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一個公園里,一尊霍去病雕塑被摸得油光锃亮,每天上千人排隊就為了去摸一下。真相竟然是,只因名字里有“去病”二字,傳說可以祛病消災,很多游客跟風而為。我想說的是你可以崇拜少年將軍霍去病,但請別玷污他。
1
18歲,正是現在的孩子上大學的年齡,如夢如幻,他卻已經征戰沙場,以狂飆突擊的方式,斬敵首,立奇功,被封為冠軍侯。
24歲,正是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2年,剛剛走上社會不久,準備開始獨立人生的時候,他卻已與他常伴的風沙一起,靜臥大地,英靈永存。
他像一陣風一樣,突然來到這個世界,又突然離開這個世界,他的一生,只做過一件事情,但做得足夠漂亮,他的生命短暫,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浪費,他來不及風花雪月,來不及藏污納垢,甚至來不及揮霍青春蹉跎歲月,他的生命里,只有一種旋律,雄壯而強勁!
他足夠幸福,他生活的年代,他的民族也正處于少年時期,少年的心地最光明,少年的血液最沸騰,少年常思將來、常懷希望,少年敢于破格、勇于冒險,少年心中常存驕傲、意在創造世界。他是少年中國的少年將軍,一個銳意進取、個性張揚的時代,包容了他這樣特立獨行、鋒芒畢露的人物,他們的形象、氣質、理想如此合拍,完美得讓后人羨慕嫉妒恨!
他叫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出生,公元前117年去世,24歲而已。
甘肅酒泉西漢酒泉勝跡景區的霍去病雕像
2
霍去病的母親名叫衛少兒,是大將軍衛青的姐姐,衛青是他的舅舅。衛少兒與在平陽侯家里工作的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他,與他的舅舅一樣,霍去病也是一個私生子,不過,他比他的舅舅要幸運得多,衛少兒后來嫁給了開國功臣陳平的曾孫陳掌,因此,他從小就生活得錦衣玉食,沒有憂愁。霍去病十八歲進宮當了侍中,跟隨漢武帝,史載他善騎射,漢武帝很喜歡他,有意栽培,想教他學習孫子和吳起的兵法,他卻說打仗是隨機應變的事情,怎么能拘泥于古代的兵法呢!這種直擊兵法本質的天才言論讓漢武帝對他刮目相看,衛青率兵出定襄打匈奴,漢武帝派霍去病以驃姚校尉的身份隨軍出征,估計本來只是想鍛煉鍛煉他,沒想到他卻一鳴驚人,率八百輕騎追擊匈奴數百里,殺敵二千余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國和當戶,殺死單于祖父一輩的籍若侯產,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并且自己損失很小。漢武帝以他戰功全軍第一,封其為“冠軍侯”,后世“冠軍”一詞,即由此而來。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與匈奴進行了兩次河西之戰。這年春天,霍去病以驃騎將軍身份,率一萬人馬從隴西出擊匈奴,轉戰六天,越過焉支山一千余里,與敵人短兵相接,殺死了折蘭王和盧胡王,抓獲了渾邪王的兒子及匈奴相國、都尉,殲敵八千余人,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漢武帝由此加封霍去病,這是漢軍戰史上第一次長途快速奔襲之戰,當時騎兵速度一天也就是百里左右,在六天的時間里行軍千里,意味著每天要走近二百里,屬強行軍。同年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再次出隴西、北地(今甘肅慶陽北)分道出擊匈奴,同時,為了牽制匈奴軍隊,李廣和張騫帶另一支人馬組成東路軍,從右北平出兵分道出擊匈奴。此次出征,霍去病越過居延海,到達了祁連山(今新疆天山東部),行軍距離約2000公里,又立軍功,殺敵三萬余人,俘獲多名匈奴小王等,霍去病再次增封,手下將領如趙破奴也因功受封,而公孫敖因為走錯了路,沒有與他會合,貽誤了戰機,被貶為平民。東路大軍中,張騫因為迷路,行軍緩慢,沒有及時與李廣會合,被貶為平民,李廣與敵奮戰,雖然殺敵不少,但自己也損失了大半人馬,沒有受封。
