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全國酒量好的地區都聚集在北方,例如山東、東北、內蒙古等等,而南方地區的人,酒量普遍都低一些。經濟發達,處處小資而文藝的上海,更是被評為“酒量墊底”的城市。
其實,上海人之所以給人一種“不會喝酒”的印象。更多是飲酒習慣不同造成的。北方地區的酒友喝酒,大多為豪飲,就圖個爽快,而且還有“感情深,一口悶”類似的講究,因此如果在北方聚會喝酒,常常是不醉不歸。
而上海人喝酒,不喜歡豪飲,他們更多是“咪”酒,也就是小口抿酒的意思,從中細細品味酒的風味。而且上海人勸酒,也都是彬彬有禮的,如果遇到敬酒,只需略抿一口意思一下就行,不會強人所難。如果實在是不想喝酒,也無須惶恐,隨意挑一種飲料即可。
不過,雖然上海人“酒量墊底”,但卻存在著一種十分硬核、獨特的“早酒文化”。很多人都知道廣東的早茶文化,一壺茶水,幾籠包點,慢悠悠地品,能坐一上午。而上海的早酒文化與早茶文化相類似,泡了枸杞的散裝白酒,加上一小缽羊肉羊雜,有興致的再加些三鮮澆頭,便是早酒了。
在上海,早酒文化由來已久,最早被稱為“碼頭文化”。起源是因為早期很多碼頭工人會在天蒙蒙亮時聚集在一起吃早飯,順帶喝幾兩白酒,后來就逐漸演變成當地的一種習俗。
以往喝早酒,更多是為了解乏,漲氣力,讓干活更有勁。現在,在上海喝早酒的基本都是老大爺的事。
早酒也講究一個“早”字,一般在凌晨4點就開始了,那會天還沒亮,一群老爺子們迎著早餐店里蒙蒙的霧氣,開始就位、點餐、點酒。老上海人喝酒會先來一碗清湯面,墊墊肚子,然后再開始喝酒,而且一般不會喝太多,也就醒醒神,不會喝到爛醉如泥。
想想看,等到退休的時候,邀上三五個朋友,一起坐在路邊小飯店,一邊喝著白酒一邊吃著小鍋仔燉羊肉,甭提多悠哉了。
“早酒”習俗在國內其實并不多見,只有小部分的城市才可以看到,再加上早酒對于時間有特殊要求,所以這種習俗也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里,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這種習俗了,你的家鄉有這種早酒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