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夏漢字典》橫空出世。它的問世,搭起了古代西夏語言文字與現代語言文字溝通的橋梁,對西夏學的研究無疑是重大貢獻。這部150萬字的《夏漢字典》,耗費了李范文整整25年光陰。一部字典,遠不能概括李范文對西夏文字一生的追尋。
1955年,在中央民族學院民族語文系讀大三的李范文,第一次見到西夏文。那份神秘令他一生魂牽夢繞。28歲那年,他毅然放棄中國社科院的工作,到西夏王國故地寧夏來研究。而在當時,曾經輝煌的王陵,早已成為了幾乎成了無人看管的羊圈,研究的艱苦更令常人難以想象。
整整七年,李范文一人對著孤陵,在廢墟中一碑一文地辨識,經受狂風暴雨、冬日嚴寒、孤獨無助等種種考驗。神秘的西夏,終向他打開了一條荊棘叢生的密道。從西夏王陵撤離時,身高將近一米八的他,體重只有50公斤,但李范文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來寧夏的目的.
幾十年來,李范文沒有時間看病,沒有時間理發,隨著年齡漸增,他愈發覺得自己能夠用于學術研究的時日已不多,爭分奪秒地參加研究活動成為了他的常態。如今,已90高齡的李范文依然在竭力追尋他的西夏夢。為準備《西夏學大辭典》《四角號碼甲骨文大字典》的書稿,李范文夜以繼日地伏案工作,把一年的工作量壓縮到一個月,又把一個月的工作量壓縮成一周,書稿完成后,疲憊的他經歷了11天的住院治療才緩過來。
對西夏文化數十年如一日的癡狂,令很多人對李范文心生敬意,卻也很難理解。他常說:“人類社會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傻子干的”。生命有限,李范文把一天掰成兩天過,“人活五十,我活一百,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