這一年是霍去病非常忙碌的一年,秋天,匈奴內亂,單于因為渾邪王在兩次河西戰爭中被漢軍大敗,損失了幾萬人,想殺了他,渾邪王則與休屠王一起準備投降漢軍。漢武帝怕其中有詐,派霍去病前去接應。霍去病渡過黃河,與渾邪王的軍隊遙遙相望,渾邪王手下多數將領起了反復之心,不想投降漢軍,好多人逃走了。面對匈奴人的突然嘩變,19歲的霍去病十分鎮定,他先是只率不多的隨從,到渾邪王大帳,將他接過黃河,又率兵追殺了逃跑的匈奴兵八千余人。關于這場孤身冒險的大戰,《史記》中的描述并不精彩,但我們依然可以想象,當霍去病如同天神一般出現在渾邪王面前時,他的那種攝人心魄的威懾力,實際上這時候渾邪王有一個選擇就是將他扣起來或者殺掉,立此大功,單于十有八九會原諒他,說不定還會獎賞他,但渾邪王并沒有這么做,或許就是被霍去病的氣勢給震住了。此次霍去病接納受降匈奴人幾萬人,號稱十萬。自此以后,漢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帶,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霍去病立此大功,受封益多。
公元前119年,漢匈之間進行了著名的漠北大決戰。這一戰,霍去病與衛青各率五萬人馬出征,衛青作為全軍統帥,率重裝復合兵團,與匈奴單于相遇,殺敵一萬九千人,霍去病作為騎兵統帥,率騎兵狂飆突擊,一直打到了貝加爾湖,殺敵七萬多人,并且在狼居胥山(今蒙古杭愛山脈)舉行了祭天儀式,行程約2000公里,“封狼居胥”成為后世軍人的最高理想。漢武帝在給霍去病的嘉獎令中有這樣的話語:“登臨高山以望漠北之瀚海。”這輝煌的勝利竟激發出漢武帝的文學天賦,在公文中居然用了這么詩意的句子,他為我們描繪出了年輕的將軍霍去病登高望遠、面對大海一般的沙漠,遙想更遠方的世界、雄姿英發的形象!一千多年后的南宋,辛棄疾遙想霍去病當年,心向往之,在長江邊上寫下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名句。這時的南宋,國勢頹敗,軍事不利,這樣的國家要扭轉乾坤,恐怕只有霍去病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可惜南宋,沒有霍去病,有一個岳飛,卻被自己的皇帝給整死了,即使是辛棄疾自己,這么優秀的人物,也郁郁不得志,有心報國,無力殺賊,辛棄疾的心中,感慨而悲愴!
漠北之戰后,“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與衛青同為大司馬,手下將領如路博德、李敢也受封為侯!
這一年,霍去病22歲!
3
自此,漢匈之間出現了長時間的和平狀態,當然這種和平也只是相對而言,小的摩擦還經常發生,比如匈奴還在不斷小規模騷擾漢的邊塞,匈奴的使者有投降漢朝的,漢朝的使者也有被匈奴扣押的,雙方在這些方面還在較勁,對這種情況,漢武帝不是很滿意,重新計劃再次攻打匈奴,但這個時候,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的計劃被迫擱淺,這一來便是十多年。
咸陽茂陵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刻
該石刻是漢代石刻的代表作,高168厘米,長190厘米,運用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氣宇軒昂、傲然屹立的戰馬來象征霍去病這位年輕的將軍,它以勝利者的姿態佇立著,馬蹄下踏著手持弓箭的匈奴武士。霍去病墓現存石刻16件,均以花崗巖雕成,刀法樸實大氣,線條抽象明快,浪漫主義氣息和現代藝術氣質兼具。
漢武帝時期的將軍之中,霍去病是獨樹一幟的一位,他是騎兵統帥,騎兵是漢軍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根據形勢變化而產生的一個新型兵種,因此,在戰術打法上,霍去病與衛青等人是不一樣的,衛青打的還是漢軍傳統的重裝兵團對抗戰,霍去病的打法卻是全新的、創造性的,這種打法,運用騎兵優勢,以長途奔襲、迂回包抄為主,機動性非常強。飄忽不定的騎兵作戰本來是匈奴人的長處,漢軍運用這種戰術對付匈奴軍隊,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針對性非常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霍去病打仗,為了加強部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自己基本上不帶什么糧草輜重,而是靠打敗敵人后從對方那里獲取補給,甚至兵員的補充也來自降兵,這也就是他每次能一口氣打到數千里之外的重要原因。這種打法比較冒險,需要勇氣、膽略和決絕,這些恰是霍去病所具備的天然稟賦。
