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樣一個關鍵拐點上,酒業必須有更深層次的產業經濟思考。
文 | 王新國
*作者系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
9月11日,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的“2020酒類領軍企業莫干山論壇”舉行。以“攜手、協同、于變局中開新局”為主題,這場論壇集合了中國酒業的核心力量。
在此次論壇上,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就“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擴大酒類市場需求、提升酒類行業價值等兩大問題提出,要保持積極心態,主動調整應對;升級廠商關系,優化酒業鏈條以及應用現代工具,革新產業生態等三個解決辦法。
以下為演講全文。
“2020酒類領軍企業莫干山論壇”集合了中國酒業核心力量,其中既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各酒種的龍頭企業負責人,也有來自流通行業的一線大商代表。在這樣一個時間,這樣一個地點舉行此次會議,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時間上,2020年是個特殊時刻,酒業與很多行業一樣,都經歷了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從前期情況看,一些龍頭酒企應對得力,業績穩健增長,一些酒企情況比較困難,業績下滑明顯。行業下一步究竟怎么走,作為領軍企業有必要互相溝通、尋求共識。
在地點上,選擇莫干山這個會議舉辦地,是因為歷史的呼應。1984年,召開了著名的莫干山會議,這是一個研究探討深層次經濟問題的會議,對之后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酒行業的問題,同樣要以經濟的思維與眼光對待。
在酒企們差異、分化的表現背后,整個酒類行業如何適應接下來的中長期經濟形勢,在“內循環”格局下如何調整、作為,如何開拓產業持續提升、發展的戰略路徑,這些問題,酒業還未找到明確答案。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在當下這樣一個關鍵拐點上,酒業必須有更深層次的產業經濟思考。
日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高層在會上強調,要“奮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要積極構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的長期協調機制,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這一系列指示,對酒業具有極為重要的導向意義,沿著這個方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酒業目前問題,并找到解決思路。
問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基礎性的問題是:酒類市場需求如何擴大?
從過去幾年的產業數據看,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等各個酒種,在產能上都進入微增或減少階段,國內市場的酒類消費量已經到達一個臨界值,酒業經濟的增長,主要來自結構性升級。
包括近期出現的一些社會性輿論事件,再次在年輕人與酒類消費之間,特別是與傳統酒種、傳統酒類消費文化之間,形成了“對立”情緒,這也是影響酒類需求增長的一個瓶頸。
多年來,壓住酒類消費的這個“蓋子”,究竟能不能掀開?
不妨從近鄰日本身上借鑒一下經驗。
1981年,日本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中國是在2019年達到這一數字。在上世紀80年代,經過經濟騰飛發展的日本,與美國摩擦頻繁,日本開始實施經濟轉型,由出口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
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市場,與當時日本的情況,有很多相似性。
日本轟轟烈烈地啟動“內循環”經濟之后,很快迎來了全面的消費升級,個人消費在GDP中的占比越來越高,一直攀升到60%以上。
日本當年消費升級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大量本土品牌涌現,在與國際大品牌的較量中勝出,進而成長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第二個特征是,國內市場的提升,導致自主消費越來越明顯,消費單位從家庭逐漸變為個體,便利店、自動售賣機等終端形式便是崛起于當時。
第三個特征,是人們對商品價值與價格的判斷力更強,“更好、更便宜”成為重要購買標準;
另外,商品的情感附加值越來越高,很多日本品牌正是從這個階段起,具備了極強的精神性,成為消費者的一種情緒表達。
這對當下的中國酒類生產、流通行業,都具有啟發意義。面對“內循環”的巨大市場,酒業應當積極把握機會,尋找新的消費特征和需求特征,從而打破天花板,擴大酒類消費需求。
第二個問題,或者說是深層問題,就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如何提升酒類行業價值。
中國酒類市場的整體容量超過萬億,涵蓋一、二、三產業,豐富多彩的酒品牌、酒文化,更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這樣一個具有物質、精神雙重優勢屬性的行業,能否借助經濟轉型的“風力”,進一步提升自身價值和影響地位?這對于酒業今后走勢的影響至關重要。
提升價值的主動權,掌握在酒業自己手中。
在“國內市場為主體”的消費格局下,中國文化必將煥發巨大的市場活力。作為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與載體,酒業理應肩負起國產品牌復興崛起重任,要提高民族文化在消費者心中的分量和地方,要把酒的商品價值、消費價值,有效提升文化價值、時代價值。
酒業還應當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帶動旅游、餐飲、文化、康養等關聯消費領域,去保護、激發更多的市場消費活力,為“內循環”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酒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是樹立傳播良好的公眾形象。這個形象不是憑空而來的,不是靠說出來的,而是基于酒業為社會、為時代創造了實實在在的重要價值。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酒業有能力,也有責任提升行業價值,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酒業如何應對,正是本次莫干山論壇的核心內容,希望通過骨干酒企、酒商的交流,為行業找到答案,在此,先說一些我的思考。
一是保持積極心態,主動調整應對。
無論作為酒企還是酒商,在過去大半年,甚至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會感受到市場變化、經濟轉型所帶來的艱難。酒不好賣,日子難熬,怎么辦,一個基礎前提,是要保持積極心態,主動調整應對。
從經濟層面看,“雙循環”“內循環”的重要一點,就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升居民消費。國家通過減稅降費,保證可支配收入的上升;通過減租減息等穩健的貨幣政策,保障中小企業生命力,保證就業,這些舉措的效應都將逐漸顯現,表現為人們消費意愿、消費能力的提升。
基于這種判斷,酒業所要做的,就是為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去做好必要準備。
二是升級廠商關系,優化酒業鏈條。
今天來到莫干山論壇的領軍酒企、酒商,彼此之間已有很多合作關系,這種廠商關系應該還有較大的升級空間。
“循環”的效率與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鏈、價值鏈的完整構建,中國能夠實現“雙循環”經濟格局,正是因為在貿易、資本、人員、數據、技術等各方面,已深度融入到全球鏈條當中。而在保樂力加、帝亞吉歐、南方酒業等國際酒業巨頭身上,同樣能夠看到這種產銷鏈條優化組合的典型表現。
相比較來看,中國酒業現有的廠商關系鏈條如能進一步升級,除了在市場經營中更具效率優勢,也將帶來文化推廣、產業跨界等多方面的巨大價值優勢。在新的經濟環境中,這是值得酒業下大力氣去探索實踐的一條未來途徑。
三是應用現代工具,革新產業生態。
“雙循環”啟動后,發展都市圈、城市群,加快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都將是必然趨勢,包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帶等五大城市群,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
在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的環境中,酒業必須掌握應用現代工具,實施信息化、數據化、社群化的市場經營方式,建造更具科技含量、更具人文精神的產業新生態。在這個生態圈層中,酒業才能與消費者“共情”,深度維護、經營目標消費人群,才能不斷擴大需求和創造行業價值。
這些問題與辦法,都建立在對市場、行業的整體分析上,至于更具體的實際情況和實現辦法,還有賴于以龍頭廠商企業為代表的廣大酒業同仁,去探尋開拓,相信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對“雙循環”新格局的主動適應和積極作為,酒業發展前途將更加廣闊美好。
“雙循環”格局下,酒業往何處去,領軍企業又該如作為,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