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曾經是小漁村的深圳,已穩居中國經濟前列。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里誕生了開啟我國資本市場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禹國剛,這位深交所的“拓荒者”也成為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活歷史。他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外派日本學習金融證券的留學生之一,也是深圳市資本市場領導小組專家小組組長,他主持起草的特區證券市場相應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藍皮書,為深圳證券交易所乃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提供了指導綱領。
1981年春節,年近不惑的禹國剛下定決心,帶著變賣家電的600多元錢“闖”深圳。1982年底,共青團中央和北京對外貿易學院在全國范圍內招人,時任深圳愛華電子公司黨委秘書兼日語翻譯的禹國剛被選中,1983年前往日本學習證券和證券交易,一年后學成回國,成為深交所籌備的“星星之火”。
彼時,深圳經濟特區方興未艾,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探索。回國后的禹國剛進入中國銀行,多年的金融學習經驗,令他敏銳地意識到中國開拓資本市場的必要性。于是,禹國剛利用工作之余埋頭著書,1988年出版《證券市場》。同年,時任深圳市市委書記李灝邀請香港新鴻基公司的專家到深圳辦深圳市資本市場培訓班,年底便成立深圳市政府資本市場領導小組,禹國剛任其中一組專家小組組長,開始著手創建深交所。
1988年11月至1989年4月,禹國剛和專家小組翻譯了200多萬字的境外資料,1989年5月至9月,經各方專家十多次論證后,《深圳證券交易所籌建資料匯編》正式形成,這本被稱為《藍皮書》的著作,為即將成立的深交所繪就了藍圖,也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創建提供了借鑒。
1990年,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后,深交所正式定名深圳證券交易所,同年12月,安達股票在深交所成交,標志著深交所開始集中交易,新中國從這一天起擁有了自己的資本市場。1992年至1993年間,禹國剛擔任深交所法定代表人,在他的主持下,深交所開始全面實現交易電腦化、交收無紙化、通信衛星化、運作無大堂化,一躍成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知名的證券交易所。
今天的深圳,新修建的證券山公園即將落成,它是年逾古稀的禹國剛為中國改革開放留下的“國家記憶”。他想通過完成這座公園,讓更多的人記得,中國改革開放是從深圳起步的,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是從這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