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柏香,窮得發慌。”這是幾年前屏山縣富榮鎮柏香村村民的一句“口頭禪”。柏香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山高路陡、基礎差、底子薄、交通不便。由于歷史原因,曾經的柏香村村民發展意識不強、動力不足,更缺乏精神文明滋養,2014年被納入重點貧困村時,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4.1%,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在幾年的脫貧攻堅中,柏香村自強不息,發展起了茵紅李、茶葉等農業產業2500余畝,通村路、產業路環繞其間,村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同時,在柏香村新建的“五糧新村”里,青瓦白墻之下,一片愜意祥和,村民們喬遷新居,過上了更充實、文明的生活,精神文明之風通過五糧液穿越重重大山,吹進了昔日的貧困小山村。
如今,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在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五糧液集團公司”)的大力幫扶下,伴隨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雙重提升,柏香村村民收入穩步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徹底甩掉了貧困村這頂“黑帽子”。
● 文化提升讓“貧困村”脫變“幸福村”
今年上半年,按照宜賓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柏香村成為五糧液集團公司新的對口幫扶村。
當時,柏香村正在籌建新村,新村選址于茵紅李產業核心區,周邊群眾占全村常住戶數的一半,是整村文化、產業以及后續發展的絕對核心。為將柏香村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四好新村示范村,經過多次走訪調研,五糧液集團公司決定從新村建設著手,加大精神文化幫扶力度,從根本上轉變村民的傳統思維。
五糧液集團公司幫扶下的新村被命名為“五糧新村”,主要圍繞規范黨建、功能完善、文化提升、環境美化實施打造,將其作為五糧液集團公司和柏香村村企黨建聯建的主要載體和內容呈現,同時對脫貧成效鞏固、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五糧液集團公司援助打造項目包括入口標識、文化禮堂、記憶長欄、文化墻、文化廣場等。
金秋十月,《華夏酒報》記者跟隨五糧液集團公司扶貧工作人員一行來到“五糧新村”,村頭垂柳還未落葉,秋風中,一枝枝優美的線條迎風而動,樹下的大石板上,“五糧新村,厚德柏香”格外顯眼。新村里,寬敞的道路兩旁,嶄新的棕紅色護欄、準備噴繪文化標語的潔白外墻,與中央的池塘、遠處的群山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村民們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悉心培育自家產業,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儼然脫變成了“幸福村”。
除新村文化建設之外,五糧液集團公司還與柏香村達成村企黨建聯建,共同推進黨建工作全面提升,經過五糧液優秀黨員與柏香村黨員之間的相互學習、思想碰撞,村里的黨員發展意識更加強烈,并形成脫貧動力,通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全村脫貧奔康。
● 環境改變讓村民們有了“精氣神”
一大早,村民鄭世久剛吃完早飯準備打掃衛生,見到記者,鄭世久感慨道:“現在出門前必須要清掃一下,這么漂亮的新村,這么漂亮的新房,要是像以前那樣,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打掃完畢的鄭世久又背起背篼,哼著小曲兒,前往山上的茶園,開啟一天的勞作。
一位扶貧專家認為,文化在精準扶貧中起著核心催化的作用,越到“吃勁”的時候,越需要文化的助力,在文化提升中尋找、培育“精氣神”,在貧困地區重構、培植精神內核,是精準扶貧由治標向治本的質變,是促進貧困地區徹底脫貧的必要路徑。
柏香村第一書記陳相奕說,其實就打掃衛生的這一小小舉動,就能看出五糧液集團公司文化幫扶下的柏香村正在悄然發生巨變,村民們感覺新村漂亮了,非常滿意,不管是生活方式,還是“精氣神”都與新村配套。
陳相奕認為,一個人要干事,如果思想問題沒解決,就談不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當下,在五糧液集團公司的幫扶下,柏香村不管是“硬環境”,還是“軟環境”都得到全面提升,村民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轉變,邁開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最堅實的一步。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匯集全村精神力量,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