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國寶李渡與瀘州老窖、五糧液、茅臺以及張裕葡萄酒、青島啤酒、通化葡萄酒位列其中。
無字之史書
李渡酒業明代水井的發掘,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2002年6月,當時,李渡酒業在對老廠無形堂生產車間改造擴建施工的時候,一位工人的榔頭被震得咣當一聲,被工人用榔頭敲破的明代水井,至今仍安靜地“躺在“李渡酒業廠區內。2006年6月,李渡無形堂燒酒釀造古遺址被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從元代的圓形磚砌地缸發酵池到明代的腰形酒窖,再到清代底部涂泥的磚砌長方形酒窖池的演變,李渡釀酒遺址的發掘,是認識中國各個歷史階段傳統蒸餾釀造工藝和技術水平的寶貴實物資料。”
已故白酒泰斗周恒剛曾說過:“李渡燒酒作坊遺址的發現和發酵,是我們酒行業難得的國寶,是一部中國白酒釀造的無字史書。”
釀酒技藝的傳承
白酒行業流傳著“千年老窖萬年糟“的說法,老窖成就老酒,而老酒作為稀缺資源,被追求品牌、品質消費的消費者廣為追捧,李渡燒酒作坊遺址的挖掘,其上千年的釀酒歷史文化,在業界獨樹一幟。
近日,著名文化學者紀連海到李渡酒業,看到從元代、明代、清代一直沿用到民國的水井,而且井圈在每一個時期都有清晰的疊加痕跡。紀連海感慨道:“中國文化在酒中,酒史源頭在李渡!這口水井就足夠證明李渡酒的釀造八百多年一直沒斷過,這個資源讓茅臺都要嫉妒!
從更為專業的角度,早在十多年前,已故著名白酒專家陶家馳就提出,“江西李渡的歷代白酒生產遺址是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同一遺址上有元、明、清、國民四個歷史時期的白酒作坊古跡。圓形的發酵磚窖和磚地糖化堆料箱以及燒鍋灶炕是一幅完整的純糧固態發酵小曲酒參與生產的歷史檔案。李渡的考古發現,充分證明了固態發酵小曲白酒是固態法發酵白酒的“老祖宗”,固態發酵和甑桶蒸餾是加工坊法,與半固半液法發酵釜式燒鍋蒸發相比,可以提高產品的酒精度和生產效率。這種固態法發酵小曲酒的生產基本方法延續至今,解放前在兩湖(湖南、湖北)、二廣(廣東、廣西)、云、貴、川五省都非常盛行,俗稱“南酒”。湖北省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小曲白酒約占全省白酒總量的百分之九十。”
沉浸式體驗
如今,在人稱“湯司令”的李渡酒業董事長湯向陽帶領下,國寶李渡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不少業內外人士都成了李渡酒業的忠實粉絲。李渡酒業突出李渡燒酒作坊遺址的宣傳,并由此衍生出來酒槽雞蛋、酒糟面膜、酒糟口紅等創新產品,以及自調酒、酒王爭霸賽等趣味玩法,全方位地刺激消費者的感官體驗,也讓消費者樂意參與其中、享受從文化李渡到文創李渡的種種新體驗、新玩法兒。
在經濟學家許小年看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已經從增量增長,轉變到存量增長,只有創新才能驅動存量增長。
對于強分化下的酒業,也是如此。消費者憑什么消費你的產品,尤其是偏安一隅的區域酒企,如何形成與消費者的強關聯,成為“湯司令”一直思考的核心話題。
“白酒行業的競爭激烈,比如,香型之間的競爭,產地之間的競爭。如今的消費者,你再跟他們絮絮叨叨地講歷史,他們能聽得進去么?消費者憑什么喝你們的酒?”“湯司令”一直強調,舊有的宣傳模式已經行不通了,我們要做的是要讓消費者有參與感。
有業內人士指出,“區域消費者對于地產酒還是有情結的,”但是,區域酒企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歷史薄上“沾沾自喜”,而要讓消費者參與進來,激發他們對企業的興趣,對產品的興趣。
正如“湯司令”所說,區域酒企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深度挖掘自己的特色文化,靠口碑宣傳李渡酒業的釀酒文化、品牌文化。
有葡萄酒人士曾提出國產葡萄酒的推廣方式,就是“品鑒、品鑒、再品鑒”“推廣、推廣、再推廣”,而李渡酒業則是對歷史文化挖掘、挖掘、再挖掘,在營銷事件上則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在今年農歷的二月初二,李渡舉辦了酒王爭霸賽,向參與者普及白酒知識,讓消費者參與主流香型的品鑒、識別,3月8日的女神節,向女性贈送酒糟面膜,不少女性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李渡的酒糟面膜,這對李渡酒業是一個無形的推廣。
“我們的理念一定要跑在銷量和渠道前面。”李渡在“湯司令”的帶領下,不斷創新與消費者的接觸方式,不斷衍生出各種好玩的內容,而這一切,都要回歸于李渡燒酒作坊遺址這部“無字書”,其承載了國寶李渡的文化血脈,讓李渡酒業能在古今激蕩中搏擊市場,趟出一條博古通今、好看又好玩的新路子。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