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酒報記者 張瑜宸
當下,在產量和行業格局逐步穩定的存量競爭大環境下,啤酒產品結構升級和利潤需求提升成了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每年一到夏天,都是啤酒C位出道的好時機,今年尤甚。
隨著“2020歐洲杯”在意大利羅馬的奧利匹克球場激情上演,啤酒+體育的消費熱潮一觸即燃。
“夏天本就是啤酒消費旺季,而足球等競技體育則通常是啤酒最好的促銷載體,有望推動啤酒旺季持續放量。”天風證券分析指出,啤酒品牌高端升級及新品矩陣布局將進一步助推旺季結構上行。
受此利好影響,啤酒指數一路上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5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1498.46萬千升,同比增長18.9%。
但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從3月起,啤酒巨頭們就開始升級中檔品牌,加速擴容高檔產品,但5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產量357萬千升,與2020年5月的408.1萬千升相比,同比下滑12.5%。這也是今年以來,啤酒產量的首個下滑。
產量難恢復是業界共識
“5月的天氣熱的沒有往常快,銷量上不去,產量也會受影響。但隨著立夏到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啤酒銷量立馬就上來了,非常明顯。”玩啤工廠總經理薛銳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縱觀整個啤酒行業,巨頭們都在升級產品,布局高端。而這個高端不僅體現在價格段上,還有啤酒的酒精度和原麥汁濃度也在不斷提高。
“反應到市場層面上,就是消費升級和分化。一方面,追求原有酒精度的消費者因為價‘高’、度‘高’而退出歷史舞臺;而另一部分消費者變得挑剔,更加追求口感,使得酒廠在麥芽用量同樣的情況下,開始提高原麥汁濃度和酒精度,啤酒變得更好喝的同時,液體容量也相對降低了。”薛銳說道。
事實上,國產啤酒產量在2013年達到頂峰后,就開始逐年下降。2018年,歐睿國際就曾做出預測,中國啤酒市場將以每年2%的速度收縮,到2021年,中國啤酒銷量要比2009年減少近16億升。盡管當時業界對這一觀點普遍“不看好”,但眼下,在強品牌的寡頭時代中,啤酒產量難以恢復已是業界的共識。
“不僅僅是啤酒,主流消費品都面臨這個問題。”啤酒營銷專家方剛告訴記者,量跌價升,符合主流邏輯。目前,啤酒行業已經走過“賤如水”的階段,也已經走到“貴如油”的尾聲階段。
對此,和君咨詢酒水事業部項目總監王濤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啤酒行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本質上是基于行業發展、社會環境及人口結構三個維度調整的大背景相互交融所造成的。
首先,啤酒行業經過近30年的區域品牌競爭,以及肉搏戰方式價格廝殺進行外延并購,很多區域性品牌因為實力不敵而出清;其次,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基于對于歐美及日韓的酒水行業發展數據對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之后,對于休閑類及烈酒的需求將會加大;第三,中國進入人口結構調整階段,改革開放之后出生的人口數量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前,同時80、90后進入社會核心崗位,他們對于社會的價值認同以及代表自身的標簽屬性需要尋找新的認知載體,而工業化量產的啤酒不是他們所認同的價值體現。
采訪中,北京君度卓越咨詢公司董事長林楓也表示,啤酒這幾年產量有所下降,是因為年輕人的增長比例在顯著性下降。
“同比啤酒和白酒,白酒已做出了品牌價值和精神價值,變成了奢侈品,價格可以賣的很高。但啤酒這個品類,在品味價值表達和挖掘這方面,是沒有突破的。”林楓表示,有關銷售半徑的問題也是啤酒銷售價格不能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也看到,當下,在產量和行業格局逐步穩定的存量競爭大環境下,啤酒產品結構升級和利潤需求提升成了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誰的機會?
“果露酒、精釀啤酒、洋酒等在最近幾年均有較大的發展,其中,精釀啤酒基于行業數據,每年有近40%的復合增長。”王濤說道。
但在林楓看來,即便有精釀啤酒等創新的品類,但依然是“望山跑死馬”——看著好像是個趨勢,但實際上占比很小。
盡管如此,但依然不能小覷精釀啤酒的火爆程度。
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里,國內精釀啤酒相關企業均以每年超過千家的速度增長,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超過500家。
另據歐睿國際的預測,2021年整體的啤酒消費總量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不會超過2019年總銷售量。與我國低端啤酒市場將近飽和的狀態相比,高端啤酒中的精釀啤酒市場規模預測將在2023年增長到751.3億元。
“國產啤酒被一些精釀啤酒取代,這個是必然的。舉個例子,在啤酒消費成熟的美國,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已占到了20%以上。盡管這一數字在中國市場上目前僅有3%-5%,但空間很大。”花雅啤酒老板朱曉表示,工業啤酒生存空間被擠壓是很正常的,因為可替代者,除了精釀啤酒,還有類似Cider的果汁酒和雨后春筍般的小型啤酒廠。此外,進口啤酒也是強有力的對手。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啤酒進口量降幅縮小至個位數,金額卻同比增長10.66%。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中國啤酒市場已從高度分散化過渡到相對整合,主流啤酒、進口啤酒、精釀啤酒三個板塊并存共榮,形成了中國啤酒消費升級的“基本框架”。
但在高端啤酒市場上,還是外來品牌說了算。并且消費者對本土啤酒也尚未形成絕對的品牌依賴,依然是基于消費習慣和渠道便利性來進行消費。
但不可否認的是,旺季高端產品鋪貨加速,新代言人陸續宣布,加上體育賽事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今年啤酒行業的發展遠超預期。所以,進入到二季度,國產啤酒不斷地進行多元化的創新和文化賦能,涉及到拉格、精釀、白啤、果啤等多個品種。并且高端化帶來的強動力也吸引了業外資本的跨界入局。伊利股份、海天味業、萬科物業以及元氣森林等,紛紛正在申請啤酒飲料類的商標。
值得關注得是,青島已正式向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提出申報“中國啤酒之都”稱號。
6月7日,青島市商務局市場秩序處處長牛德軍一行到訪中國酒業協會,希望中國酒業協會能給予青島申報“中國啤酒之都”具體的指導與幫助,進而推動青島市啤酒產業與地方經濟的發展。
可見,有關啤酒的“爭奪戰”已從市場份額、高端化占比、消費者劃分、文化引領等領域上升到了城市發展的新高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