茅臺設有43度產品。五糧液除了最廣為接納的52度,還有45度、39度兩個分支。而劍南春的低度產品可以達到38度。此外,國窖1573、青花郎、夢之藍、青花汾酒等名酒產品均有自己的低度“支線”。
其次,最近幾年,無論是行業協會還是企業自身,對低度的探索一方面在步步深入,另一方面則以“向低度要未來”為共同訴求,正在形成競合發展。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017年7月底,中國酒業協會聯合五糧液集團共同舉辦“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瀘州老窖、洋河、劍南春、郎酒古井貢、勁牌、牛欄山等73家白酒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低度數、高品質”的白酒技術和前路方向。
第三則是,過去30年,中國白酒已經勾勒出一條低度化軌跡。
在1989年舉行的最后一屆全國評酒會,共有來自17個品牌的70多款產品獲獎,彼時有10余款獲獎產品包含60度以上產品,50度以上更是占據超過70%的比重。而如今,50度以上產品被“框”在10%份額內的高端競爭,更廣闊的戰場在低度。
領銜42度,還是稱霸38度,誰將成就“低度標桿”?
無論是從品質而言,還是從消費者的認可度來看,目前50度以上的白酒往往是“優等生”。并非50度以上不好,但消費場景的轉變和消費需求的更多元,為低度產品打開更大的消費空間。
這里我們可以做出三個猜想:一是中國高端白酒的下一波主流度數會是42度嗎?
從1989年第五屆酒評會來看,彼時的獲獎產品雖主要集中在50度以上,但涉及具體度數,各品牌自成一家、差異明顯,基本涵蓋了從52到60之間各個度數。但現在的高端酒領域,53度醬香、52度濃香早已成為絕對的主流度數。
而隨著低度化趨勢越來越鮮明,42度也是名酒企業相對廣泛布局的地帶,也是高度酒與低度酒之間的“明星銜接點”。
二是誰將成為領銜42度、38度們的標桿品牌?
目前的低度白酒市場,品牌角力尚未跟上不斷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低度市場將是名酒搶占最佳位置的又一片沃土。
三是白酒的低度化,能有多低?
著眼于全球烈酒,伏特加的主流在數一般在45~46度之間;對威士忌而言,40度基本可以算作度數的最低標準;白蘭地、龍舌蘭同樣40度居多。
而對于中國白酒而言,低度到底該低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取決于對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另一方面則需要與之匹配的支持。在取得更低度數的同時,收獲更好的品質才是真正的“低度化”,最終會降到多低,將是一場度數與品牌、口感上的平衡。
關于白酒的低度化,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