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末民初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袁世凱留下了許多遺跡。近年來,隨著學術環境的進一步寬松,有關袁世凱的評價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地方借著某些袁世凱的遺跡,新建起了紀念館,以發展旅游業,這使得我們能尋訪到的袁世凱的遺跡日漸增多。這里,筆者記錄了自己走訪過的五處有關袁世凱的紀念地的過程和感受。
河南安陽袁世凱墓
說起來,讓我對袁世凱這個人物產生不同看法就是來自袁世凱的墓。那是十多年前到河南安陽的湯陰縣拜謁岳飛將軍的故里,到了安陽后才知道袁世凱的墓就在安陽市郊,遂去參觀,見到袁世凱墓后,感到非常驚訝,這個四周由水泥柱子和鐵門圍起的墳丘,也用水泥覆蓋,完全是西方的建筑風格。在我那時的印象里,袁世凱是一位滿腦袋帝王思想,“土”得掉渣的封建頑固派,怎么會留有這么一座充滿異國風情、“思想開放”的現代風格的墓?我開始隱約覺得,袁世凱這個人可能與我們從教科書上所了解到的那個形象不一樣。
后來查資料,了解了袁墓的修建情況,才知道此墓為他的老友徐世昌所設計,仿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將軍墓的風格建造的。格蘭特畢業于西點軍校,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軍隊總司令。徐世昌認為,袁世凱在辛亥革命時逼迫清帝遜位,和平解決問題,避免了中國的南北分裂,其功勞等同于格蘭特,故將其墓廬風格設計成這個樣子。徐世昌不愧袁世凱之知己,對袁的評價恰如其分。
袁世凱墓地于1917年2月開工,1918年6月落成,當時的民國政府撥款五十萬元,資金不夠,又由段祺瑞、王士珍等舊日部將捐款二十五萬元,始才建成。靈柩下葬時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當時的國務總理段祺瑞主持。
自袁世凱之后,中國的國家元首之陵墓風格為之一變,呈現與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風格迥異的西方建筑風格,如孫中山的中山陵,墓丘如鐘,象征著他喚醒國民的理想,這種建筑風格的變化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接受現代西方文明的過程。
(河南安陽袁世凱墓)
河北保定軍校舊址
袁世凱一生辦了不少新式學校,若說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莫過保定軍校。保定軍校的歷史可上溯至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創辦的第一所軍事學堂——行營將弁學堂,正規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創辦于1906年,1923年停辦,這個軍校共有畢業生6500多名,據說后來有1000多人成為了將軍,可以說是中國出將軍最多的軍校了。軍校原來的建筑,早已毀壞,現在存在的保定軍校紀念館是2002年以后重建的,規模雖遠不如原校大,但也總算有了一個供今人參觀了解這段歷史的地方。保定軍校是個有故事的地方,若要展開,那得是數部專著的篇幅才行。
(河北保定軍校舊址)
天津小站袁世凱練兵園
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故事可謂世人皆知,2006年,在小站由某民營公司投資2億元,建立起一座面積20萬平方米的“袁世凱練兵園”,算是當地的一個旅游項目,2008年建好。該園區位于天津市東南方向的津南區小站鎮,距天津市約20多公里,占地面積不算大,只有50余畝。這個園區最大的創意是節省土地的設計,從外表看,是一圈城墻,城墻里面是空的屋子,作為博物館的陳列廳,可謂一墻兩用。博物館內的陳設內容雖然略顯單薄,但科技水平很高,很時尚。有個小電影放映廳,向游客放映一部小站練兵的紀錄片,還有一個高科技的展示方式,叫“幻影成像”,像立體電影一樣,展示清朝八旗子弟墮落的生活方式。關于小站練兵的內容,本刊特約記者沈原已有專文奉上,此處就不多贅言了。總之,這個地方是目前國內有關袁世凱的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
小站曾經培養出全國聞名的小站稻米,可如今周邊早已連一畝稻田都沒有了,據練兵園的導游介紹,將來他們公司要在旁邊投資搞一個建筑叫“米立方”。我們甚為困惑:與其花那些錢去搞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建筑,還不如花些錢把小站稻米恢復了。這一帶目前仍然有些耕地,恢復水稻種植,不僅能保護耕地,恢復優良品種,還能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從城市化發展的布局來看,在城市周邊有這么一塊農業用地,是多有價值的事啊!唉,中國人在搞旅游項目時,毫無創意,盲目模仿,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實在令人可惜。
天津小站袁世凱練兵園
天津市區的名人故居
