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當嫦娥四號探測器平穩著陸于月球表面時,標志著人類探索月球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在所有觀看這段視頻的人中,有一位老人的目光最專注,他的名字叫吳偉仁。作為“嫦娥”系列主要的設計者和無人月球采樣返回技術的提出者,吳偉仁填補了中國在該技術上的多項空白。這位從小山村里走出來的總設計師,已經成為了我國探月工程領域的代表人物。
吳偉仁的家鄉地處大巴山南麓,山高溝狹,十分貧窮。作為家里的老大,吳偉仁從小便成熟、懂事,一直是他人學習的榜樣。高中畢業后,吳偉仁作為知識青年回到生產隊,就任生產隊長。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很快便擺脫了一窮二白的生活狀態。工作之余,吳偉仁從未放棄學習,1975年,他拿到了縣里的寶貴的名額,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專業,從此開始追逐自己的飛天夢想。隨后的數十年,無論科研成就多高,他依舊不忘回饋家鄉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鄰里鄉親。
畢業后,吳偉仁進入航天工業部工作。2010年,他成為新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探月工程涵蓋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衛星系統、地面應用系統和發射場系統,參與人員達數萬人。而作為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需要經常協調各個分系統之間的工作。在他的帶領下,2010年10月,“嫦娥二號”完成了首次近月制動,中國探月邁出重要一步。2013年,承載著13億國人登月夢想的“嫦娥三號”在西昌發射成功。時至今日,中國人的嫦娥夢已經從零走到了國際前列。
從生產隊隊長到中科院院士,吳偉仁所獲榮譽無數,但他卻常說自己只是一個很平淡的人,但卻從事了一份不平凡的工作。在他看來,探月工程是一項和平利用太空的事業。從月球出發,中國向火星、金星展開深空探測也是可能的。而作為一名航天老兵,他更希望自己能不斷發揮余熱,助力和引導新一代航天人,在更深邃的宇宙空間中留下中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