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更多時候又泛指中國。
三晉,原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后演變為中國山西省的別稱。
那么,中原和三晉,河南和山西又有著怎樣的聯系和故事?
圖:山西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遺址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到了4000多年前的二里頭文化,中原進入了石、銅器并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中國史書記載的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洛陽一帶是夏后氏建邦立國的腹地。
夏朝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先后遷都斟鄩(今洛陽偃師)、安邑(山西運城)、綸城(今商丘虞城西)、老丘(今開封陳留)等地。
其實,整個夏朝的主要活動范圍,就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所以,從堯舜一直到夏朝,山西(主要是晉南)和河南,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
圖:山西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杏花村釀酒遺址采集火種。
太行八陘中的軹關陘、太行陘、白陘合稱南三陘,是古來山西與中原之間的要隘。
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是謂三晉。三晉都是當時的大國,初期的魏和中期的趙還是數一數二的強國。
可以看出,春秋時期和戰國初期,山西在華北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到了秦漢時,晉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還是比較發達的。司馬遷作《史記·貨殖列傳》,講到當時各地的民風習俗,認為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小狹,民人眾”。
三河即河東、河南、河內三郡,河東郡就是今天山西的晉西南一帶。這一地區地狹人稠,可見經濟文化是比較發達的。與此同時,三晉大地的美酒也一直享譽盛名。
圖:《北齊書》
迄今為止,見于正史有關汾酒的文字記載也是與河南有關聯的,最早的是《北齊書》中武成帝高湛與河南康舒王孝瑜談論“汾清”的記載:“河南康舒王孝瑜,養于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及武成即位,禮遇特隆,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其親愛如此。”
北齊武成帝的這封家書,說明汾清酒在當時已經成為首屈一指的宮廷用酒。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載入《二十四史》的國家名酒,汾酒由此開始了1500年的名酒史。
到了明清時期,來自山西的商人們又把汾酒帶到了河南,并在這里建設山陜會館,聯鄉誼、祀神明,同時也把汾酒的技藝帶到了河南。
河南社旗縣賒店鎮商賈云集,釀酒業發達,因是聘請山西人依汾酒法釀酒,因此稱為賒店汾酒。汾酒在國內傳播的萬里酒路,從杏花村的根脈出發,開枝散葉,衍生出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白酒王國。
以“行走的力量”完成了汾酒技藝的完善、文化的交融和地位的穩固,這就是“行走的汾酒”。
7月15日,“豫見汾酒最清香”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將在鄭州新鄭市的黃帝故里風景區舉行,現場有莊重的拜祖大典、汾酒古法釀造技藝展示、汾酒的品鑒體驗互動、現場抽獎等活動內容。
豫見汾酒、香醉華夏,我們不見不散。
圖:4月24日上午9點19分,山西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杏花村遺址點燃了中國白酒6000年的“生命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