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幾天收到某知識問答平臺轉發給我,邀請鼓勵我回答的一個問題:飛天茅臺酒、五星茅臺酒、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到底有何異同?問題還配了專門的解釋:前述四種酒都是茅臺集團旗下的酒,為什么價格差距那么大?
我最開始的回答是先強調這四種酒是茅臺集團旗下的酒這種說法不準確。這四種酒都是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出品的產品。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茅臺集團最核心和效益最好的公司。我甚至認為,沒有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集團存在的價值就不大。
回到四種酒的區別上,飛天茅臺和五星茅臺的品質是一樣的,之所以飛天要比五星受國內消費者歡迎。我的理解是酒廠最開始申請的商標是五星,后面是為了出口需要,酒廠認為敦煌仙女飛天的壁畫形象比五星的在國外知名度高,而市場可能也是因此認為賣給老外的就比賣給國內的品質好,一個影響一個的,最后就慢慢的形成現在飛天比五星賣得好的現象了。從收藏的角度來看,現在五星雖然要比飛天便宜一點,但因五星市場存量比飛天少,我認為后期價格反而會比飛天高。
當時第一時間收到這個問題邀請時,我也沒仔細研究論證,是按照茅臺鎮當地老百姓對醬香型白酒工藝分級區分的說法套用在前述四種酒上。我是這么排名的:飛天和五星是捆子酒(最好),茅臺王子酒是翻沙酒(稍次),茅臺迎賓酒是碎沙酒(一般)。而對什么是捆子酒、翻沙酒、碎沙酒的解釋,為了力求權威專業,我就參考了我有個朋友所編著送我的書上論述。捆子酒:純糧釀造,回沙工藝,即1年生產、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并經3年以上窖藏再盤勾調味,至少用時5年才包裝出廠的產品。其品質保證的關鍵,除了一切釀造過程不能離開茅臺鎮以外,所用產自當地的釀酒原料高粱不能破碎。
翻沙酒,是指把捆子酒第九次蒸煮后丟棄的酒糟,再加一些新高粱和新酒曲后釀出的酒。這種酒質,就介于茅臺酒和迎賓酒之間,是目前市場上的醬香型白酒大眾化產品。如果高粱破碎,那就成了“碎沙酒”。該工藝生產的酒,生產成本低,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一般烤二三次就把酒取完,酒的品質一般。茅臺迎賓酒,我認為就是這種酒。
有網友看見后說我的回答是抄來的。還有網友說我對王子酒和迎賓酒的區分也不對。因為,我確實是參考了朋友編著書上的有些內容,說我抄的也不冤枉 。但我在這里想要申辯一下的是,暫且不說我所參考的書表述正確與否,有些約定俗成的概念定義,最合乎事實依據的說明如果就只有一種,難道就為了說法與眾不同就要去胡編亂造嘩眾取寵嗎?我認為這更不尊重大家,也是我不屑的行為。
我之所以認為,翻沙酒要好一點,是因為有酒廠的朋友告訴我,翻沙酒是用烤輪次的糟子來烤,基本都是用茅臺鎮當地的小紅糧,而碎沙酒多數都是用大紅糧(非當地產)烤的。如果翻沙酒確實是能夠按照我說的大曲捆子酒丟棄的酒糟加新糧,不加其他任何外來物質烤的酒的話,從原料上就是最接近捆子酒的,因此我也才認為翻沙要比碎沙好一點。不過,關于這一點,我得承認我多少確實是有點受我朋友的影響。
今天,為了再次確認我對前述幾種各種工藝的表述是否和茅臺酒、王子酒、迎賓酒對應的準確說法,我又分別請教了國家級調酒師、專業品酒師、各種酒類資格培訓的評審授課專家,以及茅臺酒廠烤酒車間工人朋友和我以前單位帶我入行的老領導等前輩和老師。大家總的回復是,茅臺酒是“捆子酒”毋庸置疑,但翻沙酒多數認為是烤完大曲捆子酒后的酒糟,直接加酒曲、干酵母、糖化酶,發酵出來的,這就和我之前的理解不一樣。如果真是這樣,那有網友說我把王子酒說成是翻沙酒,迎賓酒說成是碎沙酒說反了,網友的見解批評是中肯的。
另外,王子酒和迎賓酒的區別,我今天請教的多數結論是:以前王子和迎賓都有只賣幾十元一瓶的時候可能存在我前面說的那種情況。現在的王子酒和迎賓酒與茅臺酒最大的區別是,茅臺酒的基酒是用茅臺酒廠核心產區的,而王子酒和迎賓酒不是,或者只是部分是。王子酒的工藝和茅臺酒一樣,迎賓酒可能少量用了翻沙或碎沙的工藝。兩種酒正式包裝出廠前的窖藏年份也沒有茅臺酒的時間長。至于翻沙好還是碎沙好,因這兩種工藝釀造的酒的風格定位不同,有的專家老師是認為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我因為沒有在茅臺酒廠烤酒車間上過班,自己的酒也只會用也只想用捆子酒這種工藝,回答問題前沒有多方請教求證就簡單作答,在這里向大家誠懇地說聲對不起,同時更要對百忙中能夠抽出時間耐心幫我解惑釋疑的各位專家老師說聲感謝,特別是老領導還專程給我打來電話解釋向老領導立正敬禮。最后,我的感受和建議是,學無止境,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想知道公正準確與否,只有當事者自己親身去體驗嘗試才明白。與大家共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