霍去病作戰,目標非常明確,即尋找敵人主力進行決戰,在戰斗中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說白了就是要求砍人頭多。史載,霍去病六擊匈奴,共斬首十一萬多人,是所有漢軍將領中最多的,衛青等人都遠遠不及。匈奴人為此發出了“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哀嘆,如此哀怨的詩句或許真的出自于以強悍著稱的匈奴人之口,或許出自漢人的偽作,但不管怎樣,都表現出了霍去病在心理上給匈奴人造成的強大打擊。
漢武帝讓霍去病學兵法,但被他拒絕了,這當然不是自大,而是像他這樣生而知之的軍事天才,實在用不著去學習兵法中的條條框框。很有意思,第一次河西戰爭中,公孫敖、張騫這樣的老將都迷路了,他們迷路的原因是什么,已不得而知,可能與方向感有關,也可能與思維方式有關,比如找路的方式,還可能與情報分析有關等等。不過霍去病六擊匈奴,每次都是千里以上,但從來沒有迷過路。為什么?恐怕這不是運氣,而是他天生的才能在起作用,這種才能并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也不是通過后天學習能得到的,比如他的找路方式、情報分析方法可能有自己獨有的一套,或者他天生方向感就比別人好,憑直覺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4
像霍去病這樣內心驕傲,且在弱冠之年就立下不世之功的年輕人,漢武帝喜歡,也有人不喜歡,比如有些士兵就不太喜歡他。
史載他治軍甚嚴,也不知道體恤士兵,這一點和衛青恰好相反,他在出征回來的路上,士兵們沒飯吃了,他卻把自己吃不完的東西隨手就扔掉,非但如此,在士兵們餓得直不起腰來的時候,他還要求他們陪他一起踢球消遣。之所以如此,倒不是他內心殘忍、或者有意折磨士兵,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的,霍去病生在富貴之家,從小生活條件優越,對下層人民的生活沒有切身體會,加之年輕,精力旺盛,所以他在打完仗后,還有精力玩他的娛樂活動,而不考慮士兵們的感受。
而他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據說殺了李敢。
霍去病殺李敢,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一起著名事件。李敢是西漢名將李廣之子,同時又是跟隨霍去病出生入死的將領,在漠北之戰中因勇奪敵人軍旗戰鼓而被封為關內侯,跟隨霍去病出征時,他是一名校尉,但戰爭過后卻被封了侯,地位一下子就變了,這可是他老子李廣一輩子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漠北之戰中,李廣是衛青的部下,與兒子遭遇不同,他沒有立功,而且還有貽誤戰機之罪,最后自殺了。李廣之死,按理說,不是什么冤案,但李敢卻認為是衛青逼死了他的父親,于是找衛青算賬,打傷了衛青,不過衛青并沒有怪罪李敢,反而將此事隱瞞了起來,但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最終霍去病還是知道了此事,于是,在事情過去近兩年之后,有一次霍去病和李敢陪漢武帝外出打獵,霍去病找個機會,射殺了李敢。事情發生后,漢武帝沒有對霍去病做什么處理,對外宣稱李敢是被一頭鹿撞死的,事情就這么不了了之。
以上關于李敢之死的記載,最早來自于司馬遷,以后成為貌似確鑿的說法:簡而言之就是:李廣自殺,李敢遷怒于衛青,打傷衛青,霍去病為了替舅舅報仇,殺了李敢,而漢武帝為了保護霍去病,就說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言之鑿鑿,看起來滿是這一回事兒,但細細琢磨,卻有很多蹊蹺之處,在邏輯上也有說不通的地方。
1、李敢打傷衛青這件事情,衛青雖然當時瞞了起來,但霍去病是否真是一兩年后才知道呢?按理來說,這不太可能。李敢敢打大將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即便衛青不說,也保不準下面的人會說,霍去病不可能兩年后才知道。如果他早就知道了,為什么當時沒有找李敢算賬,而非要等到近兩年后才動手呢?
2、霍去病即便要殺李敢,為什么非要當著漢武帝的面呢?這與霍去病的性格不相符。霍去病年紀雖然不大,在戰場上風格凌厲,但脫下戰袍,卻是一個比較謹慎的人,這一點他和舅舅衛青有相似之處,《史記》上說他“少言不泄”,就是說話不多,口風很緊,另外和衛青一樣,他也不“養士”,這些都說明他在政治上很成熟,并不是一個一言不合,就要對人動刀動槍的人,他怎么會當著漢武帝的面去殺一位將軍呢?即使他有充分殺李敢的理由,也不至于如此啊!他難道不會考慮顧及漢武帝的面子?以他的聰明,難道不會再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殺李敢?
