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程開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位鉆研駕馭核試驗的“核司令”。回顧他所走過的101年光輝人生,從海外求學的愛國青年,到置身隔壁的兩彈功勛,再到老驥伏櫪孜孜求索的物理學泰斗,他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也是新中國核工業從無到有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1918年,程開甲出生于江蘇吳江。1937年,程開甲同時被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錄取,并最終進入浙大,追隨于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學界一流的老師,鉆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1946年8月,在世界著名物理專家李約瑟的推薦下,程開甲赴英留學,師承物理學大師波恩,并與導師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被選入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
青年時代,程開甲目睹了國家的貧弱。海外求學的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從未消減。1950年8月,他婉拒導師的挽留和國外優厚待遇,購買了所需的書籍,整理好行裝,回到浙江大學物理系。此后,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960年,他前往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接任副所長,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中。
就如同所有 “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一樣,程開甲將自己的生命賭在了西北荒無人跡的荒漠上,從此消失20余年。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他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在此期間,程開甲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并成功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
與鄧稼先和錢學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學家的身份之外,程開甲還是一名軍人,他也因此得名“核司令”。 上世紀80年代,從戈壁灘返回北京的程開甲已年屆七旬,但他依舊工作在科研一線,整理畢生的研究成果,繼續為祖國培養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并先后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和“八一勛章”。
對于這些崇高的榮譽,程開甲有著自己的詮釋:“功勛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我們的成就是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101年的光輝人生,程開甲為祖國的核物理與國防力量奮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矢志不渝,“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國家強起來,國防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