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兩岸的川黔過招,這并非初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
文 | 云酒團隊(ID:YJTT2016)
赤水河兩岸,正在發生一場“隱形”的戰爭。
2020年3月,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啟動茅溪鎮醬酒園區建設項目。據消息人士透露,該項目投資規模達200億元。
《古藺縣政府2020年工作計劃》中明確提及,將依托赤水河流域優質醬酒資源,全力開發茅溪、二郎、太平優質醬酒生產區,大力扶持沿線中小酒企逐步擴大產能、提升經營效益。
4月14日,貴州安酒2萬噸醬香白酒擴產項目舉行簽約儀式。根據“安酒赤水酒谷”規劃,項目將在習水縣土城鎮建成年產2萬噸大曲醬香制酒、6萬噸制曲和10萬噸陶壇儲酒的項目體量。
赤水河兩岸的川黔過招,這并非初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
面對有限的市場需求,以及消費者心智認知,誰與赤水河的關聯性、一體性更強,誰就占據極重要的發展主動權。
競爭與共振,在產業集中與消費升級的大勢所趨下,赤水河兩岸的“戰”與“合”,或將深遠影響白酒未來。
?
34:6
赤水河發源于云南東北部鎮雄縣,一路穿越深山峽谷,向東流經貴州的畢節、大方兩地后,到達仁懷的茅臺鎮。在這里,赤水河掉頭北上,從貴州習水和四川古藺二郎鎮之間穿過,沿川黔交界處繼續向北,最后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全長約500公里。
▲赤水河流域
而以出產高品質醬酒著稱的“赤水河谷”,一般特指自茅臺鎮至習水、二郎鎮之間約60公里的一段。
從地圖上看,四川在左岸,貴州在右岸。
赤水河被視為醬酒的“生命”,以地理位置而論,這一寶貴的生態資源由川、黔分享,但在市場競爭中,河谷兩岸的平衡已被打破。
2017年,青花郎發布了新的品牌廣告語“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其完整文案講述道: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接壤的赤水河畔,誕生了中國兩大醬香白酒,其中一個是青花郎。
隨即,一封署名“貴州仁懷醬香酒同仁”的公開信在網絡流傳開來,信中稱:“中國正宗醬香只有一個,沒有兩大,那就是貴州醬香。這是歷史,也是仁懷地區的山形、地勢、地理、地貌、氣候、水土所決定的。”
由此看,盡管在大多數時候,分據赤水河兩岸的川黔醬酒相安無事,但若稍有爭議、越界之跡象,便可能引起對峙。
還有古藺當地的醬酒企業表示,近年來隨著醬酒消費升溫,企業決定提高產量。但問題是“招工難”——由于對岸貴州一些酒企的生產規模大,工資待遇高,本地很多酒工都“過河”東去。
相比于品牌、用工的爭奪戰,赤水河兩岸的產能與資本之戰,更具懸念。
赤水河谷是一條醬酒谷,更是一條“黃金谷”,這里聚集了醬香型白酒80%以上的產能,同時也包括了大部分的強勢醬酒品牌,以營收產出計,超過1300億元。
在約60公里的河谷兩岸,可謂寸土寸金。
▲茅臺鎮、茅溪鎮相對位置圖
到目前為止,河谷兩岸的產能與價值分布很不平衡——在貴州一側,茅臺酒2019年基酒產量4.99萬噸,醬香系列酒產量約2.36萬噸,習酒產量超過3萬噸,仁懷當地非茅臺集團下屬酒企在2019年的產量合計23.6萬噸,總和約34萬噸;在四川一側,以郎酒、潭酒為主體的醬酒企業,產能約6萬噸。
與此同時,外界資本對醬酒的追逐與布局,也更偏重貴州一側。多年以來,包括海航、娃哈哈、海銀系、巨人投資、勁牌、金東集團等業內外知名企業,均在貴州投資醬酒項目,投資總規模早已以百億計。
而在一河之隔的四川,醬酒產業卻鮮有資本青睞。
不過,四川方面正在加快追趕的腳步。從產能上,郎酒莊園的高級別打造已近收官階段,郎酒將于不久后形成5萬噸醬酒產能規模,最終形成30萬噸的優質醬酒儲存能力;茅溪鎮醬酒園區的項目建設,顯然也意在吸引更多外來投資。
無論是酒企做品牌、打市場,還是撬動資本,乃至于地方以醬酒為核心,帶動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一個核心命題,就是將本地域與赤水河之間,形成更強的關聯性和一體性。
在這個“硬核”命題面前,即便雙方表面上的對峙并不明顯,但一場“不宣之戰”終究在所難免。
?