3、《史記》中又說霍去病“有氣敢任”,意思是講義氣,敢于承擔責任,這一說法應該很準確,如果他不是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他也不可能在戰場上服眾。這么樣一個有擔當的人,殺了人之后難道會不承認嗎?難道非得要漢武帝去替他編個謊言搪塞嗎?
4、于私人關系來講,霍去病與李敢應該不錯,李敢曾是霍去病漠北之戰中的主要助手,一起出生入死過,李敢即便打傷了自己的舅舅,以他和李敢的交情,在衛青自己都沒深究的情況下,他會致李敢于死地嗎?人之常情,應該不會,頂多是責罵或者降職之類的處罰。于公而言,李敢是國家的戰將,而在關乎國家利益的事情上,霍去病從不糊涂,漢武帝曾命人蓋了一幢大宅子送給他,要他去看看,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說明他是一個識大體,國家利益至上的人,那時匈奴還未滅,他怎么會因過去的一些恩怨去殺一個對匈奴作戰勇敢的將軍呢?
5、李敢死的那天,漢武帝在場,而司馬遷沒在場,說李敢被鹿撞死的是漢武帝,說霍去病為報私仇射殺了李敢的是司馬遷。兩人的話,誰的可信度更高呢?漢武帝是不是真的為了保護霍去病而說謊呢?以筆者之見,不太可能。漢武帝是什么人啊?雄才大略的一國之君,他什么事情沒有見過啊,從來不是什么信口雌黃之人,即便他要維護霍去病,也很難想象他會編造那樣一個理由圓謊。另一方面,司馬遷雖然是漢武帝、霍去病、李敢同時代的人,但以他的身份,很難接觸到國家最核心的機密,也就是說,國家的高級領導人在做什么,他實際上并不完全清楚,關于李敢之死,他可能是通過道聽途說的消息而記載下來的,可信度未必高。
總之,霍去病殺李敢這件事情雖然正史上早有定論,但筆者還是認為這中間有太多疑惑,在這件事情上,司馬遷的記載未必可信,而歷史上這種以訛傳訛的事情多了去了。李敢極有可能是死于一場意外,有可能真是打獵時被鹿撞死的,漢武帝說的是實話。當然啦,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至于是什么,歷史上沒有記載,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霍去病沒有殺李敢的充分理由,也沒有殺李敢的必要。
5
霍去病24歲英年早逝,他的死因,后人也有一些爭論,爭論的源頭還是源自于司馬遷,司馬遷寫霍去病之死,寫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很悲傷,調遣了大量的鐵甲兵,從長安排列到茂陵,為他送葬,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勇敢和出擊匈奴、為國家開疆拓土的功績,將他的墓修建成祁連山的形狀,并將他的謚號命名為景恒侯,但唯獨沒有寫霍去病是怎么死的,最后還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說是病死的。這就引起了后世好事者的種種猜測,有人說霍去病實際上是漢武帝殺的,理由無非是霍去病敢當著漢武帝的面殺李敢,實在是驕橫之極,更何況霍去病可能還牽涉到了宮廷斗爭當中,漢武帝為了防止霍去病專權,就把他殺了。這個說法,上文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霍去病為人為臣并不驕橫,漢武帝一直都很喜歡、欣賞他,更何況霍去病殺李敢之事,極有可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所以漢武帝沒有理由殺他。漠北之戰后,恰恰因為霍去病的去世,使得漢武帝再擊匈奴的計劃擱淺,他怎么可能殺自己的第一愛將呢?即使退一萬步想,如果真是漢武帝殺的,他難道還會把霍去病安葬在自己身邊嗎?他就不怕霍去病死后找他算賬?因此,這種關于霍去病死因的說法很難站住腳。
還有一種說法說霍去病其實為人孤僻,心智不成熟,可能有抑郁癥,身居高位,又身處各種復雜關系之中,終于不堪重負,最后竟自殺了。這種說法更為荒誕,單是霍去病心智不成熟這一說,就很難成立。實際上,霍去病的心態一直健康,他雖在富貴之家長大,有一些富家子弟的小毛病,比如不太體恤、同情士兵,但總的來說他是一個有大理想和大志向又有極高天賦的年輕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的話,也不是平常人能說出來的。在處理人際關系上,他也算得上少年老成,這從他處理他和生父的關系即可看出。前文說過,霍去病是霍仲孺與衛少兒的私生子,霍仲孺當年在平陽侯家當一個小吏,工作期滿后就回了老家河東郡平陽縣,但并沒有把霍去病帶回去,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認霍去病這個孩子,沒想到衛家后來卻發達了,霍去病更是位極人臣。霍去病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生父是霍仲孺,但沒有記恨他,他在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出擊匈奴的途中,恰好路過平陽縣,于是派人將霍仲孺請來,父子相認。《漢書》在寫霍光傳記的時候,對這一段描寫特別傳神:霍仲孺一路小跑前來,霍去病下跪拜倒,說我以前不知道您就是我的親生父親,所以現在才來相認。霍仲孺也對霍去病下跪,說我這個老頭子能把下半生托付給將軍,這是老天爺有眼啊!這是一個讓人五味雜陳的場面,好在霍去病豁達,其他什么都沒有說,只是敘親情。他為霍仲孺購買了田地、房子后才離去。出征匈奴回來,霍去病把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了長安,霍光后來也頗得漢武帝賞識,武帝臨終前,將輔佐下一任皇帝的重任交給了霍光。從霍去病處理這件事情來看,一是他很成熟,懂得人情世故,能夠理解人;二是他很重感情,這樣的人怎么會抑郁到自殺呢?不可能的!
