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人煮酒成習慣,那白酒可以“煮”嗎?建議喝酒的人早知道為好
如今已是深秋,全國各地的氣溫都降了不少,很多愛喝酒的人開始整活了,閑來無事,約上三兩好友,推杯換盞間,其樂融融。
其實幾百上千年的古代,人們也有約酒的習慣,不過古人喝酒前喜歡“煮酒”,比如說三國時期“青梅煮酒論英雄”、“關公溫酒斬華雄”。
從這些歷史見聞中,我們知道,古人不僅愛喝酒,也愛煮酒。
特別是深秋寒冬的時候,將酒煮一會兒,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人也不至于凍得哆哆嗦嗦,所以古人喝酒一般都會提前備好熱酒器。
那么古人煮酒的習慣適用于白酒嗎?
如果換做黃酒或者米酒,那么喝酒前煮酒是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些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和古人喝的酒差別不大。
而且煮酒不僅可以將酒加熱讓人喝得更暖和,最重要的是煮酒可以去除酒體中的有害成分。
比如說甲醛、甲醛、雜醇油等有機物質,如果人體攝入過多,有的容易上頭,有的影響視力,有的喝完頭暈。
這些物質的沸點要低于水和酒精,所以喝酒前簡單地煮下,可以有效地將有害物質揮發掉,口感更加柔順的同時,喝起來也更加的安全。
但要是白酒,“煮酒”就是一個畫蛇添足的操作!
首先,白酒并非發酵酒,而是蒸餾酒,相對于黃酒和米酒,白酒在制作過程中增加了“蒸餾”的操作。
這個操作相當于“煮酒”過程,意味著在我們喝之前,酒廠已經將酒中的有害成分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直接喝對身體幾乎沒有太大的影響。
再者,現在市面上假酒很多,而且很多白酒是酒精酒,質量很一般。
有的度數還不低,達到了40多度,這樣的酒通常會加香精香料等物質增香增味,并非糧食發酵自然產生的。
酒精酒經過加熱后就會原形畢露,會有一股難聞的怪味和酒精味,飲用價值就掉了一半,所以酒精酒是不適合加熱的,否則事倍功半。
最后,除了酒精勾兌酒,市面上還有少部分的純糧酒,純糧酒的質量遠高于前者,在制作過程中,酒廠會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提純處理。
而且純糧酒的有機物質和水締合比較緊密,性質更為穩定,沒有“煮酒”的必要。
此外,還有3大原因大家要清楚:
很多人對白酒了解不多,并不是專業的。假如在加熱過程中沒有把握好時間,在過度加熱的情況下,酒中的酒精也會被蒸發出來,酒精揮發了,酒的味道也隨之改變,得不償失。
其次,假如白酒加熱過度,酒中不僅有水蒸氣蒸發出來,還有酒精,在飲用過程中,很容易傷到眼睛。
最后,大家都習慣了常溫下飲用白酒,特意煮酒,多少會讓人不太適應,而且白酒本就是高度烈酒,常溫下喝,也能很快的刺激身體產生熱量,同樣能達到御寒的作用。
綜合來看,白酒是沒有“煮酒”的必要,如果是黃酒和米酒,大家可以看情況“煮”,但不要過度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