進擊的左岸
2020年以來,赤水河左岸的密集動作,令人十分關注。
1月1日,瀘州市委市政府發布的(2020)1號文件,便是《瀘州市推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突破發展若干政策》。文件出臺次日,瀘州市即召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
文件顯示,瀘州市政府接下來將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和酒業園區突破發展,支持擴大優質產能。來自推進大會上的信息則是,瀘州市要重點打造“赤水河谷醬香型白酒產業帶”,建成“中高檔醬香白酒釀造、儲藏、生態文旅融合的世界級醬香酒谷”。
為有效推動赤水河畔的醬酒產業發展,瀘州市拿出了一系列政策“紅包”:
對招商引資、新建和盤活閑置的醬香型窖池1500口及以上的名優酒企,將享受“一企一策”特遇;
對市內新建200口至400口醬酒窖池的酒企,瀘州方面將按2000元/口給予補助;
完成400口以上的,超過部分按2500元/口給予補助,單個企業窖池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300萬元。
提及赤水河左岸的醬酒分布,廣為人知的是郎酒所在的二郎鎮。而在新的規劃中,除二郎鎮之外,瀘州還要再建設三個“世界級優質醬酒產業基地”,分別是茅溪、太平、永樂。在此基礎上,加快構建以郎酒為引領,以川酒集團、仙潭酒業、茅溪醬酒為支撐,其他中小酒企為補充的“1+3+N”醬酒新格局,打造中國醬香酒谷核心區。
據估算,如果這個產業格局落地,赤水河左岸的古藺一帶,將新增優質醬酒產能10萬噸,這意味著古藺醬酒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2.67倍。
回到前面所說的那個“硬核”命題,除了基礎層面的產能建設,對當地醬酒產業發展更具決定性意義的,或許還是如何與“赤水河”形成文化、品牌強關聯。
兩相對比,右岸的產業基礎顯然更好,龍頭效應和規模效應更加明顯,赤水河、貴州、茅臺鎮、醬酒這幾個關鍵詞,在商家和消費者心目中,已形成一種牢固的價值統一體。
茅臺鎮自古便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之寫照。清末民初,川鹽經赤水河船運至茅臺鎮,在此中轉,當地醬酒也被馬幫一道運往外地,名聲日隆。
據成書于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記載:“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
建國以來,以茅臺酒為帶動,貴州醬酒產業對赤水河為水脈的生態優勢進行了系統、持續的傳播,早已完成了對消費者認知的有效培育。
從某種角度說,產能差距可以在幾年內縮小,這種認知優勢要想趕上,可能要花更長時間,以付諸更多思考和行動。
在文化層面,古藺縣提出,要立足“生態田園、紅色古商、郎酒源地”的總體定位,深度挖掘生態、紅色、醬酒資源,形成郎酒莊園、中國郎特色小鎮、永樂醬酒特色小鎮等一批優質項目,推動酒莊園、酒文化、酒旅游、酒康養的融合發展。
這些規劃與舉措,能否打動市場,特別是能否打動投資者,吸引更多資本的力量進入,將是接下來對左岸醬酒發展的一個重大考驗。
?
“天”作之“合”
圍繞赤水河的醬酒發展,川黔之間固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競爭關系,但事實上,雙方多年來的關系主基調還是“合作”。
早在2005年,貴州、四川、云南三省在遵義市組織召開了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研究如何對赤水河流域進行聯合保護。
彼時,會議達成的共識是,充分認識和宣傳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加強三省信息交流,建立協調機制,共同保護赤水河;提高赤水河流域保護的社會關注度,爭取廣泛支持,有效開展赤水河流域綜合保護。
2017年1月,茅臺、習酒、國臺、郎酒新春懇談會在“左岸”的二郎鎮舉行,四家企業的高管團隊經過深入交流,確定了定期交流機制,并形成了共同宣傳、培育、壯大醬酒市場的倡議。
之后,茅臺、郎酒、習酒、釣魚臺酒、國臺酒等5家赤水河沿岸酒企,一同溯源而上,在赤水河源頭——云南省鎮雄縣開展公益活動,五家酒企共計捐款2400萬元,其中茅臺捐款1000萬,郎酒捐款800萬,用于支持當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工作。
赤水河流域的醬酒產業能夠發展壯大,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不可或缺,保護、固化這種天然稟賦,是赤水河兩岸醬酒產業發展的命脈與根基。
“戰”是商業競爭的題中之義,“合”是價值提升、產業提升的關鍵路徑。
隨著左岸的進擊發力,戰合交織之間,給赤水河流域的醬酒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及躍升空間。
赤水河出好醬酒,這是已完成的消費者教育,但橫向對比于世界上那些頂級產區,這只是第一步。
與赤水河比較相似的,是法國的波爾多。在那里,同樣存在左岸、右岸之分,恰恰是在河畔兩岸的“對話”中,完成了產區價值的進一步提升。
在同樣出產高品質葡萄酒的情況下,波爾多的左岸與右岸作為“小產區”,進一步對自身的特殊性做了充分研究。
風土方面,左岸平坦,主要以礫石土壤為主,以石灰巖為基巖,礫石土壤使葡萄樹扎根更深,有利老藤生長;右岸的石灰巖土則平鋪于土壤表層,礫石土壤并不常見。
品種方面,左岸的紅葡萄主要以赤霞珠為主,白葡萄主要是賽美隆、長相思等;右岸則以美樂、品麗珠為主。
口感方面,左岸的葡萄酒口感緊實,被稱為具有“古典主義風格”;右岸口感甜美柔順,被稱為“享樂主義風格”。
像這樣更細致的對比和表達,對赤水河兩岸的產業發展不失為一種啟發。“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的價值定位,應當是醬酒發展的“天”作之“合”。
至2019年,全國醬香型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已達到1350億,市場上的醬酒熱則呈現出理性化、品牌化、集中化等明顯趨勢。面對更高層級的消費需求,作為醬酒核心腹地,赤水河兩岸的細分研究與創新推廣,理應受到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