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兌了全世界,茅臺鎮卻忘了設計自己!”
(圖 | 消費者理解的『勾兌』,其實是這樣滴!)
1.茅臺鎮,其實只『勾兌』不『設計』
你換了三家酒廠,嘗了十多種酒,感覺它們幾乎都是同一個味道。那就對了,因為三家酒廠的酒,很可能是同一個酒師勾兌的。
不相信小廠,那我找規模大些的酒廠看看?我品不出差異來,但內行說,他們都有同樣的缺陷……那個所謂的大師,5年前很可能還在茅臺鎮**村種田。
『茅臺鎮所在的仁懷市,上千家酒廠、作坊,大約有職業品酒師上千人。』看數量,人倒確實有這么多;論質量,『高手』究竟有多少呢?
除茅臺酒廠外,茅臺鎮酒廠的國家白酒評委人數,為個位數;省白酒評委呢?屈指可數;仁懷市酒協下轄專家委員會,其成員不過四五十人而已!
一個行業不愿面對的現實是:茅臺鎮從來不缺酒,但是,缺人啊!缺真正『掌握核心技藝』的人。這也就不難理解,一些小酒廠所謂的勾兌,也就是『勾而兌之』罷了。哪來的『設計』呢?設計個錘子呀!
綜上所述,茅臺鎮醬香酒只有『勾兌』,沒有酒體設計!
(圖 | 茅臺鎮理解的『勾兌』,其實不是這樣滴!)
2.『嘗評勾兌』不等于『酒體設計』
在徐占成發明『酒體設計』之前,中國白酒整個行業都在『嘗評勾兌』。
這是傳統釀酒業里,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工藝之一。白酒在生產中,由于發酵和貯藏時間的不同,會產生風味上的差異。為了使成品口感一致,經勾兌師嘗評質量,再用基酒進行調味勾兌后,才能裝瓶出廠。
西方釀酒業,有時又稱它為『調制』。然而,當別人進入『酒體設計』,茅臺鎮的大多數酒廠仍然還在沿用『嘗評勾兌』。
作為食品類特殊飲料的酒類產品,技術水平決定在行業地位。酒體設計,當然是酒行業的核心技術。酒廠在酒體設計投入的資源和能力,不但決定技術水平,而且決定產品質量穩定性、研發能力和發展速度。特別是在當前醬香酒的轉型期,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產品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別的香型、別的產區,究竟是怎樣『設計』酒體呢?
就是:從細節入手,深入了解市場,明確目標市場、目標客戶和主要競品,進一步查找與競品異同,在此基礎上,確定『設計目標』,開發適銷對路產品。
(圖 | 勾兌了全世界,茅臺鎮卻忘了設計自己!)
3.茅臺鎮,有幾家廠、幾個人搞『酒體設計』?
茅臺鎮醬香酒的產能、產量,決定了其『市場』是碎片化的。
因此,從實際操作來講,也就無所謂『目標市場的選擇』,而是相反,目標市場(其實是地域)、目標客戶(其實是代理商、經銷商、貼牌商)選擇目標醬香酒。
于是,在茅臺鎮上,你就常常能聽到那句話:『勾個酒樣!』
這個酒樣,其實是『被選擇的』,而不是『被設計的』;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目標市場,更多時候是想像的口感風味;目標客戶,其實就是酒商個人的喜好。既沒有市場調研,更沒有數據支撐。說『酒體設計』,別忽悠了,酒老板、酒師自己可能都不相信!
那么,中國白酒行業現在是怎么做的呢?
它是『被設計』的而不是『被選擇』的:所以,要確定目標市場,有針對性調研,從中確定目標市場客戶的產品需求。在此基礎上,再對目標客戶的產品需求進行細劃分類……
它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所以,必須掌握競品的情況、口感及風格特征、優勢,主要消費群體的反饋意見,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愿望和口感質量的要求,同時,了解當地飲食習慣及飲酒文化內涵,等等。
它是『設計』的而不是『組合』的:于是,就到了『設計』環節了,它要對競品進行分析,明確競品的風格、情感之處、價格范圍,進而確定『酒體設計』的目標。
比如,找準切入點,即能與競品實現差異化,同時又能體現自家的獨到之處,風格特征。這也算是『品牌承諾』的一部分吧?又比如,要有鮮明的風格特點,應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能夠獲取消費者的信任,滿足消費欲望,同時應設立核心產品主題風格,并且應具有延伸性……
這些要求,有點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