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一個用戶的問題整破防了。
他說,我本科葡萄酒專業,在國外正經大學學了兩年葡萄酒,家里光學費就花了20多萬,我還考了WSET 3級,現在好不容易畢業了,但酒圈的招聘職位工資都好低啊,我們葡萄酒人才就這么不值錢嗎?
我隔著屏幕凝視了一分鐘,竟無言以對,因為作為一個整天接觸葡萄酒行業內招聘的小平臺負責人,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雖然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但我多少能體會他的難過。
學習投資和收入不成正比是絕大多數酒圈人吐槽的熱點,事實上,我們經常聽到有從業者吐槽:
”葡萄酒行業的工資真的是低到塵埃里...不想上班,每天都有各種原因想辭職”
“工資這么低,怪不得葡萄酒行業留不住人才”
"很多招聘職位寫著WSET 2\3級優先考慮,最好英文流利+有工作經驗blabla,但薪資卻只有5K+,要么連羞答答的寫個“面議”,交完房租,我成了真正的:白領。“
待遇真的很差,感覺真的是社會底層,老板餅太大消化不下,不給肉吃,作為一名葡萄酒行業的新人,我已經后悔進來了。
成年人在賺錢的時候希望獲得的一種體面并不可恥,因為每一分付出,都需要衡量自己是否得到了對等的回報,這是人之常情。馬未就曾經在《圓桌派》說:“當你走向這個世界,你單獨生存的時候,第一個目的就是趨利,你就是要賺錢,靠別人養著更不體面了。”
顯然,工作和收入是最能引發酒圈打工人的焦慮與崩潰的來源,今天,幾位酒圈人與我們分享了他們經歷和看法,個別觀點或許有點消極,但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從側面反映了酒圈打工人的壓力源。
當然,我們做這個選題,絕非是想讓大家單獨來吐槽酒圈公司有多糟糕,而是希望業內的企業招聘方可以關注一下從業者的心聲。更希望這個境況有所改善,因為唯有留住人才不流失人才,我們這個行業才有美好的未來可言。
01
“如果不是家里接濟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
@思源
從何說起呢,就從我高考完的那個假期說起吧,沒有考上本科,上了一個專科的葡萄酒工程,還沒開學的高中假期就去學了Cafa一級,學費880。
那次應該是我第一次喝葡萄酒,心里還是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之后2017年報名了WSET二級學費5300,低分通過考試后又緊接著報名了三級學費10800。
這是我大學前兩年在葡萄酒證書上的學費開銷,當然我的三級沒有過。
緊接著到了實習階段,在寧夏的一家小酒莊實習了45天,參與了一個榨季,住在高速路邊的酒莊,每天要順著高速路走到加油站去吃飯,過了一個孤苦伶仃的中秋節和國慶節,賺了1500塊,因為騎電三輪去縣城的路上撞到了路邊的小樹,莊主說:"我要修車,扣你二百"這樣一共到手1300,那天莊主請了一個廚師到酒莊,我很開心…但沒想到那是我在酒莊吃的第一頓飯也是最后一頓,下午莊主叫了一個出租車,說你回家吧,不需要你干了,打車回去花了300塊的打車費,因為莊主自己打車來的沒有付錢…
因為實習期不滿,所以學校威脅我說不實習不能畢業,所以我開始海投簡歷,最后來到了深圳,第一次離開大西北,還是那么遠的地方,那是18年12月6號,我穿著厚厚的秋褲和毛衣,站在了29度的深圳機場。
工作第一個月,包住,偶爾包吃,工資只有圣誕節的688.88元的紅包,第二個月過年了,臨走之前發了3000元實習工資,以及給老板敬酒拿的300元紅包。
之后三級補考了兩次,一次補考費2000元,另一次1600元,上周我收到了成績單,三級通過了。
其實總結下來就是,我在深圳已經兩年了,拿了九個月的3000元,拿了四個月的5000元,因為疫情失業了七個月,如果不是家里接濟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葡萄酒這個行業好嗎,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至少在我看來,一點也不好。
02
進了社會之后,才知道有些公司能有多刻薄寡恩...
