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當地有一句順口溜叫“茅臺之下,鴨溪平壩”,其中的“鴨溪”、“平壩”分別指的是鴨溪窖酒和平壩窖酒,這兩款酒雖然沒有茅臺出名,但卻成功超越了董酒、珍酒等較為出名的品牌,成為貴州人的“心頭好”。
平壩窖酒曾在貴州省評酒會上被評為貴州省名酒第二名,且多次蟬聯貴州名酒稱號,曾被著名白酒專家周恒剛先生盛贊為“酒國精英、黔中神品”。不過今天我們重點要聊的是鴨溪窖酒,這款酒曾被譽為“二茅臺”,更有“酒中美人”之稱。
鴨溪窖酒誕生于貴州鴨溪鎮,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它作為貴州的新老八大名酒之一,雖然屬于濃香型白酒,但入口后回味卻有醬香型白酒的特點,十分獨特,在當地酒友心目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清代鴨溪廣興祥酒坊在經歷多次嘗試之后,釀造出了雷泉龍泉酒,這就是鴨溪窖酒的前身。后來“雷泉大曲”酒聲名鵲起,名噪黔北,更是被稱為“二茅臺”;而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榮華窖酒香飄萬里,聞名內外。
直到1956年,鴨溪窖酒廠才正式誕生,并改進了原有的生產工藝,釀出了獨特的黔派濃香——鴨溪窖酒。據不完全統計,鴨溪窖酒誕生至今先后斬獲普羅夫迪夫國際金獎、貴州名酒、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40余項重大榮譽。
盡管如此,現在的鴨溪窖酒卻有幾分“沒落”的意思,在白酒圈中的名氣不說茅臺,連董酒、習酒、珍酒等品牌也能夠完全“壓”它一頭,個人覺得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2個。
首先是鴨溪窖酒不會營銷,自打魯酒掀起了“廣告酒”的風氣以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過去,即使是第一梯隊的茅臺、五糧液等品牌,也不會忽略營銷這一點;洋河更是靠著多種營銷渠道“翻身”,僅用8年時間從瀕臨破產到白酒第三。
但市面上基本很難看到鴨溪窖酒的廣告,當然也可能是經費的原因。除此之外就是鴨溪窖酒的包裝實在是太“丑”了,只能作為平時飲用,很多品牌的白酒加個好用的包裝,用途就變得多了起來,銷量自然也跟著上去。
而且現在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鴨溪窖酒喝著有一股“怪味”,不知道有沒有喝過的酒友,可以幫它“正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