天津是個大碼頭,它本來是北方的鹽業中心和漕運碼頭。1860年第二次鴉戰爭后,被迫開辟為通商口岸,清政府在天津設立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天津、牛莊(后改營口)、登州(后改煙臺)的通商事務,并兼辦海防。1870年,將三口通商大臣裁撤,一切事務改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處理。原來直隸總督駐節保定,兼任北洋大臣后,便輪流在兩地辦公,一般是冬季駐保定,開春冰化后駐天津。1902年,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正式把督署衙門移至天津,但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天津不能駐軍,所以,袁世凱創辦的軍校及訓練的一部分新軍仍駐保定。從1902年到1909年,袁世凱一直帶駐天津辦公,在這里曾有過不少住宅,而且應有督署衙門,可是目前督署衙門已不復存在,袁氏曾住過的多處私宅也蹤影難覓。倒是海河邊上有一棟漂亮的歐式小樓,在地圖上被稱為袁氏宅邸,筆者曾專程前往探訪。這座建筑是一棟歐洲古典風格的樓房,是袁世凱買了地后,委托德國和英國建筑師設計建造的,但建成已是1918年了,袁世凱已經去世,他實際上并沒有在此宅中住過,只是袁氏后人曾經居住過。此樓為天津市級保護文物,但現在卻是一個正在營業中的高檔飯館。很多文物被用于高檔商業會所,這座袁氏宅邸算是一個。
天津是義和團運動活動的中心,現仍建有義和團紀念館。1900年,八國聯軍鎮壓了義和團以后,曾在天津大肆瓜分土地,建立租界,租界的面積達到天津市老城區的十倍以上,這在全國各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由于租界面積大,又距當時的首都北京較近。所以,各類心懷雄心的軍政名人,均在天津租界內購地建房,以為韜晦隱居之所。上臺前他們在這謀劃方略,交通信息;下野后于此處避難躲風,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圍繞著這些軍政大佬,一些字畫高手、戲劇名伶也隨風而至。一來二去,天津租界成了全國各界名人集中居住之區,為現代留下了不少名人故居。筆者曾去尋訪過與袁世凱相關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故居,如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等,遺憾的是其故居雖在,但均沒有設立博物館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在院外瀏覽其建筑外貌。徜徉在天津舊租界的街道上,仿佛行走在一條民國史的畫廊之中,可品味的地方太多了,真希望天津市的有關方面,在這些歷史建筑中,哪怕只辟出一間小屋,陳列曾居住在這里的那些名人的資料,都會讓來這里參觀的人大長學識的。
(天津 袁氏宅邸)
河南項城市袁氏家宅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當時很多人稱袁世凱“袁項城”,項城市今屬河南省周口市。現在項城市東南17公里處的王明口鄉袁寨村,就是袁世凱出生之地,據網上資料介紹,當地投入6500萬巨資,重修了袁世凱家族舊居,占地約270畝。2010年3月,筆者參觀了這個舊居,基本上全是新修的建筑,我們去時,仍有一部分宅院正在建設當中,但在已建成的院落中,有一個袁氏家族歷史的陳列館,在這個陳列館中,筆者了解了許多過去不了解的袁氏家族的情況。
(河南項城市袁氏家宅)
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是位著名的書法家,他有一個兒子叫袁家騮,后來在美國留學,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娶了一位更為杰出的太太——吳健雄,吳健雄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是參加美國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眾多科學家中唯一一位外籍女科學家。1973年,袁家騮攜吳健雄回國探親,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在接見中,周總理對袁家騮說:“你爺爺(袁世凱)是政治家,你父親(袁克文)是藝術家,你是科學家,你們袁家是一門三‘家’啊!”看到這樣的記錄,筆者不禁心生感慨,當時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對袁世凱是一味地漫罵,稱之為“竊國大盜”,而總理在接見袁氏后人時,竟然以略帶贊許的口氣,談及袁門往事。可見,最高領導人眼中的歷史與推廣給老百姓的歷史是有很大不同的,高級領導人們對歷史有著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推廣給老百姓們的歷史都有很強烈的主觀政治傾向。蓋因歷史于老百姓,乃是統一其思想的工具,只能偏執于某一立場,不能有些許的矛盾松動,否則,擔心百姓們會無所適從。我們這些學歷史的人,所遇到的問題,大多是當政者強行推廣某種歷史敘述時,難以避免地帶來的偏頗或矛盾,而我等常憨直地以為是那些撰史者一時認識不明所發生的失察,所以,常耗費大量心血與筆墨與之論爭,殊不知,那些撰史人,對于歷史真相,往往比我等更了然于心,只是情勢所至、內外有別、上下不同,他們只能固執一詞地沒理說理。所以,對于歷史政治人物的評價不僅因時而異,亦因評價者之地位立場而異,代代如此,概莫能外。每于此時,我不禁常常困惑:客觀的歷史研究是否存在?即或存在,又有何等意義?譬如,對于袁世凱評價,如果在“文革”中有誰敢言客觀評價,在史學刊物上發表一句和總理一樣的話,非被打入“反動”行列、蹲“牛棚”不可;可是今天,談袁世凱之貢獻已為學界之時尚。史家有無必要為當時當局者已心知肚明,后來人俗化為時尚的所謂“真實”、“真理”之類的觀點承受殺頭坐牢之苦?史書讀多了,難免有這樣消極之感慨,但是亦不全是消極,當我們明白,政治對立產生的史學歪曲勢所難免時,更應思考,如何才能發展出一種客觀、恒久的科學史學,那樣,才能使歷史學家這個行當有更為獨立的價值。
本文選自休閑讀品雜志社-2011年第三輯:袁世凱遺跡探訪札記(點擊購買2011年第三期雜志)
讀書 思考 旅游 記錄 收獲
休閑讀品雜志社微信ID:xiuxiandupi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