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國迎來了兩件大事,一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改革開放進入了嶄新的時代;二是香港回歸祖國,“一國兩制”順利實現。
對我國釀酒行業而言,1997年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是變革與充實的一年。
集團化發展顯著,重組熱潮涌現
由于前幾年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產業政策的限制,一些釀酒企業陷入了困境,釀酒行業呈現兩極分化。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的大型酒類企業集團迅速崛起,一些中小型企業以實行股份合作制為契機,挖掘出了市場潛力,再現生機;而一些逆“市”而行者,則逐漸走向了衰亡。
市場推動下的企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規模經濟出現,質量差、效益低、耗量高的小型釀酒生產企業,已無生存空間。中小企業向大企業、大集團靠攏,劣勢企業向優勢企業靠攏。一批整體水平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建成,使釀酒行業逐漸走向成熟。
1997年8月12日,《華夏酒報》刊發的《積極穩妥地推進釀酒企業集團化》中指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釀酒行業出現了企業集團化生產經營的勢頭。如何認識和把握這一勢頭,是進一步深化企業體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行業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我們要對企業集團化的客觀必然性有充分的認識,抓住歷史機遇,不斷深化改革,推進釀酒企業的集團化生產經營。”
1997年4月8日,《華夏酒報》刊發的《改變產品結構,形成“聯合艦隊”》一文中提到:“3月20日召開的川酒發展戰略研討會指出,各名酒廠要在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名酒產量的同時,按照‘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原則,發展相關產業,通過兼并、聯合實現高效益、低成本的擴張。以六家名酒企業為龍頭,把分散的中小酒廠組織起來,發揮川酒的整體力量,特別要加快中檔白酒的發展步伐,以滿足市場需求,形成高、中、低檔、瓶裝酒、散裝酒同時發展的格局。”
1997年5月27日,《華夏酒報》刊發的《資產重組:啤酒業新一輪競爭涌熱潮》中寫到:“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繼全資收購揚州啤酒廠后,又出資8250萬元控股兼并了西安漢斯啤酒飲料總廠,首開跨地區聯合發展之先河。燕京啤酒集團公司主動兼并嚴重虧損的華斯啤酒集團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我國啤酒業的新一輪競爭熱潮涌現。
1997年4月22日,《華夏酒報》刊發的《重組優勢,紹興組建集團再創黃酒雄風》一文,描述了浙江紹興黃酒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鼎盛背后,隱藏著劣質低價競銷等各種問題,而從1994年起,紹興黃酒業邁出了組合的腳步,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司應運而生。1997年伊始,“紹興市249家黃酒企業中,有135家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的企業被注銷營業執照,另有25家實行轉產或整改。”文中評價道,“如此大規模的產業整治,在中國酒業史上可謂前所未有。”1997年,紹興黃酒集團公司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在中國黃酒行業中第一個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時,企業股票在不久后掛牌上市。
除啤酒業和黃酒業呈現重組熱潮外,白酒市場的降溫、葡萄酒市場的熱銷,也都是市場經濟變革的結果。
葡萄酒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一些名優白酒企業順應市場發展形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上馬葡萄酒或飲料項目,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1997年4月22日,《華夏酒報》在《老樹著花映天紅》一文中指出,安徽古井集團在堅持股份制規范化改造,建立現代集團管理體制,實施名牌發展戰略的同時,還積極加快資產經營步伐,繼成功收購蕭縣雙喜葡萄酒總廠80%的股份之后,又兼并了國有大型企業安徽阜陽啤酒廠,為集團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聚焦名牌,發展名酒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企業進軍中國的策略已經從產品輸入轉變為品牌輸入,當時的中國市場,品牌競爭愈發激烈。當時就有人提出,“競爭最終體現的是品牌,品牌是產品富有競爭力的高度體現”,并提出“名牌是關系到千秋萬代的大事”。
在釀酒行業,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在1997年4月4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四川:確定名酒發展規劃》中提到,四川名酒的總趨勢是產不足銷,四川新出臺了《四川省名酒“九五”發展規劃》加大了名酒生產力度,引起整個酒類市場的關注。
1997年5月13日,《華夏酒報》刊發的《實施名牌戰略,發展隴貨精品》則提出:“甘肅20家釀酒、食品名牌企業發出倡議:發展甘肅名牌,振興甘肅經濟。甘肅省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相關規劃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先扶持一批名牌企業,鼓勵企業盡快形成名牌產品的規模優勢,不斷壯大甘肅名牌產品陣容,擴大市場份額。”
1997年6月3日,《華夏酒報》刊發的《第五屆中國名白酒營銷研討會提出名白酒發展良策》一文指出:“要發揮名酒的優勢,關鍵要調整營銷策劃和產品結構,一是在酒類生產指導思想上貫徹落實‘四個轉變’,在此基礎上實現‘五個轉化’,即由小生產向規模化生產轉變;由分散生產向集中生產轉變等。”還提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產品質量上”,與今天的“高質量發展”理念一脈相承。
弘揚中國酒魂,激勵行業前行
匠心,就是不斷追尋的執著心。
這么多年來,在中國酒業里,默默堅守崗位,將畢生精力貢獻給酒業的優秀人物不勝枚舉。在新形勢下,一大批釀酒專家、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為繼承和發展中國釀酒工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作為中國酒類行業唯一一份經國家新聞總署批準、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華夏酒報》從1997年7月8日起,歷時一年多時間,集中版面、集中力量開辟了《中國酒魂》大型專題攝影系列報道專欄,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周恒剛、沈怡方、秦含章、熊子書、王秋芳、高月明、龔文昌、高景炎、季克良等近百名全國著名白酒專家、國家級酒評委以及名優酒廠企業家的風采,使社會各界對這些中國酒業的靈魂式人物有了詳細的了解。他們幾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對釀酒技術傳承創新、對企業管理不斷打磨,使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精神,獲得了行業內外的高度贊譽。
就像麥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各行各業的“英雄們”都會老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人們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