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
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
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用谷物發芽后的谷芽作為基本原料,經磨碎,糖化,發酵等工序制得。
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雖然它肯定不可能和現在的啤酒一樣,但也是用谷芽釀造,釀造方法也類似。
中國遠古時期已能生產啤酒的論據
01
商代的谷芽──蘗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辭中出現了蘗(谷芽)和醴這兩個字,而且出現的頻率不低。綜合卜辭中的有關條文,可以看出蘗和醴的生產過程。這一過程與啤酒生產過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蘗的生產,卜辭中有蘗粟,蘗黍,蘗來(麥),等的記載。說明用于發芽的谷物種類是較豐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進行糖化,酒化。再接著是過濾,卜辭中還有"新醴"和"舊醴"之分,新醴是剛剛釀成的,舊醴是經過貯藏的(以上資料由《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中的有關資料綜合而成)。
02
古代的谷芽和飴糖生產──原始啤酒生產的旁證
另外我國古代蘗及飴糖的生產都有明確的,詳細的記載。而且生產方法極為成熟。雖然蘗法釀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獻中尚未發現,但這并不等于在遠古的時代沒有這種實踐活動。從大麥到啤酒,要經歷發芽,粉碎,糖化,發酵這四個主要階段,前三個階段我們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發酵成酒應當不是問題。
《齊民要術》中關于制蘗(麥芽)的方法相當成熟,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漬麥階段,每天換水一次;第二階段,待麥芽根長出后,即進行發芽,對厚度作了明確的要求,為維持水分,每天還澆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階段,是干燥階段。抑止過分生長,尤其是不讓麥芽纏結成塊。這例小麥蘗的制造工藝,與啤酒釀造所用麥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遲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開始使用飴糖。《禮記·內則》有“棗粟飴蜜以甘之”的記載。到了北魏時,蘗的用途主要是用來作飴糖。作飴糖涉及到麥芽的糖化,這與麥芽蘗釀造醴是相似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小麥麥芽及飴糖的作法,麥芽的制造過程與現代啤酒工業的麥芽制造過程基本相同。還詳細敘述了糖化過程。我國古代既然精通麥芽的糖化,至少可說明:在五、六世紀之前,用蘗來釀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03
浸曲法釀酒──用蘗釀醴的遺法
從古代釀酒最先使用漬曲法也可看出我國古代用蘗釀醴的可能性。
從上面的論述可知,古代外國的啤酒釀制過程中,有兩道工序,其一是浸麥(促使其發芽),其二是麥芽的浸漬(使其糖化)。在我國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釀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這種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飯中的方法更為古老。在北魏時極為盛行,即先將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飯,再開始發酵。現在就出現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用曲釀酒,浸曲法可能是繼承了啤酒麥芽的浸泡的傳統作法,即兩者是一脈相承的。我國用蘗釀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漬蘗。讓其自然發酵。后來發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樣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發酵力不強,可能酒曲本身就是發酵原料;后來,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發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鮮的米飯,釀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這樣曲法釀酒就淘汰了蘗法釀醴。可以相信,蘗法釀醴這種方式在我國的釀酒業中曾經占據過重要的地位,甚至其歷史跨度還超過了目前的酒曲法。
本文資料來源于 李爭平 編著 《中國酒文化》
——— / END /———
來源:李尋的酒吧(微信公眾號ID:lixundejiuba)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薦 ▼
品酒筆記||中國第一次在世博會上獲獎的酒,既不是茅臺,也不是汾酒,而是它
張謇創辦的頤生酒廠
建新路,做新人——張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