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發展,公交車也不斷迭代,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印象與記憶。而這位老人,卻用了30多年的時間畫出上萬幅北京公交車作品,記錄了北京公交車近百年的變遷。這位老人,便是王忠良。
王忠良的家,就像是一家“北京公交車博物館”,墻壁、床頭、櫥柜,一張張用鋼筆描繪的公交車圖隨處可見。北京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上跑的“鐺鐺車”、上世紀40年代用木炭作為能源的公交車、灰藍相間的通道無軌電車和紅黃相間的解放通道車……這些,都能在王忠良的畫冊里找到。
上世紀80年代,學過素描的王忠良萌生出畫公交車的想法,“那個年代由于設備、技術不發達,很多車型只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都沒能留下一份影像資料”。此后,他常常到汽車解體廠尋找被淘汰的老式公交車。慢慢地,他與解體廠的工人們混熟了,大伙兒也都知道將剛進廠的公交車給王忠良留著,等他畫完再拆。
為了更加真實客觀地還原過去的車型原貌,王忠良還四處搜集資料,考察交通史料,向“老公交人”請教,使每處細節都經得起推敲。那些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老式公交車,在他的畫筆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如今,老式公交車畫完了,他就經常坐上公交車,帶著畫板、白紙和畫筆,去畫一些現代的公交車型。
王忠良記錄的公交車畫作,既是北京公交車幾十年來的縮影,也是新中國成立70年發展巨變的縮影。“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給這些畫找到更好的歸宿,讓更多人看到。”現在,王忠良只有一個心愿,那就是讓更多人通過他的這些畫,感受北京城的發展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