@Zoe
我是一名葡萄酒專業的大四應屆畢業生,對葡萄酒行業一直抱有很大的熱情,大學期間很多人都勸退過我,包括行業內的前輩,也都勸我趁早考研換專業或者轉行,身邊的同學師兄師姐也都陸續轉行。
在身邊同學陸續收到offer的時候,我懷抱著一股熱情開啟了一段實習,這段實習經歷的確讓我學到了很多關于葡萄酒行業的知識,但也的的確確有點被傷到了。
我這里不討論實習生的工資,貼錢實習應該是常有的事情。去實習之前老板告訴我兩個方向都會有人帶我,實際上卻都沒有,這也不是最大的問題,后來我才了解到原來這家公司跟其他同事既沒有合同也沒有社保,我才知道原來真有這樣的公司。
公司連固定的辦公場所也沒有,老板永遠說在換辦公場所,但是幾個月下來都沒換。公司有個做銷售的同事,履歷很漂亮,能力也很強,因為拿的是有責底薪,需要完成業績才能拿到底薪,但因為考勤不達標的問題,有一個月,他完成了業績也只拿到了三四千塊錢的工資,我當時就很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卡一個銷售的考勤…
還有同事過了試用期依然拿不到轉正后的底薪,合同和社保也遙遙無期。還有很多令人不爽的小事,在此不贅述。
一個對行業滿懷希望和熱情的畢業生,看到這樣的事情,說不難過肯定是假話。現在我也很迷茫,但我還是有點想為這個行業做點什么,我真的想做點什么。
事實上,每次逛招聘app都會有點受打擊,不知道為什么這個行業的大多數老板似乎對員工極其沒有耐心,根本不想等員工成長,只想招來成熟的員工。但如果一個行業沒有源源不斷的“新人”,這個行業該怎樣持續地發展呢?
03
香港碩士畢業,
薪資勉強滿足溫飽,
留在葡萄酒行業,
大概是還不甘心就這么放棄
@藤椒蛋撻 上海
現在這份工作是我碩士畢業回大陸以后的第二份工作,做的是酒行業的電商文案方面的工作。
不得不說葡萄酒行業的整體薪資待遇是真的不行,當初找工作的時候,經常看工作內容和要求(比如能熟練用英語溝通、有WSET2級3級等等)覺得“這個我可以啊”,再看一眼工資4-8K,打擾了。有些要求更高的經理、主管級崗位,需要至少3-5年的工作經驗,給的薪資也不過10k頂天了。看多了招聘,總會產生一種想轉行的欲望。
我研究生是在香港讀的葡萄酒相關專業,也算是科班出身吧。當初決定回內地的契機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因為香港發生了暴亂,遂逃難回來。
我在深圳找了一份葡萄酒領域新媒體編輯的工作。招聘寫的薪資是6-8k,收到的offer給了7k,說是因為覺得我對口專業碩士學歷+有WSET3級證書,算條件不錯的。這個薪資水準現在回頭看當然是挺低的,相比在香港的行業平均水平大概要低一半還多,但是因為當時我回來得很倉促,對內地就業市場沒什么概念,而且那會兒也只當它是個暫時落腳處,于是也沒再爭取,就接受了這個offer。
后來的事情大概你們都能猜到,就是疫情爆發了,結果我直到簽注過期也沒能再回香港去,就這么留在深圳了。包括當初在香港的機構報名了WSET4級課程,也是剛報了名就趕上疫情爆發,香港封關到現在也沒開,結果我也很尷尬地報了名卻一次試都沒去考過,就交了篇論文。現在回頭看看,疫情真是把我整個人生軌跡都改變了。
平心而論,做新媒體小編其實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輸出倒逼輸入,我葡萄酒專業知識的積累速度比當初考WSET3級的時候還快,平時也有一些試樣品的機會。
但薪資方面,只能說勉強滿足溫飽。稅后到手6000+,除去房租2000+,除去吃穿用等必須花銷,再除去偶爾報名一些葡萄酒的課程和盲品活動什么的,基本上也就不剩什么錢了。按理說想要盡快達到“懂酒”的水平,肯定需要平時多喝、多積累,但現實是我真的沒有買酒的錢。所以相比之下用買一瓶酒的錢來報個課程,能同時嘗試好幾款酒,性價比還更高一些。
記得之前有一回聚餐,幾個同事吐槽說平時根本沒錢買酒,某位行業前輩還很“何不食肉糜”地說,你們一周喝一瓶二百來塊錢的酒沒壓力的呀,一個月也才千八百塊。大家都無語凝噎了,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階級差距吧。當你在一個沒有任何節日也沒任何朋友結婚過生日的月份節衣縮食才終于攢下來1000塊錢的時候,這1000塊你會選擇用來買酒,還是儲蓄下來呢?
