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楊孟涵
11月22日,由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聯合區域經銷商舉辦的“西安市貴州大曲·80年代”產品上市發布會在陜西舉行。
1999年停產、2015年復出的貴州大曲,一方面擁有了“茅臺股份”的血統加持,讓其有了重振聲威的感覺;另一方面,其直指300元價格段的定位,也讓市場有了更多期待。
醬酒熱已經進入到下半場,中小型醬酒品牌紛紛呈退守之態,降價求生不在少數。如今在茅臺嫡系發力300元價格帶的情況下,醬酒的競爭格局還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300元成醬酒競爭焦點?
原名為紅糧窖酒的貴州大曲,雖然塵封多年,但是頗有“哥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上仍有哥的傳說”的感覺。2015年返場后,作為茅臺醬香酒的核心品牌,貴州大曲一路高歌,到了2018年,營收突破10億元。
2019年5月11日,復古情懷的貴州大曲80年代(新品)上市會在貴陽舉行。此時醬酒熱逐漸達到高潮,貴州大曲80年代開始向300元價格帶發起攻勢——當年其零售價為238元,實際成交價在100多元。
到了2021年,憑借“茅臺股份”嫡系產品的身份加持,加上復古情懷喚起的品牌記憶,貴州大曲80年代的價格也逐漸走高。據悉,其供貨價已經達到200多元,實際零售價攀至300元。同樣布局在200元~300元價格帶的,還有同屬茅臺嫡系的茅臺王子系列。
按照業內的看法,茅臺王子與貴州大曲同屬嫡系,口味風格、包裝造型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均有茅臺股份的光環,也都在質量上有所保證。
同屬大茅臺系的,還有習酒旗下的金鉆習酒,其官方指導價為418元,實際成交價在300多元,也成為了300元價格帶的有力競爭者。
此外,茅臺鎮上諸多企業也紛紛沖擊300元價格帶,例如,懷莊酒業在2021年打造懷莊大曲大單品,布局300元價位帶。
“除了部分名酒外,很多中小品牌也都在布局300元價格帶。”有經銷商表示,500元~600元以上的價格帶,中小品牌很難企及,最多是將其當作形象產品的占位帶。
有觀點認為,在醬酒生產“工藝繁復、時間沉淀長”的生產特點,讓醬酒產品與其他香型的大眾化品類自動形成區隔,一度很難下探百元以及百元以下價格帶,于是,200元~300元的價格帶就被這些企業視為“求量、求利潤”的重點。
這就形成了在醬酒熱潮中,諸多中小企業紛紛推出200元~300元的主力產品,而名酒企業則對這一價格帶顧及很少的現象。
此外,消費升級的趨勢也讓300元價格帶更受關注。有券商機構指出,300元價格帶處在追求品質與追求性價比的交匯點——對于想要“喝好酒”的消費者而言,100元~200元的產品已經很難勾起其興趣,而500元~600元以上的產品則加重消費負擔,因此,300元價格帶成為照顧消費升級者的重點地帶。
貢獻利潤最多的黃金價格帶?
權圖醬酒工作室創始人權圖以“肥肉”來比喻醬酒300元~600元價格帶。根據他提供的數據,目前主流醬酒企業在300元~600元價格帶的產品,能夠以50%的銷量占比,貢獻70%以上的企業利潤。
這意味著,從爭奪利潤與生存空間的角度來看,醬酒企業勢必要大力爭奪300元價格帶。
實際上,對于業界專家而言,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認為300元價格帶將是未來的紅海。黑格咨詢集團董事長徐偉認為,未來,200元~300元價位對于一些茅臺鎮中小型醬酒企業尤為重要,因為這將成為他們生存的核心價格帶。
營銷專家呂咸遜也認為,未來千元檔以上的醬酒,將占到總銷量的50%以上,但這部分勢必集中在少數名酒品牌手中,而次高端以及中檔的醬酒大單品,將會搶奪其余的市場空間。
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田卓鵬認為,醬酒未來競爭將呈現“3(300元)-5(500元)-8(800元)-15(1500元)”的主流價格分布。次高端就是全民參與,300元~800元價位段將是“十四五”期間白酒消費結構性升級的主流競爭賽道。
不光是業界看好300元價格帶,實際上,從成本角度考量,300元也成為品質化醬酒與普通醬酒的分水嶺。
“300元以下沒有好醬酒。”有茅臺鎮酒企工作人員表示,真正優質大曲坤沙醬酒的成本非常高,以原糧成本來說,本地優質糯高粱的收購成本約在3.5元/斤~4.5元/斤,按照5斤糧食1斤酒的成本,釀造一斤優質醬香酒的糧食成本在17元~20元,還需加上酒曲成本。
此外,還需要有龐大的固定資產折舊,相應的水電費、環保排污費、人工成本,時間成本的沉淀也難以計算,按照傳統的12987工藝來說,醬酒要經過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餾酒,一個生產周期需要沉淀一年,一個基酒貯藏周期需要三年。整體算下來,釀造好酒需要4年~5年的時間成本。
按照這樣的成本計算,再加上后期的包裝、物流、推廣······零售300元以下的產品幾無多少利潤,這也造就了茅臺鎮盛傳的“300元以下沒有好醬酒”的說法。
名酒壟斷優質賽道?
300元價格帶無疑已經成為名酒與中小酒企共同看好的黃金地帶,大概率成為下一輪競爭的熱點價格賽道。
盡管中小酒企在這一賽道布局較早,陣容較大,但是有著后發優勢的名酒企業或許依然會形成壟斷,成為最后的贏家。
“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這讓中小型酒企失去競爭優勢。”酒業專家、九度咨詢總經理馬斐認為,名酒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品牌認知度,其次是其較為完善、規范的質量管理體系。
實際上,在逐漸進入下半場后,醬酒熱已經出現分化。在諸多區域市場,來自茅臺鎮的中小型醬酒品牌已經大范圍出現甩貨潮與降價潮。
很多原本占位100元價格帶的中低價位醬酒,已經降至40元~50元,一些原本零售價在200元~300元的醬酒產品,已經降至100多元。
在名酒企業針對300元價格帶尚未全面布局的情況下,中小型品牌已經開始向下退守。
“這代表著這些企業自動讓出了這一賽道。”有業界人士表示,茅臺鎮龐大的企業基數與產能基數,不能并存于狹窄的賽道,勢必會有很多企業被擠下去,把空出來的位置讓給更有實力者。
數據顯示,作為全國最大的醬酒生產基地,目前仁懷涉酒企業達到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產企業325家,酒類注冊商標7500多個。
權圖表示,未來5000噸產能是主流醬酒企業的入門門檻,否則難以生存。如果沒有20000噸以上的醬酒生產和儲備能力,則沒有參與主流醬酒競爭的資格。
這意味著,醬酒的賽道競爭,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兼具規模、品牌優勢者,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或將再度陷入要么被兼并,要么成為基酒供應者的境地。
一方面,中小企業越發艱難;另一方面,名酒企業開始發力300元價格帶這一黃金賽道。譬如茅臺股份,即可憑借嫡系的貴州大曲80年代,在300元價格帶上對諸多中小品牌實施“降維打擊”,從而快速掃清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