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估計是所有商品中消費者忠誠度比較高的產品之一,消費者一旦認定喝哪家白酒,除非是發生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一般不會換廠家。但為什么換成經銷商后說翻臉就翻臉呢?先撇開產品本身不說,我認為第一肯定是廠家給經銷商的利益分配出現問題,其次就是廠家對經銷商的服務沒做好。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的經銷商,做代理都是為了賺錢,不賺錢或者是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的生意,即便開始時經銷商有興趣,如果長時間入不敷出的話,相信沒幾個能堅持下去。所以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經銷政策才是關鍵,要讓經銷商看得到希望并認為可行。有思路有政策后,事情能否成就看具體執行的人了。
我07年底離開董酒,離開短暫在一家公司待幾天后領導就推薦進入仁酒,12年底離開。兩家公司都是因為改制,要么是公司被政府出售,要么就是廠家要收回經銷權,最后都是安排我負責市場遺留問題處理,不是給經銷商向公司要完成合同任務的返點費用,就是找經銷商收應收賬款。就這個工作安排來說,我是兩頭不討好,但結果基本讓大家滿意,只是品牌非常受傷害,現在如果還遇到原來這兩家產品的經銷商,提起以前的事情,對方都是怨聲載道。
當然這兩家公司的體制比較特殊,不是國資控股就是政府領導掌舵,很多決策也不是當時的企業負責人能決定的,在這里就不展開討論。回到我們具體辦事人員的頭上,經銷商對我倒是沒有多大的埋怨,很多至今和我還保持著友好的聯系,只是對之前各區域市場的負責人有的就不那么客氣。我記得有次開經銷商大會,正式開會前,公司給每個經銷商發了寫著給經銷商服務的業務人員名單,請經銷商寫考評意見。意見收回來以后,領導看了勃然大怒,開會時雖然沒點名批評,但也是多次搖頭怒氣難消。如果經銷商不歡迎,業務是很難開展的,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先做人,人都不接受,其他事情又怎么可能進行得下去。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排除是經銷商方面的原因,但不管怎樣,受多大的冤枉再生氣也要想辦法改善和經銷商的關系。現在生意這么難做,不多動點腦筋,輕輕松松就想經銷商拿錢出來怎么可能?
不過話說回來,政策和人是一方面,產品質量和品牌訴求才是根本。作為廠家,要穩住經銷商,但更要關心消費者的需求,歸根結底酒是賣給消費者喝,只有消費者喜歡認可生意才做得下去。現在早就已經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了,是買方市場,而且不僅國內就是全球整體經濟形式都低迷,還要靠所謂關系和指望回扣也許短期能起作用,追求長期利潤打造長線品牌的話,質量上不僅要精益求精,品牌文化更是要和消費者能夠形成情感共鳴。
在這點上,我是推薦茅臺鎮醬酒博物館的酒中酒,有興趣的消費者,不妨試下。反正我是喝過后,就不想再喝其他酒了。