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喝古井看春晚”,一年一度的“年味兒”古井貢酒又來了。
從2016年古井貢酒首次特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以來,之后每一年的春晚,古井貢酒都會帶著它的“分歲酒”陪大家辭舊迎新、歡度春節。在不少消費者的春節餐桌上,“喝古井”已經成為“看春晚”的約定。
2022年的鐘聲在即,古井貢酒不出意料地出現在春晚熒屏之上,古井貢酒還解鎖了春節新項目,冠名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戲曲晚會。
從“看春晚”到“唱大戲”,古井貢酒要打造一個怎樣的新IP?
以戲曲之名
2022年的古井貢酒很“忙”。
這一年春節,它不僅延續“春晚特約”的身份標簽,還首次登上春節戲曲晚會,冠名中國詩詞大會,特約播出元宵晚會。從民俗到文化到藝術,古井貢酒一次性完成了三個圈層的跨越。
年三十看春晚跨年,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每位中華兒女都會有的春節記憶。在二者之外,還有個環節是每年春節必不可少的“熱鬧”,它便是“正月里來唱大戲”。
戲曲,與跨年、元宵節不同,它并不是一個時間屬性的存在,卻又與時間緊緊地綁定在一起。新年看戲,屬錦上添花,為節日里張燈結彩的氛圍添一份熱鬧。
時至今日,每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下半場,都會有15分鐘左右的戲曲節目,從京劇到越劇,從粵劇到黃梅戲,曲種豐富,極為“應景兒”。《群丑爭春》《鍘美案》《十八相送》《花市》《女駙馬》等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也都曾上過春晚的舞臺。
在中國,共計有幾百種傳統戲曲、曲藝,它們大多數都被選入各級非物質遺產名錄。此外,昆曲和京劇還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2021年6月,古井貢酒釀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也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戲曲與古井貢酒,都帶著非遺文化的“基因”。
古井貢酒選擇冠名春節戲曲晚會,也是為借戲曲之名,在慶賀新春的同時,打造古井貢酒“非遺文化”的新IP。
“古井貢酒聯袂央視春節戲曲晚會,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國粹藝術,凸顯民族文化自信”,古井貢酒方面表示。
每到過年,家家團圓,回憶里總少不了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聽爺爺奶奶講“年”的傳說。
“年”怕紅色和炮仗的聲音,所以一到農歷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放鞭炮,以趕跑“年”這個兇猛怪獸。
與“年”的故事相類似的,還有“過年唱大戲”的由來。早在漢代張蘅所作的《東京賦》中,就有提到“卒歲大儺驅除群厲”,這里的“儺”便是一種帶有戲樂成分的祭禮祀典,儺戲,也被稱為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與發展,以及歷代戲曲藝人“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艱苦訓練與傳承,戲曲已經發展成為個性化與地域性色彩濃厚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集歷史、技藝、文化、藝術于一身。
同樣地,古井貢釀造的遠不止酒,還有酒背后的歷史底蘊、技藝傳承、科技賦能和文化沉淀。
走進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傳統釀造區,你可以參觀到被列為“國家工業遺產”的兩口古井、明代窖池群、清代窖池群、明清釀酒遺址、古井貢酒二號窖池群等歷史的延伸物,還可以近距離感受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酒釀造方法“九醞酒法”。
此外,為了讓古老遺產更具現代價值,古井貢酒還通過對明代窖池窖泥及其富含菌種的研究,研發了“古香型(烤麥香)”白酒香型,并推出了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的“年系列”產品,“年份原漿·年三十”便是該系列的開端之作。
古井貢酒對“技”的傳承與創新,與戲曲界對“藝”的保護與豐富一脈相承,古井貢酒冠名播出春節戲曲晚會,意在向全國觀眾表達其釀酒的匠心精神,以及推廣中國非遺文化的決心與自信。
“世界香”的新思路
作為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貢酒一直是安徽省的一道亮麗的經濟文化名片。
以安徽為起點,古井貢酒從連續多年冠名安徽衛視春節聯歡晚會,發展到連續多年特約央視春晚,再到今年首登央視春節戲曲晚會,古井貢酒的“全國化”之路不斷進階,循序漸進,穩重求新。
就在古井貢酒借勢春晚布局全國化之初,它又牽手世博會,提出用“中國釀”貢獻“世界香”,成為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先行軍。
戲曲與古井貢酒,一個是國粹,一個是“中國釀”,它們都是中國向世界發聲的重要載體。通過冠名戲曲晚會的形式,古井貢酒不僅解鎖了春節傳播新姿勢,還找到“世界香”的新思路。
中國傳統戲劇尤其是京劇,已經成為識別中華文化的顯著標識,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者。中西方戲劇作家們在創作實踐和舞臺風格上的差異,使得研究跨文化的國際語境交流變得格外重要,如何實現與國外戲劇觀眾的接軌,是擺在戲曲國際化面前的一道難題。
而這個問題,同樣也是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必須要面對的。以世博會為媒介,古井貢酒已經為中國白酒國際化摸索出了一條成功路,以戲曲為經驗,古井貢酒也正在探索白酒國際化的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