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窗外嘰嘰喳喳的鳥聲準時的叫醒了我。時以深秋,氣溫漸涼,鳥聲已經不是春夏的小鳥,而是我們叫做山楂子的大鳥,此刻正在窗外已經收割的田地里找尋食物。我翻身起床,洗漱,伸個滿滿的懶腰,出門。
一股深秋的晨意涼涼的撲面而來,又是精神抖擻的一天。早晨我習慣快走一段路,在抵達酒坊之后,身體正好調整到最適合做事的狀態。今天的工作是蒸酒,同時蒸煮糧食,并且將前幾天糖化的糧食入缸發酵。
進了酒坊,第一件事就是換上工衣開始生火。我們還是傳統的蒸汽鍋爐,燒煤。生火也是個技術活,點燃火種,放柴,再放煤。火種好點燃,柴也好燒,很多人就是不會燒煤,煤塊一放進去,火就熄了。其實這個有技巧也需要經驗,當然對于我們來說是熟能生巧,各行有各行的門道。鍋爐里的水放好,火也生起來了,現在就等火燒旺,將鍋爐的溫度升起來。
火生好后,抽空我燒了一壺水泡茶。這里不需要我另外帶水,直接從往鍋爐和酒甑進水的管子里接一壺水燒開就行。無論是鍋爐里燒的水,還是酒甑蒸酒煮糧,我們都是用的酒坊邊的山泉水。這一股山泉水養育了我們祖祖輩輩的人,清冽甘甜,屬于最優質的飲用水源。不夸張的說,比市面上買的某某山泉的礦泉水味道好太多了。釀酒第一就是要有好的水源,這是我的酒坊的優勢。因為經常工作在這里,因此茶葉等各種生活物資都備的比較齊全,沖一壺茶后開始繼續干活。
鍋爐升溫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蒸鍋里的水燒至一定溫度也需要幾個小時。趁這個空間我們需要將陶缸里發酵好的糧食慢慢的轉移至酒甑中。我們就是靠人工去操作,并不是大廠,沒可能有機械化的操作。通常這樣一組工作由兩個人來操作基本就完成了,因為我們的酒甑設計的是700斤的容量。很多人會覺得小,但卻是我們故意為之,因為可以更好的控制火候,掌控質量。為什么說酒甑更小掌握的越精準了?譬如我們行業常說的探氣上甑,就是說在鍋爐蒸汽慢慢升溫的時候,我們一邊將發酵好的糧食上甑,一邊要注意蒸汽是否冒出來。因為如果糧食還沒有完全上甑蒸汽冒出來就會帶走酒氣,會損失出酒量,同樣影響后續的酒質。而如果上甑太快又會導致蒸汽在酒甑里面冒出的不均勻,到時候會有很多糧食不會出酒。所以如果酒糟小一點,我們就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也更容易操作。產量并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追求的是釀造出真正精品的純糧食酒。
當鍋爐溫度漸漸升高,蒸汽開始冒出的時候,大概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此刻糧食已經完全上甑,蓋上蓋子就等著純糧酒慢慢流出了。釀酒行業里有個術語就是掐頭去尾,剛蒸餾出來的酒頭是不能要的,里面含有大量的醇,醛類雜質,他們因為沸點低,幾乎都集中在酒頭。將這些酒頭掐掉后,就開始真正取酒了。取酒需要掌控火候,控制蒸汽的大小,通常都是大火小汽,緩慢取酒。餾酒太快容易帶出雜質,影響酒質。而趁這個時間,我們趕緊吃早餐,早餐通常是我們家鄉的特產,粗粉或者米皮。家人這個時候起床了,踩著點給我們帶來了早餐。沒有時間去細嚼慢咽,通常都是狼吐虎咽干完一大碗就又要開始干活了。
蒸酒暫且不說,一鍋糧食大概要蒸餾六個小時以上才能取完酒。吃完早餐后,蒸鍋里的水溫大概正好,這個時候需要將糧食一袋一袋的倒進去開始煮糧了。糧食拆開后并不是馬上倒進蒸鍋,因為我們還要檢查一下糧食里面有沒有腐爛的,壞的,蟲蛀的,需要將這些變質的糧食摘出來。因為變質的糧食會影響酒質,可能導致糧食酒的苦味增加,異味出現。今天煮糧食大概需要四個鐘頭左右,不需要大火,甚至保持水溫就行。蒸煮糧食的目的就是讓糧食充分的吸收水分,便于后面的糖化發酵。這也是前面我強調水源重要的原因,因為糧食是要直接吸收這個水分的,而這個水分是后面蒸餾后會存在于酒中的,大家說是不是水越好酒越好?
將糧食倒進蒸鍋后今天基本不需要管太多,只需要下班的時候將水放掉就行。這個時候我們查看一下糖化中的糧食,溫度計顯示溫度已經達到,需要將糧食入缸發酵了。秋天因為天氣轉涼了,因此溫度升的較慢,糖化和發酵的時間都會稍微長一些。入缸發酵比較簡單,直接將糧食轉移到陶缸里就行,就是個體力活。在干活的中間也要時刻注意著另外一邊蒸餾的情況,不時的需要加火,控制蒸汽大小。
一般這邊入缸完成大概三個小時就過去了,而取酒也基本到了中段,此刻出來的酒算是最優質的糧食酒了。我們存酒通常分兩個方式,一個是分段貯藏,就是高度酒和低度酒分開貯藏。一個是直接將所有的酒餾至53度于酒缸中貯藏。分段貯藏的酒兩三個月后會將不同批次不同度數的酒互相勾調一下度數和口感,一般都是調制53度然后繼續貯藏。我們雖然只是一個農村的酒坊,但是堅持不賣新酒,是對酒友們的負責,也是對自己良心的負責。
下午大概三四點的時候基本這一天的工作就算是做完了,新出的酒糟早已經被附近的鄉親預訂拉走喂豬了。將酒坊衛生搞好,拾撿了工具分類放好,就下班了。下班前會帶一瓶自己釀造的純糧酒出去,沿路再叫上三兩熟人好友晚飯時間準備喝上二兩。迎著秋風,看著屋舍旁打鬧的小孩,一路在各位鄉親的招呼聲中,回家。
這就是我,一個農村純糧酒釀酒人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