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釀酒,您準備好了嗎?
文 | 云酒團隊
9月20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當被問及內心覺得最有意思的一件事,馬云回答說:“我可能還會去造造酒。”
而就在兩周前,馬云在到訪茅臺集團時,對茅臺提出的聯合生產一款茅臺酒“深表贊同”。
在達沃斯論壇現場,當回應“回歸教育”話題時,馬云坦言,“我不是激流勇退,我是激流勇進,我在阿里退一步,但是我人生進了一大步,我可以做很多我感興趣的教育。”顯然,馬云這一步,成為了“馬老師”,而若再進一步,或許就是“馬釀酒師了”。
但是,“馬釀酒師”真的準備好了嗎?
馬云創業“簡史”:阿里巴巴“從啤酒開始”,“馬老師”從茅臺開始?
關于馬云與酒的故事有太多,很可能其中不少都是“演繹”:在一個和煤老板的飯局中,對方許諾喝9杯酒就投資50萬,結果馬云的一位女秘書,連喝27杯;馬云“喝酒識人”理論,也在網上廣為流傳……
盡管傳聞不少,但鮮有人知,馬云的互聯網事業,確實是從“酒”開始的。1995年,馬云在美國一位朋友的電腦上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時,搜索的第一個單詞是英文“啤酒”,結果給出了德國、美國、日本等啤酒,卻唯獨沒有中國啤酒。在“啤酒”之后,他才搜索了“中國”的英文。
1998年,馬云第一次創業“互聯網”,無奈事與愿違,決定回到杭州。臨走之前,他帶著“十七羅漢”游了一次長城,之后在雪夜的北京的一家小飯館里喝酒、痛哭,唱《真心英雄》。雖然馬云當時喝的是燕京啤酒還是二鍋頭已不得而知,但回到杭州之后,馬云正式創業“阿里巴巴”。
馬云與啤酒還有一個“小插曲”。2010年,馬云曾被某知名啤酒企業邀請拍啤酒廣告。對方承諾只需馬云一個動作——“拿一個杯子在那擱一下”,就給300萬的代言費,卻被馬云拒絕,“我也很喜歡掙錢,但不為錢去做廣告,我覺得300萬對我來講太便宜了”。
從“啤酒”開始,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馬云在無意中選擇從“茅臺”結束。9月10日教師節,馬云對外公布了自己的傳承計劃,將以“馬老師”身份“退休”。而就在3天之前,他剛剛到訪茅臺集團,并與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進行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晤談,言語表情輕松,構想了茅臺、變革以及未來的合作。
在說到茅臺酒時,馬云特別表示,“我們都經歷了太多,才懂得茅臺酒。”這已經不是馬云第一次到茅臺,他前后共4次到訪茅臺,還曾擔任“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提交招股書之后,馬云和公司幾個高管在自己家里回憶往事,喝的正是茅臺酒。此后,馬云也是多次表示,“以前我是不喝酒的,現在我唯一喝的白酒是茅臺,越喝越舒服,越喝越高興。”
而今看來,這次茅臺之行對他影響至深。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透露自己可能去造酒的時候,他還提及了與李保芳溝通的細節,并且表示不用擔心年輕人不喝茅臺酒,“45歲之后他們會喝的,因為人生經歷過生死苦難才會懂得酒。”
細數馬云過去數年間的行程,除了投資了酒莊之外,他本人很少出現在各類酒企中,因此“造酒”的想法,很有可能正是來自茅臺,從茅臺開啟新一輪的創業。
玩太極、做教育,“造造酒”的馬老師為何值得敬畏?
