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卞川澤
“巴適”一詞,書面解釋的大體意思是舒服、妥帖、漂亮、合適、超級爽,是"事物呈現出美好一面"的總體概括和評價。不是川渝人,沒有去過四川、重慶的人,卻很難理解和體會其中難以言喻的美妙感受。
今年“雙十一”,由京東首提“巴適消費”理念——通過打造“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暢享“巴適”生活。事實證明,這種理念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共鳴。截至11月11日23:59,京東累計下單金額超3491億元,增長了776億,同比增長28.6%。而酒類作為消費的重要一環,在“巴適消費”下,如何引導“巴適飲酒”是酒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巴適消費”新體驗
按照往年的慣例,備戰“雙十一”的人,幾乎都把熬夜守著凌晨0點付尾款當作一個“約定俗成”,第二天雖然充滿了低價購物的興奮,但熬夜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樣顯現。
今年京東首次喊出了“巴適消費”概念,提出不需要熬夜等待,把開搶時間比之前提前4個小時,晚上8點正式開搶。
而晚上8點是什么狀態呢?大部分家庭已經吃完晚飯,孩子在溫習功課,老人在悠閑地看電視,忙碌了一天的男女主人公們則輕松的坐在沙發上聊天、看手機、玩游戲。這是一天中最“巴適”的時間。
這個時間網上購物,不用熬夜、不耽誤工作、還可以跟家人溝通商量購買物品的功能、型號、款式等,皆大歡喜。
統計數據顯示,晚8點開場5分鐘,京東家電整體成交額破20億元!4小時家電套購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京東家電專賣店整體成交額2小時超去年同期全天!
電腦數碼的成交額也再沖新高。11月10晚8點終極之戰開啟僅4小時,電子教育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00%,家用打印機成交額也取得同比增長200%。
京東手機通訊品類,僅10分鐘,小米、iQOO、OPPO、榮耀、華為、三星、vivo品牌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400%;iPhone成交額2秒破億。放心換手機服務包銷量較京東618增長20倍,手機以舊換新銷量同比增長210%。
服飾消費方面,參與京東11.11的Z世代用戶數是去年同期的3倍。開門紅10分鐘,京東服飾超30個新銳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
在奢品鐘表消費上,Z世代喜歡的小眾設計師品牌Stone Island,Yohji Yamamoto,be@rbrick同比增長超10倍,鐘表Lola Rose成交額同比增長283%,阿瑪尼腕表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20%······
難怪有人說,源于天貓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在12年后給京東做了半截“嫁衣”。
“巴適飲酒”或成為新的時尚文化
實際上,從網上購物開始就已經普及了“巴適消費”的模式,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可以瀏覽和選購所有商品。
從一定程度看,“巴適”是很多人追求和向往的狀態。工作巴適、生活巴適、飲食巴適、身體巴適,一切都“巴適得很”“巴適得板”。
而“巴適飲酒”自然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酒類品牌該如何倡導巴適飲酒?“巴適飲酒”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潮流?值得商討。
在這個幾乎所有酒類品牌講文化的時代,文化范圍是極為廣泛的,不僅僅是歷史的、名人的,更包括當下的、時尚的、流行的。
多年來,所有酒類品牌都深挖歷史,塑造品牌文化,能挖到宋朝的絕不止于元朝,能追到明朝的絕不使用清朝。
不久前,智邦達咨詢管理機構咨詢師張宏武在朋友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引發了很多人參與。他問“真的有人喝酒是喝文化嗎?會不會真的有人因為一家酒廠是從炎帝那兒學的釀酒技術或者李白曾經喝過他家的酒并且寫過詩,而選擇某個品牌而放棄另一個?”
對此,深圳柏星龍創意包裝公司項目經理黃晨昕表示,文化背后蘊含的社會角色認同才是買酒的驅動力,單純文化故事不可能幫助賣酒。
而黃晨昕的答案恰如其分地解釋了最初江小白一度暢銷的原因。在沒有品牌基礎,沒有歷史沉淀、沒有文化積累的情形下,江小白站在年輕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打出年輕人認可的“情感牌”,通過在包裝、廣告上,輸出走心的文案,迅速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
定位為百姓口糧酒的牛欄山打的就是百姓牌,不論是工薪階層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喝,接地氣,不浮夸。而定位高端光瓶酒的“李渡高粱”,走的則是歷史文化牌,元朝、明朝、清朝、民國的窖池說明了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巴適”源自川渝,卻在全國蔓延,因為它代表了最舒服、最舒適、最愜意的感受。近些年,中國酒行業以及知名品牌紛紛倡導“理性飲酒”,從某種程度講,理性飲酒帶有一點點的職責性和被動性,如同“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噢”。
傍晚時分經常會在小區里遇到一個六十多歲的鄰居,看到他微紅的臉,好多人都喜歡問他“又喝了二兩?”老人則稱心快意、底氣十足的回答“喝了二兩。”;看到剛剛結束招待宴會的朋友,問喝的如何?對方是滿心歡喜的回答“今天喝的好”。
這應該都是巴適飲酒的最好體現吧,“巴適飲酒”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需要,由自己來控制飲酒時間、飲酒數量,有合適的事、跟合適的人、喝適量的酒。該喝的酒就喝,不該喝的酒少喝或者不喝,讓自己“巴適”為準,是巴適飲酒的核心所在。
這種迎合了時代消費者心理的“巴適感”不正是一種時尚的文化嗎?且這種文化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足以涵蓋任何一個有完全民事行為的人,抓住這種文化會不會成就一個甚至多個酒類品牌?值得行業和酒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