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貝春集團的官微里,位置緊挨在一起的兩篇文章,封面都是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曉峰的一張照片。只不過,前一則消息是“明亮”的新年獻詞,后一則消息卻變成了“黑白”的悼念。
新年伊始,當古貝春“靈魂人物”周曉峰因病逝世的訃告發出后,業內一片唏噓之聲。眾人在惋惜早逝生命的同時,也在持續著關注著古貝春集團的動向。
1月14日,德州日報發布消息稱,根據《公司法》及《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章程》相關規定,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股東會及董事會議,選舉徐秀菊同志為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會同時聘任張洪昌同志為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資料顯示,徐秀菊為周曉峰的妻子,2014年曾被相關機構授予第六屆山東省優秀企業家“賢內助”榮譽稱號。
不同于“酒二代”子承父業的案例,徐秀菊“妻承夫業”在酒業并不多見,引發了不少業內外人士的猜想。據當地人介紹,周曉峰還有一兒一女,目前均非業內人士。
周曉峰的商業版圖
企查查顯示,目前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尚未變更,仍為周曉峰。
周曉峰生前關聯企業有6家,河北1家、山東5家,先后擔任5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行業涉及房地產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企業總注冊資金逾9000萬元人民幣。
除已注銷的兩家企業,周曉峰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名稱中均包含“古貝春集團”字樣。此外,周曉峰個人還持有古貝春集團武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份、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41.03%的股份。
據了解,周曉峰還在武城縣古貝春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中任職董事長(非法定代表人),本人或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控制企業數量為12家、間接持股企業14家(包含注銷企業),除上述行業之外,還涉獵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等,商業版圖規模龐大。
而周曉峰之于古貝春,完全可以用“扭轉乾坤”來形容。
始建于1952年的古貝春集團原是地方國營企業。1996年,古貝春酒業陷入困境,停產半年、欠薪7個月、產品積壓……累計虧損7980萬元。周曉峰臨危受命,調任古貝春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一個月時間便還上員工薪水、復工生產,帶領員工開啟古貝春的“二次創業”生涯。
1999年10月,周曉峰抓住了企業改制的浪潮,在古貝春集團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為山東省武城古貝春有限責任公司,完成了由地方國營企業向股份制企業轉軌,熱電聯產、生物科技、粉煤灰制磚等項目的擴充也是此之后進行。
2009年,古貝春新上10萬千升白酒擴產二期工程自建項目,走上規模擴張路。緊隨其后的,就是玉米深加工、玻璃制瓶、陶瓷制瓶、彩印包裝四大項目的開展,以及上文提到的小額貸款公司和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成立。自此,古貝春集團迎來了延續至今的“第三次創業”。
周曉峰的“白酒邏輯”
如何影響行業
在進入古貝春集團之前,周曉峰的履歷與“酒”沒有絲毫關系,卻也透露出他的商業天賦。
自1986年走上領導崗位,周曉峰先后出任武城縣商業局副局長、商業大樓總經理。在他管理商業大樓的十年間,他將虧損40萬元的人民商場發展成全省鄉鎮級商品規模第一。
可以說,魯酒古貝春重回行業視野,是對商業大樓涅槃重生的復刻,背后離不開周曉峰的商業智慧和對酒業邏輯的思考。
“名牌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這是媒體圈里廣為流傳的周曉峰的一句名言。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早年間周曉峰在介紹經營戰略時常會提到這句話。據說,這是他在思考整個中國白酒大環境時悟出的道理。
周曉峰的這句名言,印證了行業對俗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另一版本——酒香也怕巷子深。
當魯酒陷入“標王”后十年的廣告泥沼里躊躇不前時,周曉峰帶領古貝春酒反其道而行,先是開發新品向高端品牌進軍,舉辦酒文化節,后又推出高端產品“百年老窖”,邀請形象代言人,跳出縣級,面向全省、全國廣而告之,打開了市場新局面。
所謂的“名牌”,有名、有牌,廣告是讓白酒品牌變得有名的手段,而支撐白酒品牌的關鍵則是品質。
面對白酒行業競爭的日漸升級,“名牌”將不再是品牌謀發展、謀提升的路徑,而是品牌遵循基本的生存法則。由此看來,周曉峰的“白酒邏輯”依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