做酒的名人并不在少數,但是除了極少數產生了可觀的商業價值之外,大多數并未能引起行業的關注。
而“馬老師”若是真的“造造酒”,那么勢必是值得酒業人敬畏的。這并不僅僅因為他的頭上有著無數光環和著龐大的資本、人脈支撐,以及他對于互聯網的理解,更來自他對于自己“愛好”的癡迷。
馬老師上一個廣為人知的愛好是“太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有兩件事堅持了10多年。第一件是在西湖邊學了十幾年英語;第二件就是練了近十年太極。據了解,為了練好太極,他甚至放棄了高爾夫,李連杰曾經評價他“心靈和意念上為七段,動作為五段。”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馬云吸收了太極的收與放、陰與陽、聚與化,并將其滲透在阿里巴巴的管理理念中。而為了推廣太極文化,馬云還和李連杰合資創辦了太極禪公司,準備用5-10年的努力,把太極拳和太極禪展示給世界,將中國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方式,及健康和快樂帶給世界每個人。
“馬云效應”顯而易見,太極禪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太極禪文化研究院、太極課程研發及培訓、生活美學課程培訓、禪修課程培訓、太極禪生活館加盟、衍生品開發及授權、青少年公益教學等,太極禪學堂一期課程即近10萬元,而阿里巴巴太極禪苑會員費從5萬到20萬不等,此外馬云還參與或者投資了《功守道》、《太極之從零開始》等電影。
對于馬云來講,熱愛就是將其做到極致。在他關注的教育方面,他與柳傳志、馮侖、郭廣昌等共同發起的湖畔大學,初期投資即達到5.8億,成為培養擁有新商業文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的搖籃。
這一次,當馬云將“造造酒”作為自己“內心覺得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時,他將為酒業帶來的是互聯網思維與技術的改造:擅長造節的阿里巴巴,未來是否會將9.9酒水節提到與“雙11”一樣的級別?成熟的“無人店”技術會否推廣到酒業?……這些都值得期待,而更值得期待的,是其背后對于酒業商業生態與哲學的變革。
“馬釀酒師”,準備好了嗎?
顯然,對于“造造酒”,馬老師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在接受采訪時,他表示:“我覺得酒是一種文化,但是今天中國人不懂得品酒,酒有各種味道,人生百味要去品味……”
雖然,馬云也是“莊主”,但“醉心”教育的他很難抽身到國外釀葡萄酒,因此白酒就成為最大的可能,而強調“品味”的思維,“馬酒”或許走“茅臺成龍酒”的思維,“名人+名酒”組合,主打特定消費群體。
但是,“馬釀酒師”真的準備好了嗎?
首先,投身釀酒的馬云,或許要準備好過一個“糟糕”的退休生活了。
在阿里的幾十年中,馬云是“忙碌”的,例如馬云2016年在飛機上的時間一度達到800小時。但酒業領袖們的忙碌程度,絲毫不亞于他。
以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為例,自2017年以來連軸轉,頻繁出現在各種市場會議當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在不計算內部會議的情況下,出席了多達11場會議,甚至為了趕時間只能在火車站吃泡面,顯然沒有馬云在盒馬生鮮吃海鮮并“打包”的悠閑。
“造造酒”不僅僅忙碌,更要甘于寂寞和辛勞。在這一方面,前輩褚時健也是一個案例,他曾忍著腿疼10余次奔走哀牢山周圍,只為了知道合適的地方建設酒莊,老伴馬靜芬曾趕8小時路程只為了給褚酒站臺。
顯然,退休之后的“馬老師”想“造造酒”,估計不會太輕松。
其次,“馬釀酒師”是否準備好再經歷一次“拒絕,拒絕,還是拒絕”?
在創業初期,馬云的互聯網理念并不被理解和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之門外。在過去十多年中,酒業雖然經歷了“互聯網+”的洗禮,但是在線上與線下渠道的博弈中依然較為保守。
如果馬老師“造造酒”,只要不是投資一個屬于自己的酒廠“自給自足”,而是需要向其他企業合作,那么勢必遇到與企業原有產品、渠道的博弈,來自酒企的“閉門羹”似乎也極有可能。
第三,“馬釀酒師”是否準備好學習如何賣酒呢?
在過去數年間,進入酒業的業外資本以及名人并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的經營并不理想,甚至不乏折戟的超級資本,核心就是在于“賣酒的學問”。雖然攜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優勢,但如何把酒賣給消費者仍是關鍵,一方面,馬云曾提及的“年輕人不喝酒”問題,目前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馬酒”如何與現有知名品牌博弈,也是核心關鍵。
在當年回絕知名啤酒企業“代言”時,馬云曾指出:“我做事,我為樂趣,我為快樂,我覺得別人因為我們發生了改變這是莫大的快樂”。或許,無論再忙、再累、再辛苦、再具挑戰性,“馬釀酒師”都在不遠將來向我們款款走來。
馬云“造造酒”,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