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酒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品。而在中國悠久的酒歷史中,黃酒則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魯迅的《孔乙己》小說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要溫兩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情節,這里的酒指的就是黃酒。民國時期,在江、浙、滬、閩地區的大家庭和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知識分子中,對黃酒的忠誠度是比較高的。
其實中國人喝黃酒的歷史已經非常的悠久,并且其地位始終不可撼動。據記載,在殷商時期人們就開始釀造黃酒了,而唐宋釀造技藝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數千年的釀造和飲用歷史,使黃酒深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醇香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所看到了關于古人喝酒的記載,以及詩詞歌賦里說的酒都是黃酒。
為何曾經占據重要地位的黃酒如今卻被白酒替代,這個曾經令國人無比自豪的“國酒”為何陷入尷尬境地,只在江浙一代流行呢?
一. 不好生產
黃酒起源于江浙一帶,但是也只能在江浙這邊生產,因為黃酒對溫度,水分和土壤要求都特別的高。并且它的產量也不是很高,這就沒辦法形成現代產業中的規模化,所以自然就不會有太多的消費需求。
二. 釀酒廢糧食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正在發展中,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溫飽問題。而以高粱為原材料的白酒更加節省糧食,以及后來被酒友們廣為詬病的液態法白酒(酒精酒)便成為那個特殊歷史時期解決人們對酒料需求的權宜之計。而且白酒相對比較烈性,酒精度數更高,也更便于保存和運輸,所以社會的變遷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白酒的發展。
三. 不能喝得隨意
黃酒不像白酒啤酒可以喝著玩,甚至無需菜品搭配,黃酒需要配上清雅的菜肴,配上重油鹽的東西反而味道不對了,所以離開了江浙煙雨一帶,黃酒就像沒有了生命力,地氣疏離。
在如今國力強盛百姓居樂業的時代,老百姓不再會為溫飽問題而苦惱,也逐漸地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流傳千年的黃酒作為一種健康、恬淡生活的代表,再次崛起也并不無可能。但不論黃酒是否是主流,它都是我們中華酒文化的精華,偶爾小酌幾口,還是非常甘醇鮮香的,在酒中感受當年文人雅士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