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復雜深奧的數學與優美多彩的古詩文似乎很難找到“共鳴”。而在年過九旬的數學教授潘鼎坤看來,中國古典詩詞,才是詮釋數學奧秘的最好語言。
幼年的潘鼎坤在外祖父的嚴格要求下,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功底。大學時期,潘鼎坤雖選擇進修教師數量更為稀缺的數學專業,卻始終沒有放下對語文的喜愛。在大學的一堂語文課上,導師向他提出了一道難題:“試論數學與詩的關系”。正是這道“怪題”,開啟了潘鼎坤一生的思考。
自1951年從復旦大學數理系畢業,潘鼎坤就與三尺講臺結緣,一站就是60多年。在他的學生們看來,潘鼎坤總能將枯燥的數學原理講得生動鮮活:用“以豬尋豬”的故事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用已知條件求解未知的奧妙;引用李煜名詩《虞美人》來解釋數學中有限與無限的關系;用指數函數的性質研究如何高效地洗衣服……而他的 “我愛微積分”“震撼人心的微積分學——它真的很酷”等講座,也場場爆滿。
“不能讓唐詩宋詞這樣的好東西在我們手里絕了”,專攻于高等數學的潘鼎坤,講授律詩對聯的動機十分純粹。因此,他常常為一節課準備數月,只為讓學生準確領會古典詩詞與數學之美。
“數學是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自然規律,詩是用最簡潔的語言描寫內心世界,它們是相通的。”如今,93歲的潘鼎坤除了開設數學講座外,還常自發地給學生講授律詩對聯。讓學生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潘鼎坤終其一生所追求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