后來因為一些私人原因來上海了,新換的工作工資終于上了1萬,看起來不那么捉襟見肘了,然而來上海后房租、日常消費也都水漲船高,最終其實還是攢不下來多少錢。
上海的葡萄酒氛圍更濃,平時各大機構開的課程、品鑒活動也更多,動輒幾百幾百就出去了。深入一些的專題課程或者產區認證課程,價格更是分分鐘上一千多甚至三四千,沒錢啊,只有羨慕的份。
不明真相的朋友還覺得“你們這行好高端啊,平時老出去品紅酒,這不是上流人士的生活嗎”,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所謂的上流的樣子都是平時再遠的路程也不敢打車、再嘴饞也不敢買車厘子的日常換來的。
有時候跟同齡人一比,說不羨慕是假的。互聯網行業經常吐槽996、壓力大、內卷、裁員危機等等,總會有人對他們說“哪有又掙錢多又穩定的工作呢,你們不穩定,但是賺的還多呢;公務員是穩定,工資哪有你們高”。確實,高薪和穩定二者往往不可兼得,但是也總得占一樣吧,葡萄酒行業大多都是私企,跟穩定二字沒什么關系,然而工資卻也完全比不上體制內的公務員或者國企職員。
學習葡萄酒的成本是很高的,平時要花時間和金錢來參加各種課程、活動,要看專業書籍,要實踐喝酒,更別提WSET這座大山了。我很多同學跟我差不多,從學生時代到現在花在進修葡萄酒上的錢大大小小加起來至少也七八萬了,卻至今沒有一個相稱的收入。很多同行朋友都認為在葡萄酒行業想要賺到錢的話,要么做銷售,要么自己創業開公司賣酒。然而沒資本創業談何容易,也并非人人都喜歡或適合做銷售,何況,如果一個行業真的只剩下銷售能有出路,那這個行業本身也挺可悲的不是嗎。
其實不管是剛畢業還是換工作的時候,都有很多人建議我轉行,說沒必要死磕自己的專業,絕大多數人后來的工作都跟自己大學專業不對口云云。這道理我知道,但是最終還是決定留在葡萄酒行業再試試,大概還是不甘心就這么放棄吧。
04
“一邊用你的葡萄酒知識一邊踩你,
讓我感受仿佛被職場PUA”
@豚豚 ,葡萄酒專業本科畢業,葡萄酒銷售,國內某新一線城市
我是葡萄酒釀造專業的畢業生,現在在做葡萄酒銷售的工作。
說實話,畢業之后,我在3家葡萄酒企業工作過,而面試的酒企更多。我記得這些公司招聘時幾乎都會寫持WSET證書擁有者優先考慮,但在入職后發現,是否有證書或者有無葡萄酒專業背景,在薪資方面其實并沒有任何區別。
到目前為止,我只見過一家公司在薪酬上真正體現“優先”,他們的薪資構成有一條:在原本的底薪中,本科畢業+100,碩士+200,有WSET二級證+100,有WSET三級證+200,學歷和證書可疊加。
雖然加的很少,但是這讓我心里受到很大的安慰,這讓我覺得之前的葡萄酒學習是有用的,但這樣的企業是極少數。
說到葡萄酒行業人才沒有價值,那銷售崗就更加不存在性價比了。剛畢業的時候意氣風發,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知道我是專業的,也非常開心:“啊,你是專業的太好了,我們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但等到真正上班的時候,就不是這么回事了,打個比方,遇到客戶問專業問題了,其他同事會過來咨詢我,但是他們心底都認定,賣酒不需要太專業的。
