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劉先林,大家談及更多的,還是那張在高鐵二等座車廂中攤開圖紙、認真閱讀的七旬老人。為了做好一場報告,他容不得自己有片刻休息,抓緊準備著相關材料。這位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科學家,不僅生活節儉,更為國家先后節省經費超過兩億元。
在劉先林的實驗室,大家都稱他為“工人師傅”。55年間,劉先林長期從事測繪儀器的研發,將中國測繪儀器的水平推進到國際領先。在研究院,劉先林是出了名的“好脾氣”,而他唯一不能容忍的,便是國外的技術高價賣到中國。“沒有任何東西是神秘的,國外能造出來的東西,中國也都能造出來。”
上世紀60年代,面對國外進口的天價測繪設備和對測繪技術的封鎖,剛剛畢業的劉先林便立志要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局面,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斗。在他的努力下,八九十年代,中國生產的設備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八倍,多項性能甚至遠超同類進口產品,結束了中國先進測繪儀器全進口的歷史。
2003年,劉先林開始構想移動激光建模測量系統,面向高精度全息地面測量的需求,立足關鍵設備全部國產化,開啟了我國自主高精度地面移動測量設備研發的先河。在軟件研發中,他始終堅持要做到100%自動提取數據,親自開車到馬路上觀察測驗。目前,該系統后期處理的絕對精度可達5厘米,一公里數據的處理時間只需要5分鐘,可以提取多達50種城市地物要素分類,而國外同類產品即便只提取一種地物要素,也需要半個小時,技術水平在世界同類產品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測繪就是把美麗的地球搬回家。”作為從事航測儀器研制的測繪人,從80年代的正射投影儀、90年代的解析測圖儀,到2007年的數字航空攝影儀和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移動激光建模測量系統。這位“二等座院士”仍繼續奔波在科研一線, 把祖國的“量尺”換了一批又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