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雅玲 華夏酒報 今天
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9點,川酒集團董事長曹勇總會出現在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川酒集團辦公室,他最愛去的一個地方就是公司的流動辦公室,里面數十個工位整齊地排列成一張長桌,每一個長桌旁邊掛著一個電子顯示屏,對面大屏幕上跳動著數字,代表著線上線下訂單數量。“這個部門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曹勇對此非常驕傲。
與一般的酒企相比,川酒集團從人員構架和公司文化來說,更像一家科技類的公司,但成立兩年來,連續整合了200多家酒企,其中包括敘府、二峨等多個品牌,另外則是有著固態發酵原酒釀造基礎和優質窖池的酒類生產企業。
在離川酒集團不足3公里的環球佳釀酒業有限公司,同樣是酒業的“后進入者”,其借助資本的力量,整合優質白酒的生產基地。而環球佳釀的實際控制人則是有“會展大王”之稱的鄧鴻,正是他一手打造了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這里常年作為春季糖酒會的主會場,可謂成都酒業標志意義的建筑之一。早在2017年4月,鄧鴻旗下的環球佳釀酒業有限公司與瀘州市委市政府簽署協議,攜80億元資金正式進軍酒業。當年7月,環球佳釀宣布收購瀘州國粹酒業,1個月后,鄧鴻再次投資1.2億并購臨邛酒業,占股70%,并提出重新打造川酒的目標。根據鄧鴻的思路,通過注入大量的資金收購、原酒儲藏等,環球佳釀控制了上游資源,并聯合產區政府,以確保能夠在上游釀造好酒,保證產品品質,從而帶動終端賣好酒,最終形成一個產業鏈整合的模式。
與川酒集團、環球佳釀這樣后進入酒業的整合者相比,總部位于幾千里外的金東集團董事長吳向東——這位深耕酒業20余年的企業家,則更像一個未雨綢繆者。隨著企業的發展,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數十家歷史悠久、生產能力較強的酒廠歸于自己麾下。與之類似的還有前瀘州老窖董事長謝明,也借助瀘宜遵這個產品品牌,整合了川南周邊數十家可以進行固態純糧生產的酒企;川發展原酒基金董事長劉斌也憑借著資本的鐵騎,四處整合各個產區的原酒企業……
“這些對原酒企業和二線名酒企業進行投資的背后,除了具有‘國優品牌’的開發價值,對于原酒企業的窖池的整合,是更為重要的目的。”10月29日,四川省食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余乾偉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因為一個酒廠窖池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產酒的品質。”
同時,一直從事酒企金融投資和股權投資的上海鑲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徐祥華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優質的窖池具有稀缺性,因此從投資層面,資產增值也是企業并購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老窖出產好酒
《華夏酒報》記者在參看著名白酒專家周恒剛1998年著的《窖泥培養》一書中顯示,酒窖窖池屬于釀酒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窖池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設備,它在生產環節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一個新建的釀酒泥窖成為老窖,至少需要50年的等待——新窖池的初產,僅僅能釀出質量一般的三曲、二曲酒,約經十年時間,才可生產部分頭曲,而釀制特曲酒的窖池窖齡,必須在30年以上,最后有50年窖齡的窖池才可被稱為老窖。
據余乾偉介紹,老窖池一般都是完全適應了本地環境獨有的細菌、霉菌、酵母菌、放線菌等多種有益的微生物體系。這種體系進行永不停息的系統的微生物生化過程,產生了以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幾百種呈香呈味物質,釀造出獨特的濃郁窖香。
據悉,從現代生物技術角度看,泥窖釀酒是集多種生化反應于一體的釀酒過程,而泥窖本身又是多種微生物的載體,養護得好的泥窖是最好的反應容器,窖齡越長,產出的酒也就越好——因為老窖中的微生物在釀酒的特定環境下逐漸累積沉淀,久而久之,窖池就形成了優良菌種的繁衍地,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中產生香味,時間越長,微生物產生的香味物質就越多,用這樣的泥窖釀出的酒,必然具備濃郁誘人的香味。
余乾偉告訴《華夏酒報》記者:“‘千年老窖萬年槽,酒好還需窖池老’,窖池的年代越久遠,越能出美酒佳釀,也越能體現白酒品牌的真正價值。”
因此,在《華夏酒報》記者連日來對邛崍、瀘州、大邑、宜賓等多家酒廠調查中了解到,由于四川盛產濃香型白酒,在濃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中,發酵窖池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設備,它在生產環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產品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濃香型大曲酒生產的基礎。發酵窖池不同于一般的實物資產,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價值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小,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老窖出好酒”是數百年來釀酒師的經驗總結,但窖泥的自然老熟要經歷相當漫長的過程。在自然情況下,一個泥窖從建窖到窖池成熟,產出高質量的濃香型大曲酒,在自然狀態下一般需要20余年甚至更久。因此,健康優質的老窖對于酒廠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資本把控源頭
“正是基于塑造一個出好酒的老窖需要很高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因此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通過資產并購的方式,快速進入這個領域。”徐祥華告訴《華夏酒報》記者。
《華夏酒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酒類行業的資產評估還僅限于對企業的廠房、設備設施等固定資產的評估,對濃香型大曲酒生產不可或缺的發酵窖池的評估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許多白酒企業在面對征地拆遷、保險賠付、抵押貸款的過程中,發酵窖池這種濃香型大曲酒廠特殊的生產設備的市場價值均未得到體現。
邛崍宋窖酒廠董事長古代良告訴《華夏酒報》記者,窖池的使用時間越長,其價值越高,這在業界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因為窖池的復雜性,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標準進行衡量,這就造成了對窖池的價值評估工作變得復雜而困難。
此外,《華夏酒報》記者了解到,幾年前,酒窖評估還是一個無人提及的領域,沒有人意識到酒窖所蘊藏的巨大的無形資產價值。由于我國白酒企業的生產工藝特點,決定了酒窖的特殊地位,進而奠定了酒窖作為白酒企業重要無形資產的地位。
事實上,早在白酒進入調整期時,一些覬覦通過并購方式在白酒行業“抄底”的資本就與一些專業機構聯手,希望提出酒窖評估的概念,也出現了一些先行者。據徐祥華介紹,目前國內類似的公司不下100家,“但是提出的評估體系是否已經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現在還沒有統計數據進行支撐”。
“窖池爭奪”升溫
“雖然窖池價值的評估體系還需完善,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快速并購酒廠,占有高質量的窖池,完全符合資本邏輯。”徐祥華告訴《華夏酒報》記者。
以成都邛崍產區為例,《華夏酒報》記者從主管部門了解到,目前邛崍酒廠超過400家,宜賓、瀘州、遵義等其他產區酒廠也不相伯仲。
有非官方機構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白酒行業目前有10000多家酒企,但“馬太效應”(注: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卻十分明顯,規模性酒企并不多,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大多數酒企面臨著調整,而大量的小酒企如果要想活下去,整合是唯一的出路。
“四川、貴州酒廠眾多,產業集中度高,在接下來的幾年可以預見的是,在該區域內,各路資本通過并購酒廠實現優質窖池的占有還會升溫。”徐祥華指出。
另據業內知情人士向《華夏酒報》記者透露,目前已經有多家科研機構著手從技術、投入、產出、升值空間等多個維度進行窖池價值評估體系的建設,一旦成果完善,將進一步為酒業資產并購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