是的,賣酒是不需要太專業,不是專業的人業績才好,但不可否認的是你在賣的時候是需要專業的啊…
這讓我覺得他們希望有專業知識并且業績好,但是又不想你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當回事兒。真的是一邊用你的知識一邊踩你,讓我感受仿佛被職場PUA。
并且對我來說,我最討厭銷售了,但是那怎么辦,銷售已經是行業里最掙錢的崗位了。
我在武漢才開始工作,還在實習期,基本只能拿底薪不具備參考性,現在就是拿著底薪積累經驗。幸好是個女孩子,沒有結婚彩禮、買房壓力。
我就要在這個行業死磕,主要也不知道轉行干啥,而且也確實有興趣還可以堅持,大不了回寧夏找個酒莊待著了。
05
啃了32本葡萄酒書,
56本市場營銷的書,
每個月工資只有稅前7000元,
而且是在上海!
@一個95后葡萄酒五年從業者的吐槽
一直覺得葡萄酒圈像個原始森林,像我上一家公司一樣我沒來之前,20年了都沒個市場部。因為是做市場,對接的渠道都是一線的,感覺還是很有發言權的。所以我要開始吐槽了!
所謂市場部的我要做的事情是:對接酒莊生產問題,展會對接并全國巡展、設計酒標周邊、規劃營銷策略等等。從維護公眾號到開發抖音號,從新人培訓到客戶培訓,從品牌單頁到品牌PPT,從應付海關到應付客戶...
而我工資只有稅前7000,沒有餐補車貼等一系列福利,甚至加班補貼都沒有(每天工時基本上在10個多小時,還不算回家忙碌)。
最可怕的是就連新人培訓的用酒也是自己倒貼,想知道我們公司過節發的最多東西是什么嗎?自己公司快過期的啤酒!你認為自己做的夠多了嗎?老板娘還是覺得你沒什么用...每天都處在新老觀點的博弈里,招我進來就想改變現狀(開了幾個星期會還是走回老路)
這點工資肯定不足以在上海這種地方生活的,不說應酬錢,單說每個月應酬的打車費大半工資都沒有了,其實最大頭的還是學習費用,學習WSET3光喝花了5萬+,其實這只算一部分,當你老板說想開始運營抖音的時候,開始要你對接海關,買的書真的數不勝數,我關于葡萄酒書有32本,而關于市場營銷的書就有56本...
那么我離職原因是什么呢?其實也不是為了工資離職的,我當初留下來最大期望是能做個真正國內人都能喝的葡萄酒品牌,可是真的發現行業太內卷了。卷酒質,卷包裝,卷政策,導致大家喝到的葡萄酒越來越差了,真正性價比產品越來越少了...我卷不動了...
葡萄酒行業你懂專業知識重要嗎?其實也沒那么重要,甚至你都不如一個英語專業的吃香。看看直播帶貨銷量好的其實都是那些不太懂葡萄酒的人,大多數銷售都是做了七八年了、只懂自己的產品的人。
可是學葡萄酒重要嗎?重要,如果我們這一代還不努力為葡萄酒圈做出一點改變,我們整個環境只會越來越差。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如果我們真的熱愛葡萄酒應該團結起來把葡萄酒市場越做越好,那大家工資才會真的越來越高,難道不是嗎?
你也覺著葡萄酒行業工資低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