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將向讀者介紹第三種陳年酒制假方式,即利用真酒或真酒瓶造假。這種造假方式通常較為高明,造假的手段主要有:打孔、后封膜、換標。
打孔即在瓶子上鉆孔,然后注入酒,增加酒的重量,或者換酒。這種手段可以增加酒的重量,制假者也便可以將酒賣個好價錢。不過,由于打孔對鉆孔等制假技術要求很高,因此出現的情況并不多,主要出現在茅臺酒等高端瓷瓶酒上。
后封膜指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酒大部分封口為塑料蓋外加塑封膜封口,這些塑封膜是該酒的原始封膜,但由于時間的流逝以及保存環境的局限,很容易開裂、變脆、易碎和脫落。這樣一瓶沒膜的酒在出售時價錢則大打折扣。于是便有制假者在沒膜原酒上重新加一層膜,即為后封膜。辨別后封膜酒首先可以看看塑封膜與酒外觀的整體感覺是否協調,其次,看塑封膜有沒有歷史痕跡和自然的包漿。最后還可以看看酒由于年代久遠而揮發,在封膜上留下的酒漬痕跡。后封膜在一些早期的塑蓋瓶封口的酒上出現較多,如紅城牌董酒、五糧液酒等。
最后談談換標酒。如今在一些老酒店,經常可以見到換標酒。制假者將一些來歷不明的老酒隨意貼上這類老的酒標,一瓶“有歷史價值的酒”就此誕生了。由于換標酒可以謀取暴利,所以造假者一般會貼年代較早的酒標。鑒別這類換標酒最便捷的方法是:看標與瓶結合處自然包漿和標的自然老化程度,看瓶型是否與當時的主流瓶型契合。
如今在陳年白酒市場上,老假酒、假老酒、打孔酒、后封膜酒還是換標酒都占有一定比例,我本人亦看到不少在江西市場流通的老假酒(如圖)。假的一定真不了,無論是何假酒,只要買家具備一定的收藏經驗,細細觀察,以真酒比照假酒進行揣摩,假以時日便能具備一雙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