筆者羅列以上關于霍去病死因的說法,主要是覺得有些以庸人之心度天才之腹的觀點,讓人無法忍受,覺得有必要澄清事實,還那位英姿勃發的天才將軍以真實的面貌。
霍去病的死因有二:其一:像他這么優秀的人物,早死應該是正常的,生命太飽滿,激情太澎湃,透支太大。
其二:霍去病的直接死因應該是生病。有人說他曾在大漠喝過有毒的水,回來就得了病,這有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他連年在外征戰,沒有休息,積勞成疾,得了病,最后死了。自出征以來,霍去病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尤其是在公元前121年,他春夏兩次出河西打擊匈奴,最后又在秋季接受渾邪王的投降,這都是極為繁重的工作,休息了沒幾天,又帶兵到漠北追擊匈奴,一直打到貝加爾湖那么遠的地方,說實話,即便是今天開車去那里旅行,也夠讓人受的,更何況霍去病還是騎馬,還要玩命打仗,稍有空閑,還要踢球,將精力耗完,就是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在惡劣的環境下征戰,他得了病,加之身體透支太大,古代的醫療技術又不是很發達,所以沒有治好,就那么死了。
還有一件事情得說一說,很多人可能以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的話,認為他沒有成家,這也是不對的,霍去病不但娶了妻子,而且還有一個兒子,名叫霍嬗,霍去病死后,霍嬗承襲了冠軍侯的爵位,漢武帝很喜歡霍嬗,不過霍嬗也不長命,他死后沒有兒子,因而后代斷絕,冠軍侯這個稱號就被廢除了。
關于霍去病的紀念地,我們去過三處:
一是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東北茂陵的霍去病墓。霍去病墓位于漢武帝墓一側,墓前有“馬踏匈奴”的石刻,線條簡潔、粗獷、大氣,很好地展現了霍去病對于國家的貢獻,這匹駿馬的形象又何嘗不是霍去病自己的形象呢!
二是甘肅省酒泉市的西漢勝跡景區,里面有霍去病出征匈奴的大型群雕。2012年7月,筆者曾到此處拜謁,湛藍的天空與赤裸裸的陽光之下,這組雕像閃耀著奪目的光芒。酒泉市的得名據說來自于霍去病,霍去病打了勝仗,控制住了河西走廊一帶,漢武帝賞賜給他美酒,霍去病想與眾將士一起共飲,但酒少人多,霍去病于是將酒倒入一眼泉水當中,與眾將士痛飲。后來西漢政府設立河西四郡,霍去病飲酒的地方就成了酒泉郡,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但英雄的傳說如此深入人心,就把它當做真事又有何妨,反正它已經成為民族歷史和記憶的一部分。
三是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山丹縣的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目前仍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軍馬場,歷史也最悠久,最早就是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地區后,為了解決戰馬問題,漢武帝下令在此養馬而設置的,雖然霍去病沒有在這里做過具體的工作,但山丹軍馬場的建立還是和他有著直接的關系。2012年7月,我們來到那片遼闊的草原,在一群群自由奔騰的駿馬中,遙想那位少年將軍的英姿,心弛神往!
咸陽茂陵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東北約15公里的茂陵東北處,霍去病病逝后,漢武帝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冢,形制如祁連山,象征著霍去病在河西走廊一帶打擊匈奴取得的赫赫戰功。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中旬,筆者去茂陵拜謁霍去病墓,見其封土之上,居然建了一處觀景亭,認為這是對英雄的不敬,應該取消。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閑讀品雜志社
(xiuxiandupinTX)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